广东医生团队用卫星做科研,发现预防群体近视的方法!(2021-08-17)
【摘要】 8月17日,健康界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证实校园绿化率与近视发生密切相关。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眼科顶级期刊《眼科学》(Ophthalmology)上。林浩添团队联合了国内外20家医疗领域、遥感领域、智能图像分析领域的顶级科研机构,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光学遥感卫星高分二号,精确量化了百余所学校绿地的绿化率。研究团队发现,对于学校而言,学校范围内每提...
【关键词】广东,卫星,群体近视
上海发布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行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21-08-17)
【摘要】 8月17日,生物谷讯,8月13日,上海市卫健委印发《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上海卫健委表示,该通知将进一步促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健康有序、安全规范发展。近年来,上海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平稳有序、优质发展,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服务需求增加相对较快。《规划》总体目标,将构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规模化、高水平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机...
【关键词】上海市,辅助生殖,应用规划
雾化吸入新冠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出结果(2021-07-30)
【摘要】 7月30日,健康报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团队领衔研发的雾化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数据,近日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上在线发表。这是国际上首个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雾化吸入用疫苗与已获附条件批准上市的重组新冠疫苗在制剂配方、生产工艺等方面均相同。相较于注射式新冠疫苗形成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雾化吸入用疫苗可以诱导人体产...
【关键词】雾化吸入,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研究发现:AI辅助内镜检查可降低近八成胃肿瘤漏检风险(2021-07-27)
【摘要】 7月27日,新华社讯,人工智能(AI)辅助内镜检查,可将胃肿瘤漏检风险降低近八成。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于红刚教授课题组在《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为计算机辅助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提供了依据。这项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的串联胃镜试验,是世界上少有的评价人工智能系统改善胃镜下肿瘤筛查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目前,该课题组正在启动覆盖全国各地区的大样本多...
【关键词】人工智能,内镜检查,胃肿瘤
上海交大发现肝癌新疗法,晚期患者产生有意义临床反应(2021-07-26)
【摘要】 7月26日,生物谷讯,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荷兰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与乐伐替尼(Lenvatinib)联用,可以在EGFR高表达的肝癌细胞系、人源HCC细胞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小鼠模型,甚至近50%的HCC晚期患者中大大提高抗肿瘤药效。如果这项药物联用被批准进入临床,将为众多肝癌晚期患者带...
【关键词】肝癌,新疗法,临床反应
心梗后炎症修复研究有新进展(2021-07-16)
【摘要】 7月16日,健康报讯,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黄浙勇主任医师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庞志清副研究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全新的RNA纳米靶向递送平台,用于调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改善心肌重构。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先进科学》上。新近研究认为,心肌损伤后过强、过长的炎症激活可恶化心脏负性重构进程,是心衰进展的重要原因。巨噬细胞是急性炎症反应的关键性细胞...
【关键词】心梗,炎症修复,心肌重构
“冷热一体”精准剿灭肿瘤,全球首个多模态消融治疗系统完成首例临床试验(2021-06-30)
【摘要】 6月29日,健康界讯,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全球首款集超低温冷冻与射频消融治疗于一体的多模态肿瘤射频治疗系统全面开展临床试验,并在近期完成了全球首例肝脏肿瘤多模态消融治疗。本次手术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李文涛教授带领团队完成,手术获得圆满成功,患者已康复出院。多模态肿瘤射频治疗系统,只需一次插针即可实现多模态肿瘤治疗,术中可视化有利于实现肿瘤消融边界精准控制,方便医生操作,优...
【关键词】多模态,消融治疗,临床试验
年轻的免疫细胞减缓衰老,成为医学发展的新焦点(2021-06-29)
【摘要】 6月29日,健康界讯,近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刊Natur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从中告诉人们,免疫细胞的衰老可能会驱动全身衰老,免疫系统的衰老会加速全身器官的衰老及组织损伤的进程,缩短寿命。同时,还有另一个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免疫细胞可以调节全身衰老的进程,同时年轻的免疫细胞可以减缓衰老进程。研究还发现,不同年龄时段的免疫状态有很大的差异,更年轻的免疫细胞可以增强细胞治疗的效果。圣...
【关键词】免疫细胞,免疫疗法,衰老
国家药监局启动十大重点研究项目(2021-06-28)
【摘要】 6月28日,健康界讯,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6号)要求,国家药监局在全面总结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首批重点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并发布了第二批10个重点项目。10个重点项目分别为中药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全过程质量控制研究,干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真实世界数据支持中药、罕见病治疗药物、创新和临床急需医疗器械评价方法研究,...
【关键词】药品监管,科学行动,重点项目
双肾缺如新致病基因被发现(2021-06-22)
【摘要】 6月22日,健康报讯,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张卫社教授、戴镭博士后团队在《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性论著。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肾连蛋白(NPNT)基因是导致人类双肾缺如的新致病基因。先天性肾尿路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研究团队通过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功能实验及小鼠基因点突变模型,证实了变异的致病性并最终鉴定NPNT是人类双肾缺如新致病基因。该新致病基因的发现,促进了先天性双肾缺如的...
【关键词】双肾缺如,致病基因,肾脏
人类细胞衰老规律获进一步揭示(2021-05-21)
【摘要】 5月21日,健康报讯,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孙宇研究员和滨州医学院付强教授领衔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衰老细胞空间基因组表观调控核心机制,并绘制了衰老相关染色质全局景观图谱。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上。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组蛋白H3位点表观修饰的生物学意义,产生了衰老细胞的高精度染色体空间可及性图谱资源;发现了衰老细胞特异性的去甲基化酶表达规律和多套SASP相...
【关键词】人类细胞,衰老规律,图谱
英国将展开接种第三剂“加强”新冠疫苗临床试验(2021-05-20)
【摘要】 5月20日,央视新闻网讯,当地时间19日,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宣布,英国将展开接种第三剂“加强”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据介绍,该试验将于6月份开始,拟招募3000人参加,在英国18个地点进行。参加试验者须在去年12月或今年1月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疫苗。试验将使用英国订购的阿斯利康、辉瑞、莫德纳等7种新冠疫苗。研究将收集疫苗副作用和免疫反应的数据,该试验还将测试半剂疫苗的效果。预计9月份可以得到初步结果。这项研究工作将主...
【关键词】英国,第三剂,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首儿所将超快通道技术应用于小儿心脏手术(2021-05-18)
【摘要】 5月18日,健康界讯,4月26日,3岁的小米(化名)成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首位超快通道心脏手术的受益者。截至5月17日,首儿所心脏外科已成功开展7例超快通道心脏手术,不仅减少了患儿的手术痛苦,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大大提高了我所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综合水平。超快通道心脏手术相比于其他心脏手术能减少患儿术后出现一些生理变化,如组织水肿、心肌水肿、肺氧合能力下降、术后早期心功能减低等,...
【关键词】首儿所,超快通道,心脏手术
华人学者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干细胞,加快心肌修复,治疗心脏病(2021-05-17)
【摘要】 5月17日,生物世界讯,一直以来,心脏病研究专家试图通过两种方式修复心脏,一种是注入心脏细胞替代受损心肌,一种是激活受损区域附近心肌细胞分裂,进而弥补受损心肌。近日,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张建一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向心脏病猪模型注射了过表达人细胞周期蛋白D2基因的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分化的心肌细胞,发现能够有效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加快心脏修复,并进一步发现,这些注...
【关键词】基因工程,干细胞,心脏病
中医药“扶正治癌”有新证据(2021-04-27)
【摘要】 4月27日,健康报讯,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季光教授科研团队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黄诚教授等合作,研究证实了益气健脾中药白术主要成分白术内酯I能够有效促进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从而增强结直肠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应答效率,与PD-1单抗联合治疗能够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医学期刊《临床研究杂志》上。该研究丰富了中医“扶正治癌”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联合肿...
【关键词】中医药,治癌,新证据
《柳叶刀》:三分之一的新冠患者在感染6个月内出现神经或精神疾病(2021-04-09)
【摘要】 4月9日,健康界讯,4月6日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在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6个月内,三分之一的患者也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健康或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情绪障碍、中风和痴呆症。约八分之一的患者(12.8%)是首次确诊患有精神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焦虑或抑郁。与对照组流感或其他非传染性呼吸道感染者相比,新冠患者首次出现神经精神疾病的人数几乎是对照组的两倍。这项研究通过使用数百万人的真实健康数...
【关键词】新冠患者,神经疾病,精神疾病
最新研究发现小鼠贫血症机制,或为人类患者提供治疗思路(2021-04-01)
【摘要】 4月1日,中国新闻网讯,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免疫学》最新发表一篇免疫学研究论文称,免疫信号转导分子白介素-22(IL-22)可以抑制红细胞的产生,使小鼠患上贫血症。这项研究结果或为人类患者的应激诱导贫血症提供治疗思路。该论文指出,对环境中辐射、农药、铅或汞等重金属的暴露可以增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癌症的统称)的患病风险,其特点是骨髓内的造血细胞无法发育成熟,常伴有严重的贫血症。不过,导致MDS的机制...
【关键词】小鼠,贫血症,治疗思路
专家新发现大脑能助“醒酒”(2021-04-01)
【摘要】 4月1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新陈代谢》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酒精的神经代谢机制。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安医大二附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金世云博士表示,研究表明,大脑在酒精代谢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该发现有助于治疗酒精依赖、海默氏综合症等。此项研究对亚裔尤其是东亚人尤为重要,可通过调控星形胶质细胞ALDH2表达,以助力解酒、戒酒,以及酒精诱发的脑损伤...
【关键词】酒精,神经代谢,大脑
新材料助力高端X线设备国产化(2021-03-31)
【摘要】 3月31日,健康报讯,福州大学教授杨黄浩等人发现了一类高性能X射线发光纳米闪烁体长余辉材料,有望突破国外技术限制,推动高端X射线影像设备的国产化。经过长期研究,科研人员制备出新型的稀土纳米闪烁体长余辉材料,提出了高能量X射线光子诱导缺陷产生长余辉发光的机理。这种闪烁体具有尺寸易调控、无色透明、分散性良好、余辉性能优异等特点。长余辉发光纳米晶体制造的柔性X射线探测器能够产生对高度弯曲的三维目标物进行高...
【关键词】新材料,X线,国产化
我国科学家为“快乐神经递质”画像(2021-03-26)
【摘要】 3月26日,健康报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和蒋轶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张岩团队及国内外多个研究组,3月25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抑郁症靶点5-羟色胺受体的结构基础。在此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磷脂分子PI4P能结合于5-HT1A受体和G蛋白的相互作用界面。多个胆固醇分子结合在受体的跨膜区直接参与了受体的激活,且胆固醇分子还参与调节了精神类疾病治疗药物阿立哌唑与受体的结合。科研...
【关键词】抑郁症,靶点,结构基础
北京儿童医院顺利开展无名动脉压迫综合征胸腔镜微创手术(2021-03-26)
【摘要】 3月26日,新华社讯,日前,北京儿童医院顺利完成一例无名动脉压迫综合征胸腔镜血管环矫治手术,为国内儿科领域首例。目前该患儿已顺利出院。专家介绍,胸腔镜微创的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对手术医师技术要求高,如果发生出血,则手术风险明显增大。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外科二科、呼吸二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动,充分讨论,反复推敲,为患儿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据介绍,此例手术为北京儿童...
【关键词】儿童医院,胸腔镜,微创手术
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全球首例3D打印拇指(2021-03-10)
【摘要】 3月10日,北京日报讯,3月5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陈山林专家团队经过10小时的精细显微操作,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定制化3D打印掌骨联合改良踇甲瓣技术再造可活动腕掌关节的拇指”手术。该手术不仅扩展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场景,更攻克了为再造重度拇指缺损的同时重建腕掌关节的这一技术难题,达到了世界再造拇指的领先水平。
【关键词】定制化,3D打印,拇指
俄首次对灵长类动物脑肿瘤实施灌注化学药品治疗(2021-02-24)
【摘要】 2月24日,科技日报讯,俄罗斯医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对灵长类动物的大脑肿瘤实施了灌注化学药品治疗。这种方法的作用机理在于,将化学治疗药物通过向大脑供血的血管直接作用于肿瘤。未来该方法可用于治疗人类药物难以触及的头颈部肿瘤。该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灵长类动物的脑组织是否在手术过程中遭受了损害。将来,这种方法可用于治疗人类疾病,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有毒的化学治疗药物对健康器官的影响。该方法之前曾被广泛...
【关键词】俄罗斯,灵长动物,脑肿瘤,化学药品
新冠患者蛋白质分子全景图绘出(2021-02-23)
【摘要】 2月23日,健康报讯,近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天南课题组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夏家红、聂秀团队,在《细胞》杂志上在线发表论文,报道了2020年年初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体内多器官组织样本中蛋白质分子病理全景图。这是首次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对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多个关键器官做出的响应进行详细和系统的分析,“看”清楚了是哪些分子的改变导致人体器官的病变和衰竭。这为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
【关键词】新冠患者,蛋白质分子,全景图
阿尔茨海默症“致病蛋白”新机制被发现(2021-02-18)
【摘要】 2月18日,新华社讯,载脂蛋白E(ApoE)是人类大脑中含量最高的蛋白之一,它的变体载脂蛋白E4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最大风险因素,但是其致病机制一直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强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了这种“致病蛋白”抑制神经元细胞代谢的新机制,揭示了导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学习与记忆障碍的根本原因。研究揭示了载脂蛋白E4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全新机制,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手段。日前,国际神经科学领域著名学...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致病蛋白,新机制
幽门螺杆菌有望被“斩草除根”(2021-02-03)
【摘要】 2月3日,健康报讯,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毕洪凯教授团队,成功筛选获得新型抗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候选药物二氢丹参酮I。该丹参酮单体具有高效快速杀灭幽门螺杆菌、抗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安全且不易耐药等优越性,有望作为一个有前途的抗幽门螺杆菌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前研究。该成果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抗微生物剂与化疗》上。研究团队对1000多种中药单体进行细胞水平筛选,最终确定丹参中的二氢丹参酮I单体杀...
【关键词】抗耐药性,幽门螺杆菌,候选药物
帕金森病鉴别诊治添新靶标(2021-01-25)
【摘要】 1月25日,健康报讯,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滕军放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帕金森病领域研究成果论文。该研究发现,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脑膜淋巴引流功能下降,动物模型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其中的病理机制。研究提出了影像学技术评估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的方法,并证实基于此方法评估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对帕金森病早期鉴别诊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帕金森病,鉴别诊治,新靶标
Nature重磅:重启巨噬细胞代谢,可缓解老年个体认知衰退(2021-01-25)
【摘要】 1月25日,健康界讯,1月2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恢复髓系细胞的新陈代谢可以逆转衰老过程中认知能力的下降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关闭主要的代谢通路,一种能减轻炎症、增强巨噬细胞新陈代谢的药物可以逆转小鼠的认知功能衰退。与此同时,该研究还提出了导致年龄相关性认知功能衰退的一些关键变化,并指出这种症状可能不是永久性的。这项...
【关键词】巨噬细胞,认知功能,衰老
我国口服多糖疫苗研究获突破(2021-01-11)
【摘要】 1月11日,新华社讯,我国科研人员近期在多糖疫苗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发出一种用于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口服多糖疫苗。相关研究成果已由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论文通讯作者、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孔庆科带领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课题组研究发现,采用基于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进行的多糖疫苗递送方式,可以诱导宿主产生针对特异性多糖的黏膜、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及长期的免疫记忆。课题组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一...
【关键词】口服,多糖疫苗,肺炎
自身免疫病治疗“钥匙”有望找到(2021-01-05)
【摘要】 1月5日,健康报讯,北京协和医院张烜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药学院周德敏教授团队合作,历时近4年,构建了特异性抗原的CAR-T细胞,可定向杀灭B细胞,并将其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该研究首次将光控“开关”分子应用于CAR-T细胞上,以减少不良反应炎症因子风暴。近日,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于《风湿病学年鉴》和《细胞化学生物学》上。这一新研究,为更安全有效的CAR-T细胞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储备,并为自身免疫疾病...
【关键词】自身免疫,细胞疗法,治疗
低成本便携式脑成像扫描仪问世(2020-12-29)
【摘要】 12月29日,科技日报讯,据最新一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美国麻省综合医院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低成本、紧凑、便携式且低功耗的“仅用于头部”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仪,可以将其安装在救护车中,带轮推入患者房间,或放置在各种小型诊所、医生办公室。在进行脑部扫描以评估头部创伤、检测脑癌时,MRI是最佳选择,但MRI扫描仪价格昂贵,需要特殊的基础设施且无法移动。即使在有MRI扫描仪的医院,有时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便携式
我国自主研发“三层仿生”人工血管完成首例腹主动脉置换术(2020-12-28)
【摘要】 12月28日,新华网讯,阜外医院血管中心主任舒畅教授团队于12月15日运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三层仿生”聚氨酯人工血管,完成了首例巨大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手术,患者即将出院。这款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三层仿生”人工血管,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整个手术过程中没有给患者输血,国产聚氨酯人工血管具有防针眼渗血效果好、柔顺性好、易于缝合、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等特点,优于进口涤纶人工血管。
【关键词】人工血管,置换手术,临床试验
衰弱指数可识别加速衰老的人(2020-12-25)
【摘要】 12月25日,健康报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和吕筠教授团队近日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发表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揭示了在中老年人群中利用衰弱指数这种简单的代理指标开展风险评估、指导预防的价值。吕筠介绍,该研究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51万余名研究对象的数据,通过构建衰弱指数来评价人群的衰弱状态。在十余年的随访过程中,49371名研究对象死亡。研究显示,随衰弱程度的增加,全因死亡(任意死因导致的...
【关键词】衰弱指数,评估,衰弱状态
褪黑素或可维护冷冻卵质量(2020-12-16)
【摘要】 12月16日,健康报讯,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带领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低温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褪黑素可以通过抑制氧化损伤和维持卵细胞膜通透性,提高人卵母细胞的冷冻效果。近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松果体研究》上。近年来,人类卵子冷冻已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掀起热潮。该技术可帮助因卵巢早衰、盆腔疾病、肿瘤进行手术或放、化疗等丧失卵巢功能的女性解决生育问题。据了解,该研究探...
【关键词】褪黑素,冷冻,卵子质量
全球新冠疫情科学预测系统上线(2020-11-28)
【摘要】 11月28日,中国新闻网讯,广东省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11月27日晚发布消息称,全球新冠疫情科学预测系统(公测版)上线。该系统由中国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开发。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建行带领核心研究团队并联合第三方专业的人工智能团队对中国,尤其是高风险地区的疫情进行了流行预测,此本土开发的预测模型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了科学支撑。该预测系统包括“...
【关键词】新冠疫情,科学预测,系统上线
浙江首笔区块链医疗电子票据完成在线理赔(2020-11-27)
【摘要】 11月27日,健康界讯,近日,杭州市民邵先生通过“浙里办?浙里掌上保”,向保险公司提交意外医疗险理赔报案申请,保险公司实时接收报案信息并在线获取医疗电子票据,仅37分钟便完成了这起案件的票据审核和支付赔款。这也是全省首笔通过区块链医疗电子票据完成的在线理赔。近年来,省财政厅借助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大力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并联合省银保监局借助区块链医疗电子票据开展商业医疗保险理赔创...
【关键词】浙江,区块链,电子票据,在线理赔
基因编辑疗法或使癌细胞永久失活(2020-11-23)
【摘要】 11月23日,健康界讯,11月23日,据《科学进展》杂志日前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CRISPR/Cas9系统在治疗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且经此方法治疗的癌细胞将永远不会再具有活性,这是在寻找癌症治愈方法迈出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基于脂质纳米颗粒的新型递送系统CRISPR-LNP,可专门针对癌细胞并通过基因操作将其破坏。该系统携带的一个遗传信使(信使RNA),可对CRISPR酶Cas9进行编码,Cas9作为剪切细...
【关键词】基因编辑,癌细胞,失活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或有新靶点(2020-11-12)
【摘要】 11月12日,健康报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董强教授团队等,首次发现基因FAM171A2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该基因通过调节血脑屏障和神经炎症等方面的功能,参与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近日,《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该成果论文。郁金泰表示,FAM171A2基因通过调节PGRN水平,影响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是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的潜在靶点,但以往从未有过该基因功...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新靶点
北大报告称中国已成人工智能医健科研最主要贡献者之一(2020-10-30)
【摘要】 10月30日,科技日报讯,10月29日,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与爱思唯尔等机构在“中国医院协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专题学术会”上联合发布《健康医疗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科学研究与临床试验的最主要贡献者之一,但在学术影响力和技术转化方面仍有待提升。《报告》显示,在健康医学人工智能主题有关的研究领域中,中国的发文...
【关键词】中国,人工智能,医健科研
肺腺癌侵袭转移机制被揭示(2020-10-26)
【摘要】 10月26日,健康报讯,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湖南省肺结节精确诊断与治疗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杂志《细胞死亡与分化》上刊发一项研究,指出钙和整联蛋白结合蛋白1(CIB1)的高表达与患者临床不良病理特征及预后呈正性相关。CIB1是调节细胞粘附、迁移和分化的钙调蛋白的同源物,参与了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课题组发现,CIB1作为膜蛋白在肺癌细胞系及肺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高表达与患者临床...
【关键词】肺腺癌,侵袭转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