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贸】中美经贸谈判达成重要共识,短期超预期利好中长期不确定性仍高(...(2025-05-14)
【摘要】 5月12日,中美两国政府联合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下称《声明》)。《声明》表示中美两国将把4月2日以来向对方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水平削减至34%,其中的24%将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本文将对《声明》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其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关税,进出口,中间品贸易,全球产业链,区域贸易
【摘要】 5月12日,中美两国政府联合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下称《声明》)。《声明》表示中美两国将把4月2日以来向对方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水平削减至34%,其中的24%将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本文将对《声明》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其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关税,进出口,中间品贸易,全球产业链,区域贸易
【摘要】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外贸顶住压力、迎难而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而吸引外资方面出现困难,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滑幅度较大。进入2025年,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总统任期,推进以关税为主导贸易政策议程,配合双向投资限制等一系列经贸限制措施,对我国外贸外资领域造成重大影响。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开局总体平稳,进出口总值6.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少了2个工作日,剔除不可比因素影响,进出口增长1.7%)。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7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4%。在此背景下,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本文将结合我国外贸外资工作及外部环境,对于如何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做好当前外贸外资工作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稳外贸,稳外资,贸易战
【摘要】 2024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平稳发展,贸易结构持续改善,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贸易壁垒进一步加码、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延续等不利因素将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速,但国内经济发展整体向好、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稳外贸政策持续加码等积极因素将推动我国对外贸易优化升级,预计2025年我国对外贸易将基本延续平稳发展态势。应进一步加力支持外贸主体出海拓市,培育贸易发展新动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保稳提质。
【关键词】对外贸易,形势分析,未来展望
【摘要】 近年来,“新三样”在我国出口中凭借新技术、新产品收获竞争新优势,成为我国外贸新增长点。“新三样”展现的新优势,背后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成效的实力体现,是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比较优势变化的客观反映。随着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继续升级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我国还将产生出一系列新的出口“爆品”,绿色船舶、风电装备、显示面板将可能成为下一个“新三样”产品。建议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政策支持,以科技创新之先引领产业发展,以国内市场之基引爆产品需求,以优化外贸之力抢占国际市场。
【关键词】绿色船舶,风电装备,显示面板
【摘要】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修复态势,外需持续回暖,我国外贸形势超预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由负转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展望下半年,在低基数、外需回暖等因素作用下,我国外贸有望保持增长态势,但仍存在贸易壁垒增加、部分国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等风险挑战。应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加强多元化国际合作、增强外贸主体抗风险能力,切实保障外贸平稳运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进出口,形势分析,形势展望
【摘要】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外贸的重要领域,也是研判下阶段我国经济形势的重要依据。从传统外贸大市绍兴的调研情况看,外贸企业发展呈现“三喜三忧”,“喜”主要体现为市场暖意、转型暖流、政策暖风,“忧”主要体现在海外市场拓展难、路径依赖转变难、应收账款回款难。建议重点围绕“走出去”“融进来”“沉下去”“升上来”四个方面,拓展国际新市场,深挖国内大市场,打造数智化底座,做好转型大文章,更好推动传统外贸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传统外贸行业,三喜三忧,海外市场,路径依赖,国际新市场
【摘要】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在需求效应、基数效应、价格效应、订单效应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增速较上年有所下滑,但总体延续恢复走势,对外贸易展现韧性。2024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地区分化不断加剧,政策空间明显缩小,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不容乐观。建议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外贸模式创新,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关键词】进出口结构,企业生产成本,行业竞争,自由贸易区,新业态,新模式
【摘要】 受通货膨胀侵蚀购买力、货币政策收紧抑制需求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低迷,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全年商品贸易增速仅为0.8%,大大低于上年的3.0%。展望2024年,随着通货膨胀率回落、加息周期结束、发达经济体去库存周期趋于尾声,商品贸易增速将有所反弹。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发达经济体加速“去风险”和“脱钩”,全球贸易被不断增多的贸易限制措施所拖累,可能陷入持续的低增长态势。
【关键词】贸易增速,贸易结构,全球贸易形势,展望
【摘要】 7月3日晚间,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镓和锗两种金属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7月3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无人机出口管制的两个公告。中国通过出口管制,可以厘清这些关键金属及高性能无人机出口的最终用户和用途,以规避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及民用无人机转用军事的风险。另外,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打压中国高科技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管制或许意味着一种对等反制,预计在未来出口管制将越来越成为大国博弈中重要的政策工具。
【关键词】出口管制,关键金属,无人机
【摘要】 7月3日晚间,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镓和锗两种金属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7月3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无人机出口管制的两个公告。中国通过出口管制,可以厘清这些关键金属及高性能无人机出口的最终用户和用途,以规避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及民用无人机转用军事的风险。另外,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打压中国高科技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管制或许意味着一种对等反制,预计在未来出口管制将越来越成为大国博弈中重要的政策工具。
【关键词】出口管制,关键金属,无人机
【摘要】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际收支的平衡性与稳健性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突出,保持了较大规模的总体顺差。2022年以来全球疫情趋于缓和,各国对疫情防控的措施不断弱化,我国对疫情防控也优化调整至“乙类乙管”。世纪疫情渐进尾声,我国国际收支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发生变化。后疫情时期,我国国际收支稳定运行面临的挑战有增无减。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国际收支,外部环境,外汇市场,汇率市场化改革
【摘要】 2021年11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因此,根据协定规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对上述十国开始生效。RCEP生效意义在于:一个以东盟为中心,涵盖东亚和澳洲,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参与其中的世界最大自贸区即将开始运作。RCEP现有15个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这将有力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国际抗疫合作,稳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助推区域和世界经济恢复发展。对于中国而言,RCEP的签署将带来哪些成果?本文将解读RCEP生效近一年以来对我国经济各方面的效果及影响。
【关键词】RCEP,实施红利,自由贸易
【摘要】 2021年11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因此,根据协定规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对上述十国开始生效。RCEP生效意义在于:一个以东盟为中心,涵盖东亚和澳洲,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参与其中的世界最大自贸区即将开始运作。RCEP现有15个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这将有力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国际抗疫合作,稳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助推区域和世界经济恢复发展。对于中国而言,RCEP的签署将带来哪些成果?本文将解读RCEP生效近一年以来对我国经济各方面的效果及影响。
【关键词】RCEP,实施红利,自由贸易
【摘要】 我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外贸保稳提质政策发挥作用,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成效显现,企业创新发展水平提升,产业基础韧性十足,我国进出口实现稳步增长,外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提高。展望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乌克兰危机后续影响仍存,主要经济体调控政策转向,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严峻复杂。但是,我国不断创新贸易方式,加大企业纾困解难帮扶力度,全力促进外贸保稳提质,预计进出口将延续平稳运行走势。
【关键词】疫情,稳经济,出口市场,贸易方式
【摘要】 上半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俄乌冲突加剧、新冠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有效应对多重挑战,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引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通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稳外资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外商投资服务等措施,进一步稳定外商投资企业预期。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和经济企稳增长,我国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优选地,全年利用外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关键词】俄乌冲突,疫情反复,区域结构,产业结构
【摘要】 “十三五”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重大风险挑战,我国相关行业及部门决策部署,深化对做好外贸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全力以赴稳外贸,坚定不移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经过全国外贸系统和各类外贸主体5年艰苦奋斗,我国外贸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展示出强劲韧性和蓬勃活力,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起步之年,亦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做好外贸工作意义重大。在此节点,本文系统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对“十四五”期间外贸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供读者决策参考。
【关键词】外贸,发展回顾,趋势展望
【摘要】 “十三五”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重大风险挑战,我国相关行业及部门决策部署,深化对做好外贸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全力以赴稳外贸,坚定不移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经过全国外贸系统和各类外贸主体5年艰苦奋斗,我国外贸经受住了重大风险考验,展示出强劲韧性和蓬勃活力,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起步之年,亦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做好外贸工作意义重大。在此节点,本文系统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外贸发展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对“十四五”期间外贸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供读者决策参考。
【关键词】外贸,发展回顾,趋势展望
【摘要】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期间,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其他与会领导人集体见证下,商务部部长钟山代表中国政府与东盟十国及中、日、韩、澳、新西兰的贸易部长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成功启航,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RCEP现有15个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这将有力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国际抗疫合作,稳定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助推区域和世界经济恢复发展。对于中国而言,RCEP的签署将带来哪些成果?本文将详细解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具体内容,分析加入RCEP对我国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词】RCEP,一体化,中日韩FTA
【摘要】 全球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增长,主要经济体GDP增速呈现大幅下滑,国际贸易投资严重下跌。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外贸运行展现出强大韧性,进出口增长好于预期,服务贸易提质增效,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国际市场更趋多元。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处于疫情后恢复阶段,国际贸易在低基数基础上呈现反弹,我国经济增长稳步攀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建设,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实施,我国对外贸易将保持平稳运行。
【关键词】贸易结构,新兴业态,贸易转型,国际环境,贸易多元化
【摘要】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其中《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后称《总体方案》)格外引人注目。北京自贸试验区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至今,我国自贸区总数已增至21个。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北京自贸区的设立是何用意,有何影响?本文将详细解读《总体方案》中建设北京自贸区的具体内容,分析北京自贸区设立后对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词】北京自贸区,服务贸易,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