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自主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工业试验成功(2021-01-04)
【摘要】 1月4日,炼化科技动态讯,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MPP-S02去年11月在山东某公司工业试验成功,顺利开发出两种茂金属超高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聚丙烯(mUHMIPP),产品技术性能达到指标要求。这是石化院继10月1日成功完成茂金属催化剂MPP-S01、MPP-S02催化丙烯聚合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mUHMWPP)工业试验后,在短时间内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填补了国产茂金属催化剂空白,开启了中石油茂金属催化剂直接...
【关键词】中国石油,自主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工业试验
国内首套自主研发共氧化法环氧丙烷装置工业化试验成功(2021-01-04)
【摘要】 1月4日,滨化股份讯,经过72小时稳定运行,2020年12月17日23点10分,伴随最后一个样品分析结果的全面达标,标志着滨化股份PO/TBA(环氧丙烷/叔丁醇)工业化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据介绍,作为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的核心装置,其工艺是滨化股份与清华工研院合作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共氧化法环氧丙烷技术。该新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仅打破了国际化工巨头的技术垄断,且至少提高约10%的利润率。本次工业化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首套自主研发,共氧化法环氧丙烷装置,工业化试验
中石油自主研发的极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成功工业化生产(2021-01-04)
【摘要】 1月4日,化工在线讯,去年11月,由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极低密度聚乙烯热收缩膜专用料DQVL0810生产技术,在大庆石化塑料厂7.8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工业装置上成功实现首次工业化应用。各项关键技术指标均与进口对标产品相当,其中薄膜强度较进口产品高出约10%。DQVL0810是国内首个茂金属气相法工艺极低密度聚乙烯树脂(VLDPE)牌号。这项生产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石化院又一项高附加值产品核心生产技术实现工业...
【关键词】中石油,极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工业化生产
国产化百万吨级煤液化反应器投运(2021-01-04)
【摘要】 1月4日,国资委网站讯,国家能源集团煤制油煤液化装置于去年11月顺利投煤开工,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反应器的国产化工作取得圆满成功。自2019年6月28日签订合同到2020年8月底现场交付吊装,新反应器制造仅用时14个月,制造时间比原反应器压缩了60%以上,创造了2100吨级加氢反应器的最快交货纪录。原反应器的筒体锻件进口自法国,价格高,制造工期长。新反应器实现了从锻造材料到锻造技术、焊接技术、焊缝检测技术的完全国产化。...
【关键词】国产化百万吨级,煤液化反应器,投运
大型苯乙烯装置首用国产催化剂(2020-12-01)
【摘要】 12月1日,化工在线讯,11月,由苏州拓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MacroCat低水油比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在辽宁宝来利安德巴塞尔石化公司35万吨/年苯乙烯装置上开车应用。这是国产苯乙烯催化剂第一次在国内30万吨/年以上大型苯乙烯装置上成功应用。近年来,我国苯乙烯产能增加较快,但由于下游产品发展迅猛,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近10年,我国苯乙烯单体的年平均进口量约为350万吨。国内大型苯乙烯装置建设速度很快,最大...
【关键词】大型苯乙烯装置,首用,国产催化剂
大化所DMTO-Ⅲ通过鉴定并一次性签约5套百万吨烯烃装置(2020-12-01)
【摘要】 12月1日,化工在线讯,1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的第三代甲醇制烯烃(DMTO-Ⅲ)技术在北京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20年10月,大连化物所与宁夏宝丰集团一次性签订了5套100万吨/年烯烃产能的DMTO-Ⅲ工业装置技术许可合同,总投资810亿元人民币,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500亿元人民币。目前,DMTO系列技术已累计技术许可31套工业装置(投产14套),对应烯烃产能2025万吨/年,预计拉动投资超4000亿元人民币,全部投...
【关键词】大化所DMTO-Ⅲ,通过鉴定签约,5套百万吨烯烃
LG化学首次开发出100%可降解的生物材料(2020-12-01)
【摘要】 12月1日,中国化工报讯,10月,LG化学宣布,公司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材料。公司利用玉米成分的葡萄糖和废甘油,首次开发出100%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聚丙烯等合成树脂那样的机械强度和透明度,可替代相关塑料应用。LG化学表示,与需要掺混其他塑料材料的可降解材料不同,该材料本身就可以获得与石油化学材料相似质量和物理特性。与传统的可生物降解产品相比,新产品柔性提高了20倍以上,透明度良好,适合...
【关键词】LG化学,首次开发,100%可降解生物材料
上海院新一代烯烃催化裂解技术实现工业转化(2020-12-01)
【摘要】 12月1日,化工在线讯,10月,采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简称上海院)成套技术的9万吨/年烯烃催化裂解(OCC)装置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次开车成功,标志着上海院新一代OCC技术实现工业转化,持续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一代OCC技术具有产物收率高、反应空速高、环保性能突出的特点,采用此技术的9万吨/年OCC装置于2019年8月开工建设,2020年10月15日正式投料开车。目前装置运行平稳,反应器进料负荷达到108%,...
【关键词】上海院,新一代烯烃催化裂解,实现工业转化
上海院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在中科炼化成功投用(2020-11-02)
【摘要】 11月2日,化工在线讯,近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院)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在中科炼化新建4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上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一段加氢催化剂活性好、选择性高,二段反应实现自热平衡,各项技术指标优于保证值,有力支撑了中科炼化化工装置全流程贯通。中科炼化是中国石化在“十三五”期间投产的规模最大和国产化率最高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一期建有10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及相关配套...
【关键词】上海院,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中科炼化成功投用
扬子石化成功使用国产催化剂生产高融指聚乙烯(2020-11-02)
【摘要】 11月2日,化工在线讯,近日,扬子石化2#聚乙烯装置成功使用北化院BSG催化剂生产高融指牌号YLJ-2520、YLJ-2650,试用期间生产运行平稳、产品质量合格。BSG催化剂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扬子石化线性低密度装置催化剂国产化进程踏上新台阶,有利于装置摆脱对国外催化剂的依赖,降低催化剂采购成本和保障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在现今国际贸易战的背景下意义尤为重要。扬子石化2#聚乙烯装置生产的专用料以高融指牌号YLJ-2520、YLJ-2...
【关键词】扬子石化,国产催化剂,生产高融指聚乙烯
酯交换法DMC技术获重大突破(2020-11-02)
【摘要】 11月2日,中国化工报讯,10月10日,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该公司年产20万吨碳酸二甲酯(DMC)联产13.2万吨乙二醇项目开车成功,单套装置产能为国际最大。该项目采用了唐山好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酯交换法生产工艺,是该工艺技术首次在国内获得成功应用。该工艺以环氧乙烷、二氧化碳、甲醇为原料,生产的碳酸二甲酯是性能优异的汽柴油添加剂,联产的乙二醇产品达到聚酯级标准。据唐山好誉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该技...
【关键词】酯交换法,DMC技术,重大突破
合成气制聚乙醇酸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2020-11-02)
【摘要】 11月2日,中国化工报讯,9月1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上海浦景化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气制聚乙醇酸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聚乙醇酸合成技术是以合成气或工业尾气为原料来源,经“草酸二甲酯-乙醇酸甲酯”路线制备高性能全降解材料聚乙醇酸,其可在自然环境、家庭堆肥、工业堆肥及条件苛刻的海洋环境中实现全降解;并适用于多种成型加工工艺,下游可应用于医疗、包装材料、农地膜等领域。专家组高度...
【关键词】合成气,制聚乙醇酸技术,通过鉴定
LG化学宣称将在2025年量产锂硫电池(2020-10-12)
【摘要】 10月12日,石化行业走出去联盟讯,LG化学9月10日表示,上月搭载锂硫电池的太阳能无人飞机(EAV-3)成功完成了在平流层环境下飞行的试验。EAV-3可以在12公里或更高的高度用平流层中的太阳能和电池长时间飞行。它在机翼上装有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用太阳能电池和电池供电,而在晚上用电池供电。在该测试中,EAV-3在22km的高度,在无人驾驶飞机的国内平流层中取得了最高飞行记录。此外,在总共13个小时的飞行中,在平流层12到...
【关键词】LG化学,宣称2025年,量产锂硫电池
KBR与庄信万丰携手推广合成氨-甲醇联产工艺(2020-10-12)
【摘要】 10月12日,化工在线讯,美国休斯敦时间9月8日,KBR与庄信万丰(JM)签署联盟协议,共同对其集市场领先的合成氨和甲醇技术于一身的开创性合成氨-甲醇联产工艺提供技术授权。这项联合生产工艺以经过市场验证的技术为基础,整合了KBR专有的PURIFIER合成氨工艺和JM的甲醇工艺。无论是KBR的合成氨技术还是JM的甲醇技术,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持续的改进和领先的性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KBR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授权、设...
【关键词】KBR,庄信万丰,合成氨-甲醇联产工艺
长岭炼化30万吨/年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工艺包通过审查(2020-10-12)
【摘要】 10月12日,中国石化讯,近日,由长岭炼化等五家单位共同研发的30万吨/年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工艺包顺利通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审查。审查组专家认为,工艺包设计合理,工艺技术指标先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双氧水制环氧丙烷(HPPO)成套技术工艺简单、产品单一、原子经济利用率高,是清洁化工生产的发展方向,但该技术仅德美等国家掌握。面对外国技术垄断,且引进难度极大的情况,长岭炼化与石科院等4家单位合作,历经14年的研...
【关键词】长岭炼化,30万吨/年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
全球首套5万吨/年尿素法碳酸二甲酯工业示范项目取得重大突破(2020-10-12)
【摘要】 10月12日,化工在线讯,据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科技成果推广官微报道,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提供核心技术,大连市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集成设计,山西中科惠安化工有限公司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投资建设的全球首套5万吨/年尿素与甲醇间接制备碳酸二甲酯工业示范项目的关键工序——尿素与1,2-丙二醇反应制备碳酸丙烯酯,于7月18日正式投料试车。装置经过100小时连续稳定运转,实现了尿素转化率100%,碳酸丙烯酯单程收率>9...
【关键词】全球首套,尿素法碳酸二甲酯,工业示范项目
新一代稀土储氢材料打破国际垄断(2020-09-01)
【摘要】 9月1日,中化新网讯,从内蒙古国资委获悉,日前,包钢稀土研究院自主开发的新一代高容量La-Y-Ni系储氢合金材料放电容量达到每克380毫安时以上,综合性能满足市场需求,突破了国外专利限制。该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正在等待镍氢电池生产厂家试验结果。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申报国外发明专利2项。据介绍,La-Mg-Ni系储氢材料技术一直由日本独家掌握,我国虽有众多的企业和研究单位对此开展研究,但均没有形成产...
【关键词】新一代,稀土储氢材料,打破国际垄断
天津石化芳烃联合装置全面应用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催化剂(2020-09-01)
【摘要】 9月1日,化工在线讯,截至7月21日,天津石化芳烃联合装置吸附单元吸附换剂后开车已平稳运行两周,化验数据显示,所生产的对二甲苯产品纯度始终保持在99.7%以上,标志着耗时65天的换剂工作圆满成功。这次吸附单元换剂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RAX-3000PX吸附剂。至此,天津石化芳烃联合装置全部应用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催化剂。2000年9月建成投产的天津石化芳烃联合装置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产能之一。联合装置以直馏和加氢裂化...
【关键词】天津石化芳烃装置,全面应用,自主催化剂
新型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催化剂达国际先进(2020-09-01)
【摘要】 9月1日,化工在线讯,7月29日,由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中石化项目“新型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催化剂工业应”,通过了由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科研成果项目鉴定,鉴定认为,NDH6型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催化剂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同类型催化剂的先进水平。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其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南化公司共有合计16万吨/年的环己酮装置,该装置采用环己烷法生产环己酮,该生产工艺苯加氢和环己醇脱氢均采用导热...
【关键词】新型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催化剂,国际先进
中石化与大连化物所将合作开发DMTO三代技术(2020-09-01)
【摘要】 9月1日,化工在线讯,日前,新一代甲醇制烯烃(DMTO-Ⅲ)技术合作开发项目签字仪式在洛阳举行,标志着中石化洛阳/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的DMTO三代技术开发全面提速。DMTO甲醇制烯烃技术是指以煤或天然气合成的甲醇为原料,借助类似催化裂化装置的流化床反应形式,生产低碳烯烃的化工技术。早在1997年,双方就围绕该项技术开发课题展开了研发,2010年8月在包头市建成了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工...
【关键词】中石化,大连化物所,开发DMTO三代技术
日本化企合作将以二氧化碳原料生产对二甲苯(2020-08-03)
【摘要】 8月3日,化工在线讯,据报道,日本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组织(NEDO)选择千代田公司、三菱公司、新日铁工程公司和HighChem公司合作利用二氧化碳(CO2)生产对二甲苯(PX),尝试替代现有的化石原料。该项目共拨款19.9亿日元(约合1850万美元),该项目将于2023年结束。对二甲苯是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的关键原料,它们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合物,继而生产聚酯纤维、PET...
【关键词】日本化企,二氧化碳原料,生产对二甲苯
国内首套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装置开工(2020-08-03)
【摘要】 8月3日,化工在线讯,7月11日,安阳顺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利用二氧化碳制绿色低碳甲醇联产LNG项目开工仪式。利用二氧化碳制绿色低碳甲醇联产LNG项目由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顺成集团煤焦有限公司、麦芬隆(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省顺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阳顺峰化工贸易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项目利用顺成集团产生的焦炉煤气作为原料,生产甲醇并联产LNG,可大幅减少企业大气污染并充分实现资源的高价...
【关键词】国内首套,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化装置开工
中海油全球首创首套柴油吸附分离技术成功应用(2020-08-03)
【摘要】 8月3日,中国化工报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7月9日发布消息,由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全球首创首套柴油吸附分离技术在山东滨州实现成功应用。7月9日,搭载着该技术的全球首套工业示范装置已在山东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顺利通过72小时满负荷运行标定。据悉,吸附分离技术把汽、柴油作为制作化学品的原料,实现了油品中的化学组分“物尽其用,各尽其能”。通过工艺组合,可将...
【关键词】中海油,全球首创首套,柴油吸附分离技术
地浦科技“全程流连续硝化新技术”获专家组推广建议(2020-08-03)
【摘要】 8月3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近日,受江苏连云港化工园区邀请,由11位业界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江苏地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地浦科技”),对该公司开发的“全程流连续硝化新技术”进行研讨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地浦科技开发的“全程流连续硝化新技术”采用本质安全硝化机专利技术,设计串联逆流硝化生产工艺,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现场无人化和本质安全。该技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过程安全可控,已达到国际...
【关键词】地浦科技,全程流连续硝化新技术,专家评定
陶氏开发并商业化一种新型消费后回收(PCR)配方树脂(2020-07-01)
【摘要】 7月1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在2019年发起终止废弃塑料联盟(AEPW)的陶氏公司,近日开发并商业化了一种新型消费后回收(PCR)配方树脂。这款型号为XUS 60921.01的PCR树脂,由陶氏公司的战略回收合作伙伴在中国国内回收的废弃塑料制成,并由位于中国南京的外部生产基地生产。新型树脂中含有40%的消费后再生材料,能制造出性能与原生树脂近似的薄膜,可100%用于热收缩膜的中间层,从而使整体收缩膜结构中再生材料含量达到13%~...
【关键词】陶氏,新型消费后回收(PCR),配方树脂
打破垄断,首台国产化大型甲醇合成塔成功投产(2020-07-01)
【摘要】 7月1日,化工在线讯,近日,由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成达”)自主设计的首台国产化大型甲醇合成塔在全球单体最大甲醇装置——宁夏宝丰能源220万吨/年甲醇装置中成功投产,标志该合成塔成功实现国产化。自JM Davy工艺技术引进以来,该甲醇合成塔全部依赖国外进口。2011年起,中国成达致力于该甲醇合成塔的国产化研究,成立课题组,投入了大量人力和专业软硬件,攻克了多个技术难点,先后完成了运行装置的调研、方案...
【关键词】首台国产化,大型甲醇合成塔,成功投产
巴斯夫联合埃克森美孚推出突破性气体处理技术(2020-07-01)
【摘要】 7月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近日,巴斯夫欧洲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催化剂及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推出了一项全新高效且节能的胺基气体处理技术,命名为OASE sulfexx TM。该技术基于新开发的专有胺基溶剂,能实现硫化氢(H2S)的选择性脱除,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气体物料流中对二氧化碳(CO2)的共吸收。双方共同开发出一种胺基溶剂,帮助炼油厂和天然气处理商在满足日益严苛法规要求的同时,提高现有设备的产能并降低运营成本。相...
【关键词】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突破性气体处理技术
产值可达百亿,世界首创化学炼胶30万吨项目启动(2020-07-01)
【摘要】 7月1日,中国化工报讯,6月9日,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化学炼胶30万吨/年项目建设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世界首创的化学炼胶绿色新材料EVE胶产业化驶入快车道,有望极大提升橡胶轮胎产品性能,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迭代升级。该项目落户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由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导规划,新型化学炼胶技术由怡维怡橡胶研究院国际首创,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承担工程化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建设。项目采用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
【关键词】世界首创,化学炼胶,30万吨项目启动
燕山石化低顺橡胶关键指标实现新突破(2020-06-01)
【摘要】 6月1日,化工在线讯,今年4月份,燕山石化合成橡胶厂成功量产低顺橡胶。4月初,燕山石化接到了客户要求批量生产低顺橡胶产品的订单后,及时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指标要求,联合北化院燕山分院科研人员共同开发出了符合客户需要的低顺橡胶产品。其中,凝胶含量和卤素含量两个关键指标均优于同类进口产品,燕山石化也成为石化系统内首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橡胶生产企业。这次装置成功生产出低顺橡胶,随着燕山石化低顺橡胶产品推广...
【关键词】燕山石化,低顺橡胶,实现新突破
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收率可高达80%(2020-06-01)
【摘要】 6月1日,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讯,在成品油生产收益递减的困境下,原油制化学品(COTC)技术可能成为炼油商下一个发展方向。近年来,一些公司开始通过对传统炼化工艺集成创新或直接颠覆传统炼油工艺流程,将炼化一体化提升到原油制化学品(Crude Oil to Chemicals,简称COTC)的新水平。基于目前技术现状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COTC技术可分为原油最大化制化学品和原油直接制化学品两类。从原油转化为基本石化原料的收率看,各工艺路...
【关键词】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收率达80%
中韩石化EO/EG装置首次使用国产银催化剂(2020-06-01)
【摘要】 6月1日,化工在线讯,近日,中韩石化EO/EG装置环氧乙烷产品质量合格,标志着装置首次使用中石化北化院国产银催化剂YS-9030E投产成功。中韩石化EO/EG装置于4月13日停工检修,计划20天内完成银催化剂更换、水处理系统树脂更换等工作。该装置人员加班加点,优化开停工和检修方案,做好节点衔接和银催化剂质量验收。4月30日,EO/EG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比计划提前2天多,刷新了该公司EO/EG装置停工换剂时间记录,同时也是装置首次非...
【关键词】中韩石化,EO/EG装置,首次国产银催化剂
我国合成氨技术获突破性创新,打破美国公司近30年技术垄断(2020-06-01)
【摘要】 6月1日,中国化工报讯,4月20~23日,江苏禾友化工有限公司DN1800工业铁钌接力催化氨合成系统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72小时现场考核标定。标定结果显示,该装置各项运行指标优于该公司原有装置水平,反应压力降低80%,综合测算氨成本下降逾230元,节能效果、经济效益以及安全水平均显著提升。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钌基氨合成催化剂、“两铁两钌”催化剂装填技术及氨合成反应器建设的合成氨装...
【关键词】合成氨技术,突破性创新,打破美国垄断
中国创造“新名片”: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2020-05-06)
【摘要】 5月6日,中国化工报讯,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对先进的乙烯成套技术有巨大需求。但引进技术存在复杂原料适应性差、裂解炉运行周期短等不足。针对我国可获得的石油资源禀赋和乙烯原料的复杂性,研发既能高效裂解乙烷、轻烃、石脑油等轻质原料,又能高效裂解柴油、加氢尾油等重质原料,并且还能高效裂解高含烯烃非常规原料的复杂原料乙烯成套技术,对提高我国石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获得2019年...
【关键词】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
南京诚志与中科院合作开发全新煤基己二腈技术(2020-05-06)
【摘要】 5月6日,化工在线讯,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南京诚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诚志”)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将自主开发全新的煤基己二腈技术,双方已于近期签署技术研发协议,拟先期建成3000吨/年工程示范装置,在此基础上,完成更大规模工艺技术开发,形成工业化工艺技术包,建设工业示范装置。此次自主研发的煤基己二腈技术,相对于国外已工业化的丁二烯氢氰化法和丙烯腈电解二...
【关键词】南京诚志,中科院,全新煤基己二腈技术
大国重器,3500吨级新型航天炉出厂(2020-05-06)
【摘要】 5月6日,中国化工报讯,4月16日,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部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项目——日投煤3500吨气化炉的辐射废锅内件出厂。该炉型为目前世界最大级别的粉煤气化炉。日投煤量3500吨气化炉,是航天工程公司为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项目设计研发的超大型粉煤气化炉。该炉型优化了炉内反应和流场调控,有...
【关键词】3500吨级,新型航天炉,出厂
国家级稀土创新中心获批组建(2020-05-06)
【摘要】 5月6日,化工在线讯,4月10日,从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国家工信部日前正式批复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组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据悉,这是我国稀土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江西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将围绕稀土磁性、发光、催化、合金等功能材料产业和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重点攻克高端稀土功能材料设计、加工、制造一体化技术,稀土新材料批量化制备关键技术...
【关键词】国家级,稀土创新中心,获批组建
甘肃瓮福磷酸工艺技改项目开工(2020-04-02)
【摘要】 4月2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讯,3月26日,甘肃瓮福公司20万吨/年半水-二水湿法磷酸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此项目是磷化集团2020年一项重大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有利促进了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发展。半水-二水项目是湿法磷酸生产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目前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稀磷酸浓度将由现在的23.5%提高到38%,磷回收率将从94%提高到96%以上,提升浓缩装置产能,蒸汽消耗将节省...
【关键词】甘肃瓮福,磷酸工艺,技改开工
“戊基蒽醌法双氧水清洁制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20-04-02)
【摘要】 4月2日,化工在线讯,近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周明东教授科研团队与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成功开发“戊基蒽醌法双氧水清洁制备”成套技术,填补了国内戊基蒽醌技术空白,新技术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该项技术可使双氧水装置产能提高30%以上,有效缓解双氧水企业生产压力,增强了抗击疫情后勤保障能力。周明东教授带领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经过近十年的技术攻关,突破了“蒽烷基化-氧化法”戊基蒽醌生产新工艺,...
【关键词】戊基蒽醌法,双氧水,清洁制备
科技部公布2020年国家科技奖(化工组)提名名单(2020-04-02)
【摘要】 4月2日,中国化工报讯,3月24日,科技部网站公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95号》。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共受理1773项,其中,化学化工科技成果共受理85项,3个石油化工领域的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受理项目中,化学组有45项。其中,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的“纳米限域催化”,复旦大学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两项成果被提名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0...
【关键词】2020年,国家科技奖,化工提名
石化绿色工艺之乙烯法制醋酸乙烯(2020-04-02)
【摘要】 4月2日,化工在线讯,当前,电石乙炔法生产醋酸乙烯工艺由于污染严重、能耗高,且得到的产品纯度低等缺点,在国外已经被淘汰。但在国内,这种污染的工艺依然存在于部分醋酸乙烯生产企业中。入选《石化绿色工艺名录(2019年版)》的乙烯法制醋酸乙烯工艺,则有望改变这种情况。塞拉尼斯公司自主研发的乙烯法制醋酸乙烯工艺,克服了电石乙炔法制醋酸乙烯技术路线的缺点,在环保方面具有众多优势。乙烯法制醋酸乙烯工艺路线是利用...
【关键词】绿色工艺,乙烯法,制醋酸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