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2021-02-02)
【摘要】 2月2日,中国核电信息网讯,1月30日,中核集团宣布,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已于2021年1月29日完成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机组各项参数正常,系统、设备运行良好,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华龙一号”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设计换料周期18个月,创新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
【关键词】华龙一号,商业运行,三代核电
国核示范取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中国核电信息网讯,近日,国核示范开发的《核电厂操纵人员模拟机考核管理系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核电厂操纵人员模拟机考核管理系统》是基于 WANO《SOER 2013-1操纵员基本知识薄弱环节》和国家能源局《NBT20257-2013核电厂操纵人员取照考核之核电厂操纵人员模拟机考试实施细则》开发的,专门面向核电操纵人员模拟机培训与考核领域的软件系统,在国内核电厂的培训与考试领域处于领先...
【关键词】国核示范,数字化电厂,WANO
俄罗斯开始新型主循环泵寿命测试(2021-01-29)
【摘要】 1月29日,北极星核电网讯,俄罗斯机械工程中央设计局(TsKBM)已开始对GTsNA-1753型单轴主循环泵进行寿命测试,该泵将用于库尔斯克(Kursk)核电厂二期项目1、2号机组。根据设计,泵和电机所有部件都采用水润滑系统,因此无需油即可运行,从而显著提高了消防安全。另外,该泵无需配备油系统和相关设备,如油箱、油冷却剂和油泵等,同时减少了金属使用量,整体重量减轻了数吨。GTsNA-1753型主泵大修前的运行时间是前一代主泵的1...
【关键词】单轴循环泵,俄罗斯,核电设备
俄罗斯成立开发新一代核技术的联盟(2021-01-22)
【摘要】 1月22日,北极星核电网讯,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莫斯科动力工程研究所宣布,俄罗斯9家科研院所、中心和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联盟,以开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包括闭式核燃料循环技术、快堆、用于先进能源技术的新材料和核电站创新项目。该联盟将关注以下主要领域:基于闭式核燃料循环的热堆和快堆二元核能体系的相关研发;为第四代核反应堆和DEMO示范聚变反应堆研发新材料;研究使用全尺寸计算机工程建模代码进行各种产品和对象的开发...
【关键词】核燃料,俄罗斯,核电技术
英国开展太空核动力技术研究(2021-01-14)
【摘要】 1月1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021年1月12日,英国航天局宣布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合作,研究利用核技术为火箭提供动力的可能性,特别是执行前往火星等更远星球的深空任务。英国航天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正在联合开展如何将核能与技术用于太空探索的研究。据报道,行星科学家将参与该项目,研究使用核能而不是化学能为太空飞船提供动力。英国航天局预计,采用核动力的太空飞船可在3-4个月内到达火星。英国航天局首席执行官特...
【关键词】核技术,英国,核能
地下2400米!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2020-12-28)
【摘要】 12月28日,北极星核电网讯,12月26日,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和中科院近物所自主研制的世界上束流强度最高深地实验设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强度达到2mA,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这是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强流高压加速器制造技术,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成为面向世界开放的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
【关键词】中核集团,核工业,天体物理加速器
中核集团突破“卡脖子”项目:成功自主研制窄间隙氩弧焊接机器人(2020-12-14)
【摘要】 12月14日,北极星核电网讯,随着国内核电建设以及核电“走出去”的需要,依赖国外进口的窄间隙氩弧焊接设备已成为了主管道焊接的“卡脖子”问题。12月8日,由中核集团自主研制的窄间隙氩弧焊接机器人焊接的核电站主管道热段1:1模拟体管道焊缝无损检测一次合格,满足核一级质量要求。这是我国核电行业首个自主研制的窄间隙氩弧焊接机器人,标志着国内已具备高精尖核电焊接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实现了核电关键核心建造装备的自主化...
【关键词】中核集团,核电技术,核电建设
我国核聚变研发获重大突破!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2020-12-07)
【摘要】 12月7日,中国核电信息网讯,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核聚变堆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采用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
【关键词】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ITER
由我国主导编制的第二项核电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2020-12-04)
【摘要】 12月4日,北极星核电网讯,12月1日,由秦山核电与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主导编制的ISO 23467:2020《核电厂冰塞冷冻隔离技术导则》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主导制定并成功发布的第二项核电领域国际标准,也是我国在ISO制定的第二项核能领域国际标准。“冰塞冷冻隔离技术”是管道系统流体介质在没有阀门可以隔离的情况下,利用低温传导技术将管内介质冷冻形成冰塞,进而形成管道内介质上下游流体隔离效果的一种...
【关键词】核电标准,秦山核电,核电安全
原子能院电子直线加速器标准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020-11-25)
【摘要】 11月25日,中国核电信息网讯,近日,由原子能院核技术应用研究所申报的“IEC 62976:2017《工业无损检测设备-电子直线加速器》”标准项目荣获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彰显了原子能院在标准编制和创新方面的实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设立的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是国家标准化领域的最高级别奖项。这是原子能院首次获得该奖项,2020年全国共计60个标...
【关键词】原子能院,电子直线加速器,国际标准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汽轮发电机组首次核蒸汽冲转成功(2020-11-23)
【摘要】 11月23日,北极星核电网讯,11月20日05时12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汽轮发电机首次核蒸汽冲转一次成功,顺利达到汽轮发电机额定转速1500rpm并成功定速,期间各项参数、信号正常,机组整体运行良好,这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为后续并网发电以及商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之一,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中国核电人砥砺奋进在“两弹一星”...
【关键词】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三代核电
国际先进!中核集团率先攻克堆芯熔融物制备技术(2020-11-11)
【摘要】 11月10日,北极星核电网讯,11月9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制的堆芯熔融物实验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将贫化铀、氧化锆、金属锆、堆用不锈钢和裂变产物同位素按堆内装载质量比例进行混合熔炼,制备出3000℃的堆芯熔融物,填补了我国核安全领域高温堆芯熔融物实验技术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中核集团,核工业,高温堆
华龙一号通过欧洲用户要求(EUR)认证(2020-11-10)
【摘要】 11月10日,北极星核电网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于日前通过欧洲用户要求(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符合性评估,获得了EUR认证证书。认证结果表明华龙一号与EUR 最新版(E版)要求具有高度的符合性,其设计满足欧洲最新核电要求。EUR文件涵盖了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运行的各方面的超过5000条要求,包括安全、性能、系统与设备、布置、仪控、运行维护、环境保护、退役等方面。华龙一号是中国自主...
【关键词】三代核电,华龙一号,EUR
先进反应示范堆,获美国能源部青睐(2020-10-30)
【摘要】 10月30日,北极星核电网讯,由TerraPower和X-energy领导的团队已宣布获得美国能源部(DOE)先进反应堆示范计划(ARDP) 1.6亿美元的初始资金。两家公司各获得8000万美元建设一个示范工厂,可在七年内投入运营。今年5月宣布的ARDP,旨在帮助美国国内核工业展示先进的核反应堆。该奖项是与工业界的成本分摊合作,将提供两个首次获得商业运营许可的先进反应堆。总的来说,能源部将在7年期间投资32亿美元,取决于未来的拨款,通过匹配...
【关键词】核反应堆,美国,核工业
填补国内空白,我国首台套智能力觉电随动主从机械手研制成功(2020-10-27)
【摘要】 10月27日,北极星核电网讯, 10月23日至24日,在京召开的“智能力觉电随动主从机械手”项目评审会上,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表示,“智能力觉电随动主从机械手,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力觉反馈双向控制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智能力觉电随动主从机械手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工业电机运行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2018年,该公司立项,以力反馈遥控操作为核心,打造具有操...
【关键词】核工业,中核集团,机械手
华龙一号漳州项目安全级DCS“龙鳞”系统顺利开工(2020-10-21)
【摘要】 10月21日,北极星核电网讯,10月13日至14日,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副主任朱宏一行对华龙一号漳州1 号机组安全级核电厂数字化控制系统(DCS )设备制造开工先决条件进行了专项检查。经检查组检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承担的漳州1号机组首批安全级DCS“龙鳞”系统设备满足制造的相关要求,一致同意开工制造。DCS系统设备因其安全等级高、技术复杂、要求苛刻,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供货商有能力供货。核动力院经过...
【关键词】华能集团,核电项目,高温气冷堆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堆冷试一次成功(2020-10-20)
【摘要】 10月20日,北极星核电网讯,2020年10月19日17时42分,华能石岛湾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首台反应堆冷态功能试验一次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通过了针对反应堆性能的首次全面考验,取得了全面进入调试阶段以来重大节点的首战胜利。反应堆冷试是示范工程至关重要的里程碑节点,主要验证反应堆一回路系统和设备及其辅助管道在高于设计压力下的强度及严密性。在没有经验可...
【关键词】华能集团,核电项目,高温气冷堆
3D打印微型核反应堆,成本大大降低(2020-09-23)
【摘要】 9月23日,美国核能研究所讯,3D打印技术在1980年代首创,最近的10年中推动了制造业的革命,也将惠及核工业。目前,美国核工业企业正在开发小于10兆瓦的微型反应堆,作为起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为美国海军3D打印完成潜水器,其尺寸与微型反应堆类似。美国海军潜水器可以几周内3D打印完成,其成本仅为常规制造成本的10%。尽管微型核反应堆的内部组件要复杂很多,但航空航天业已经经历了3D打印复杂喷气发动机组件的考验,很快就可...
【关键词】微反应堆,3D,低碳
“CAP1400全范围模拟机自主化核心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综合绩效评价(2020-09-18)
【摘要】 9月1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2020年9月15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CAP1400全范围模拟机自主化核心技术研究”课题在北京顺利通过由国家能源局核电司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CAP1400全范围模拟机自主化核心技术研究”课题由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实施,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广核(北京)仿真技术有限公司和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本课题以我国自主开发的核电厂设计和安全分析软...
【关键词】核电站,安全分析,仪控系统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核聚变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2020-09-14)
【摘要】 9月14日,北极星核电网讯,中核集团12日披露,由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重力支撑批量产品11日在贵州遵义正式启运。该设备是ITER重要的结构安全部件之一,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和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到达现场后,将安装在杜瓦底座环上,不仅承载上万吨磁体系统重量,还要承受强热应力、强电磁力、瞬时载荷等复杂工况。“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俗称,开发聚变能源是全球核...
【关键词】核聚变,ITER,核电
新型模块化实验装置有望加快核燃料测试(2020-09-01)
【摘要】 9月1日,北极星核电网讯,美国能源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开发的新型模块化实验装置有望改进核燃料和材料的瞬态测试,并使瞬态反应堆测试设施能够服务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新客户。在瞬态反应堆测试设施上主要开展核燃料和材料的瞬态测试工作,其可以对核燃料的熔化、燃料和冷却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种事故工况下对燃料对周围燃料组件的影响进行研究。爱达荷国家实验室表示,开发新型实验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分析较小的核燃料和...
【关键词】核燃料,美国,核反应堆
美国能源部提供510万美元开发先进核技术(2020-08-20)
【摘要】 8月20日,美国能源部讯,美国能源部8月14日宣布,向电力研究所提供510万美元的资金,为未来国内先进反应堆示范项目开发模腔内电子束焊能力。新技术将比常规焊接结束节省90%的时间。电力研究所也成功展示了利用这项技术在不到90分钟内电子束焊了一个直径3.05米,厚度110毫米的容器,而按目前技术水平,焊接时间需要数周。主管核能的助理部长丽塔?巴拉瓦尔博士表示,核能在美国的能源安全和碳减排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能...
【关键词】能源部,电子束焊,政企合作
美、韩两国公司合作开发微型模块堆(2020-08-13)
【摘要】 8月13日,北极星核电网讯,美国超安核技术公司与韩国现代工程公司、韩国原子能研究所签署了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开发能够加强微型模块堆生产和输送无碳电力、制热和制氢的技术。微型模块堆是一个热功率15兆瓦、电功率5兆瓦的高温气冷堆,借鉴了多个国家开发反应堆的经验。该反应堆设计简单,将操作与维护需求设计成最小化,无需现场贮存、处理或加工乏燃料。协议三方将在两个主要领域进行合作:开发和应用高温气冷堆技术,供电...
【关键词】美国,韩国,微型模块堆
“海底种珊瑚,云游核电站”直播活动吸引超50万网民在线围观(2020-08-12)
【摘要】 8月12日,中国核电信息网讯,2020年8月7日,中广核第八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活动在主会场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本届开放日活动再一次开创行业先河,以“海底种珊瑚,云游核电站”为主题,开展线上直播活动。最强大脑“水哥”王昱珩化身首席珊瑚保育官,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水人”张诚,深圳市大鹏新区综合办、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潜爱)等方面嘉宾代表,与广大网友共同见证了“大亚湾核电基地珊瑚保育区”正式揭牌...
【关键词】直播,珊瑚保育,清洁能源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电关键设计软件评估”,课题顺利通过国家能源局综合绩效评价(2020-08-11)
【摘要】 8月11日,北极星核电网讯,2020年7月31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核电关键设计软件评估”课题在北京顺利通过了由国家能源局核电司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专家组由来自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行业内知名专家组成。国家能源局核电司秦志军副司长,国家电力...
【关键词】软件,能源局,专项
“人造太阳”开始安装,人类历史上最大核聚变项目进入新阶段(2020-07-30)
【摘要】 7月3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据外媒报道,世界上最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28日在法国南部城镇举行安装启动仪式,开始了为期5年的组装阶段。英国《卫报》称,这标志着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聚变项目进入到了新的阶段,这一过程完成后,第一个超热等离子体预计将在2025年底产生。据报道,多个项目参与国代表参与了当日的安装启动仪式。ITER是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的合作项目,耗资约200亿欧元(...
【关键词】人造太阳,最大,核聚变
福清核电这项技术在中国核电首次应用(2020-07-30)
【摘要】 7月3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日前,由福清核电研发的冷阴极数字射线成像技术在中国核电机组大修中首次成功应用,该成果实现了探伤检查与维修工作同步开展,有效缩短了大修工期,助力提升“大修执行力”。冷阴极数字射线成像技术能量低,隔离范围小,可以与其它工作同时进行。单次曝光时间只要1-2秒,且不需洗片,检测结果立即可知,效率大大提高。福清核电204大修期间,通过冷阴极数字射线成像技术,常规岛探伤检测工期由15天缩...
【关键词】福清,冷阴极,数字射线
俄罗斯建立RBMK反应堆退役技术中心(2020-07-30)
【摘要】 7月3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下属的核电公司(Rosenergoatom)正在为RBMK反应堆的退役建立一个新的试验和示范工程中心,这是Rosenergoatom建立的第二个试点的示范工程中心。第一个中心位于新沃罗涅日,于2013年建成并开始运行。新中心设在列宁格勒地区的列宁格勒核电站,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别洛雅尔斯克核电站有一个分中心。别洛雅尔斯克核电站的1号和2号机组分别于1981年和1990年关闭,目前正准备退...
【关键词】俄罗斯,RBMK,退役
华能攻克高温气冷堆二回路化学清洗技术难题(2020-07-24)
【摘要】 7月24日,北极星电力网讯,7月18日,随着华能石岛湾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二回路化学清洗冲洗水质指标合格并趋于稳定,高温气冷堆二回路管道清洁技术难题被攻克,这是国内核电厂二回路首次采用化学清洗工艺。核电厂二回路系统是电站热力循环的关键系统,其水质、清洁度是影响核电厂蒸汽发生器、汽轮机等主设备寿命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压水堆核电厂普遍采用除盐水直接联合冲洗方法进行,高温气冷堆二回路管道在系统组成、结构...
【关键词】华能,高温气冷,清洗
中国铀资源科学深钻刷新国内大口径绳索取心最大钻深纪录(2020-06-23)
【摘要】 6月2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6月16日上午7时,中核集团向地球深部进军再传捷报:项目负责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联合中核地矿、核工业270所等单位在江西省相山地区实施的中国铀矿3000米科学深钻工程钻进深度突破2000米。该深度是迄今为止国内150毫米大口径绳索取心的最大钻深记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山矿田作为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对我国铀资源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铀矿3000米科学深钻场址位于相山火山盆地...
【关键词】铀资源,深钻,纪录
我国核电领域数字化射线检测技术在秦山核电成功应用(2020-06-15)
【摘要】 6月15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计算机射线成像检测技术(CR检测技术)在中核集团秦山第二核电厂308大修中成功应用,顺利完成了常规岛近百道管道焊缝的射线检查工作,填补了核电领域数字化射线检测技术应用空白,为核电领域无损检测领域数字化技术变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推动核电领域数字化射线技术的应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践表明,CR检测技术相较于传统胶片射线技术具有适用性强、成本大幅优化等优势,借助软件的图像处...
【关键词】数字化,射线,应用
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厂建造安装关键技术及应用”通过鉴定(2020-06-12)
【摘要】 6月1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6月4日,由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厂建造安装关键技术及应用”在北京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学会组织的鉴定。上海核工院总经理王明弹、副总经理陈煜,科研创新部及建造中心相关人员参加本次鉴定会,王明弹代表课题组向鉴定会委员会进行了汇报。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研究总结报告,肯定了成果的研究内容,经过质询和讨论,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同意该成果“达到...
【关键词】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鉴定
我国核能化学团队在柔性配合物晶体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20-06-03)
【摘要】 6月3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据中科院高能所6月2日报道,该所多学科中心石伟群课题组在功能锕系配合物柔性晶体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spring-like triple-helix coordination polymers as dual stress and thermally responsive crystalline metal-organic materials”为题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一般而言,晶态材料因其结构的高度有序性会表现出较高的机械强度,但往往也面临脆...
【关键词】核能,柔性,晶体材料
我国三代核电新型控制棒驱动机构研制成功(2020-05-12)
【摘要】 5月1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日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ML-C型控制棒驱动机构在完成1200万步热态寿命试验后,又顺利通过了抗震试验,该抗震试验地震相当于8.5度抗震烈度,在该抗震烈度下房屋将遭受严重破坏或坍塌。抗震试验的成功标志着该型驱动机构正式研制成功。控制棒驱动机构承担着反应堆的启动、功率调节、保持功率、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等功能,其设备性能直接关系到反应堆运行的安...
【关键词】三代,控制棒,驱动
世界先进核电燃料元件包壳高注量辐照考验首次在国内完成(2020-05-12)
【摘要】 5月12日,北极星电力网讯,福岛核事故以来,国际上对反应堆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事故燃料应运而生。耐事故燃料是通过改善燃料元件整体性能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是世界先进的燃料元件。作为其中的核心关键,SiC复合包壳是全球耐事故燃料研究领域的重点前沿方向。日前,我国SiC复合包壳研究在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院高通量试验堆完成首次高注量辐照考验,全部辐照考验样件经过解剖分解及外观检查,辐照样件外观状态良好,...
【关键词】核燃料,包壳,辐照
为“人造太阳”补充燃料,中核集团核聚变加料技术取得突破(2020-05-09)
【摘要】 5月9日,北极星电力网讯,等离子体加料为聚变反应补充燃料,是磁约束聚变的一项关键技术。日前,我国对磁约束聚变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超声分子束注入(SMBI)加料技术取得新突破: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团队对SMBI注入的超声过程开展了研究,首次获得了高真空条件下的超声分子束束流特性,该进展为提升SMBI注入器性能,研制磁约束聚变装置先进加料技术提供了支撑。SMBI束流特性的测量与研究是提升加料系统能力和拓...
【关键词】人造太阳,中核,核聚变
法国和德国两机构合作开发新型研究堆核燃料(2020-05-08)
【摘要】 5月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法国法马通公司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开始商业开发基于铀-钼燃料合金的研究堆核燃料,这种核燃料可代替有潜在核扩散风险的高浓铀。合作团队计划在2021年初安装一条可运行的铀-钼核燃料生产线,并计划于2022年生产首批原型核燃料。慕尼黑工业大学、法马通公司、法国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员会、劳厄-朗格文研究所和比利时核研究中心将参与辐照活动。法马通公司生产的这种新型核燃料,使研究堆尽管使用低浓...
【关键词】法国,德国,核燃料
我国超声分子束注入加料技术取得新进展(2020-05-07)
【摘要】 5月7日,北极星电力网讯,据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5月5日报道,我国对磁约束聚变领域的原创性贡献——超声分子束注入(SMBI)加料技术取得新进展,核西物院科研团队首次对SMBI注入的超声过程和束流特性开展了研究,该进展为提升SMBI注入器性能,研制磁约束聚变装置先进加料技术提供了支撑。超声分子束注入加料是我院原创的聚变加料技术,已在国内外10余个聚变实验装置上得到应用,如我国的中国环流器一号(HL-1)、东方超环(EA...
【关键词】超声,技术,进展
十秒内完成检测,国内首台便携式核材料激光甄别仪研制成功(2020-04-28)
【摘要】 4月28日,北极星电力网讯,4月24日,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核物理所强流粒子束与激光研究室自主研制的便携式核材料激光甄别仪(样机)顺利完成应用验证,成功从标准样品、矿石等测试材料中快速识别出燃料铀、矿石铀等含铀材料。该装备是国内首台用于核材料甄别的激光等离子体光谱应用装备,与传统核安保取证手段相比,可将检测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十秒以内,指标与国外同类装置相当。便携式核材料激光甄别仪采用激光光谱技术实现对核...
【关键词】便携,核材料,激光
中核二二成功应用不锈钢覆面自动钨极氩弧焊技术(2020-04-20)
【摘要】 4月20日,北极星电力网讯,近日,中核二二钢结构分公司在不锈钢覆面自动焊接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首次将不锈钢自动钨极氩弧焊焊接技术成功应用于核技术产业园项目施工。核技术产业园项目不锈钢覆面施工任务重、工期紧、焊接量大,在上游单位的支持下,钢结构分公司经过大量的工艺试验,完成了焊接工艺评定、焊工资格取证、现场模拟试焊、正式产品焊接等工作,最终掌握了不锈钢覆面自动钨极氩弧焊焊接技术。与传统手工钨极氩...
【关键词】中核,不锈钢,自动钨极氩弧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