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2024年房地产形势分析及2025年展望(第178期)(2024-12-09)
【摘要】 202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在内外环境影响下,整体仍处于调整状态,商品房投资和销售面积增速仍然深度下滑。随着9月底中央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定调,聚焦房地产市场堵点的政策力度加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初现,四季度有望继续保持回稳,全年各项指标下行速度将会进一步放缓。展望2025年,随着各地和各部门的政策组合拳将源源不断地为房地产“止跌回稳”注入能量,政策协同有望进一步加强,加速市场预期修复和量价企稳,推动房地产各项指标在2025年加快修复。但是,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情况仍有待观察,房企风险仍需关注。需进一步呵护好市场信心,多措并举促进市场需求持续释放,健全房地产相关制度,完善保障房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市场调整,止跌回稳,多措并举
【房 地 产】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分析(下篇)(第162期...(2024-11-12)
【摘要】 2021年下半年至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对于宏观经济、地方财政、金融稳定、居民财富及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均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具体来看,房地产市场调整对于产业链上游的影响远大于下游,对于建材、建筑等与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密切关联的上游行业影响最大。其中共性的影响在于对于现金流、利润、在手订单和新增订单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回款难、项目停工或烂尾、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房企收缩拿地投资等。同时,房地产与上下游产业之间也在相互渗透,主要体现为房企向前布局代建行业,建筑企业、城投公司向增量地产开发、存量地产运营管理等领域延伸。9月底以来,一揽子政策“组合拳”集中出台,房地产政策全面转向并进入最宽松时期。“银十”成交超“金九”,房地产市场出现止跌企稳势头。从政策“组合拳”的着力点来看,核心是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库存去化、全力保交房,同时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利于消费而不利于投资,对于下游产业的利好将大于上游产业,上游产业的业务增长困境仍较难化解。
【关键词】下游产业,市场趋势,影响预判
【房 地 产】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分析(上篇)(第161期...(2024-11-12)
【摘要】 2021年下半年至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对于宏观经济、地方财政、金融稳定、居民财富及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均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具体来看,房地产市场调整对于产业链上游的影响远大于下游,对于建材、建筑等与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密切关联的上游行业影响最大。其中共性的影响在于对于现金流、利润、在手订单和新增订单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回款难、项目停工或烂尾、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房企收缩拿地投资等。同时,房地产与上下游产业之间也在相互渗透,主要体现为房企向前布局代建行业,建筑企业、城投公司向增量地产开发、存量地产运营管理等领域延伸。9月底以来,一揽子政策“组合拳”集中出台,房地产政策全面转向并进入最宽松时期。“银十”成交超“金九”,房地产市场出现止跌企稳势头。从政策“组合拳”的着力点来看,核心是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库存去化、全力保交房,同时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利于消费而不利于投资,对于下游产业的利好将大于上游产业,上游产业的业务增长困境仍较难化解。
【关键词】负循环,宏观经济,上游产业
【房 地 产】寒冬尤在、阵痛延续,上市房企盈利难、亏损面扩大(下篇)(第14...(2024-09-26)
【摘要】 2021年下半年至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房地产企业的处境可谓日益艰难。从当前的市场形势和上市房企的中期财报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寒冬尚未过去,市场调整的阵痛仍在延续。一是销售降温态势持续深入,库存去化和减值压力较大;二是融资规模大幅缩水,资金链和债务压力与日俱增;三是资产和负债规模普遍缩表,短期偿债能力依然堪忧;四是从增收不增利到减收又减利,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但也有部分房企经营性业务贡献突出,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目前,谨慎投资、收缩聚焦、盘活处置存量资产、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已成为主流策略,多数房企已淡化规模目标,转而追求有利润的增长和有现金流的利润,以确保财务安全和经营可持续。部分上市房企高管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房地产行业全面进入存量时代,市场还在寻求平衡,一二线主流城市存在结构性机会,中长期潜在住房需求绝对量规模仍然巨大。
【关键词】盈利难,亏损,经营性业务,第二曲线
【房 地 产】寒冬尤在、阵痛延续,上市房企盈利难、亏损面扩大(上篇)(第14...(2024-09-26)
【摘要】 2021年下半年至今,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房地产企业的处境可谓日益艰难。从当前的市场形势和上市房企的中期财报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寒冬尚未过去,市场调整的阵痛仍在延续。一是销售降温态势持续深入,库存去化和减值压力较大;二是融资规模大幅缩水,资金链和债务压力与日俱增;三是资产和负债规模普遍缩表,短期偿债能力依然堪忧;四是从增收不增利到减收又减利,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但也有部分房企经营性业务贡献突出,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目前,谨慎投资、收缩聚焦、盘活处置存量资产、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已成为主流策略,多数房企已淡化规模目标,转而追求有利润的增长和有现金流的利润,以确保财务安全和经营可持续。部分上市房企高管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房地产行业全面进入存量时代,市场还在寻求平衡,一二线主流城市存在结构性机会,中长期潜在住房需求绝对量规模仍然巨大。
【关键词】去化难,融资难,现金流,缩表
【房 地 产】主流房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路径与成效(下篇)(第131期)(2024-08-23)
【摘要】 目前,房地产市场陷入深度调整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在地产开发和销售规模大幅收缩、利润空间显著收窄甚至陷入巨额亏损、房企持续爆雷出险加剧现金流紧张等严峻形势下,探索新发展模式、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成为诸多房企主动或被动的战略选择。其中,代建、物业管理、长租公寓、商业运营等轻资产业务凭借抗周期性、较好的成长性和高盈利性等特征实现稳定增长,成为房企跨越周期的重要保障。从主流房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路径和成效来看,头部房企大多选择围绕巩固地产开发主业优势,打造有机联动的一体化业务发展格局和不动产生态,并主要在商业运营、物业管理、代建、长租公寓等上下游领域重点布局,且建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在收入、利润、经营性现金流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尤其龙湖集团五大航道全面发力,经营性业务现金流已经转正,且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3年净利占比甚至超过六成,为其他房企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增强了其穿越周期的实力和底气。
【关键词】聚焦主业,有机联动,打造生态
【房 地 产】主流房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路径与成效(上篇)(第130期)(2024-08-23)
【摘要】 目前,房地产市场陷入深度调整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在地产开发和销售规模大幅收缩、利润空间显著收窄甚至陷入巨额亏损、房企持续爆雷出险加剧现金流紧张等严峻形势下,探索新发展模式、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成为诸多房企主动或被动的战略选择。其中,代建、物业管理、长租公寓、商业运营等轻资产业务凭借抗周期性、较好的成长性和高盈利性等特征实现稳定增长,成为房企跨越周期的重要保障。从主流房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路径和成效来看,头部房企大多选择围绕巩固地产开发主业优势,打造有机联动的一体化业务发展格局和不动产生态,并主要在商业运营、物业管理、代建、长租公寓等上下游领域重点布局,且建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在收入、利润、经营性现金流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尤其龙湖集团五大航道全面发力,经营性业务现金流已经转正,且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3年净利占比甚至超过六成,为其他房企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增强了其穿越周期的实力和底气。
【关键词】深度调整,利润下滑,流动性紧张
【房 地 产】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第124期)(2024-08-07)
【摘要】 上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状态,住房投资和销售面积增速出现两位数下滑,随着二季度政策调控力度加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各项指标下滑速度放缓。下半年,在内外部发展环境和居民收入预期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发展仍有一定压力,但在政策效应和基数效应作用下,全年各项指标下行速度将会进一步收窄。当前,房地产市场仍需关注短期需求不足和供给主体风险,加强住房消费信心的恢复,促进住房消费回升和住房供给侧稳定,进一步健全房地产相关制度,完善保障房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中,各项指标整体下滑幅度较大,但6月份景气指数中止下滑。房地产调控在二季度力度加大,政策效果较为明显,但是新房的效果差于二手房。从目前情况来看,下半年市场调整压力依然较大。亟需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政策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房地产去库存进度。
【关键词】调整,政策调控,压力,收窄,主体风险
【房 地 产】民营房企集中爆雷出险,龙湖、新城为何能够幸免?(下篇)(第88...(2024-05-15)
【摘要】 2021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国恒大爆雷开始,房企信用风险和行业信任风险持续发酵,房地产市场陷入深度调整,诸多标杆民营房企集中爆雷出险。其中不乏碧桂园、旭辉、金辉等示范性民营房企,同时也包括远洋集团等部分国有控股房企,即便行业龙头万科也陷入多重危机。若以本轮调整前的2020年销售五十强为基准,30多家民营企业中(不含外资、港澳台),未爆雷的仅剩龙湖集团、新城控股、滨江集团、美的置业、新希望地产5家。与碧桂园、旭辉等民营房企相比,龙湖集团、新城控股之所以能够暂时幸免,主要得益于及时控制负债、区域布局合理、融资渠道畅通、经营性业务贡献突出、始终保持盈利等因素。尤其龙湖集团坚持严格的财务纪律和有余量的还款铺排,经营性业务净利占比超过六成,净利润保持在百亿元以上,“三道红线”连续七年保持绿档,并多次提前偿债,财务状况异常稳健。新城控股虽暂未爆雷出险,且经营性业务持续正向贡献,但短期流动性明显承压,后续同样存在债务风险。
【关键词】区域布局,经营性业务,偿债能力
【房 地 产】民营房企集中爆雷出险,龙湖、新城为何能够幸免?(上篇)(第87...(2024-05-15)
【摘要】 2021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国恒大爆雷开始,房企信用风险和行业信任风险持续发酵,房地产市场陷入深度调整,诸多标杆民营房企集中爆雷出险。其中不乏碧桂园、旭辉、金辉等示范性民营房企,同时也包括远洋集团等部分国有控股房企,即便行业龙头万科也陷入多重危机。若以本轮调整前的2020年销售五十强为基准,30多家民营企业中(不含外资、港澳台),未爆雷的仅剩龙湖集团、新城控股、滨江集团、美的置业、新希望地产5家。与碧桂园、旭辉等民营房企相比,龙湖集团、新城控股之所以能够暂时幸免,主要得益于及时控制负债、区域布局合理、融资渠道畅通、经营性业务贡献突出、始终保持盈利等因素。尤其龙湖集团坚持严格的财务纪律和有余量的还款铺排,经营性业务净利占比超过六成,净利润保持在百亿元以上,“三道红线”连续七年保持绿档,并多次提前偿债,财务状况异常稳健。新城控股虽暂未爆雷出险,且经营性业务持续正向贡献,但短期流动性明显承压,后续同样存在债务风险。
【关键词】过度加杠杆,销售降温,资产减值
【房 地 产】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房企、银行、机构都怎么看?(下篇)(第83...(2024-04-24)
【摘要】 2021年下半年至今,房地产市场陷入深度调整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且降温态势并未明显缓和,2024年一季度主要供需指标同比仍大幅下滑。继碧桂园债务爆雷后,行业标杆万科亦陷入多重危机。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财政、投资、金融、就业等领域,还是房企、银行、政府、购房者、上下游供应商等市场主体,均受到持续性的巨大冲击。对此,中央政府认为,房地产行业的阶段性调整实属正常,中长期发展仍有坚实支撑,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主流房企认为,房地产市场已然“超跌”,目前市场仍在筑底,但预计会逐步恢复,要保持现金流稳定,继续削减付息债务,积极培育经营性业务;商业银行认为,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整体可控,风险正在逐步出清,要从稳存量、优增量、提质量等方面入手,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研究机构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市场周期和景气循环的正常现象,短期内不会出现以往政策刺激后“V”型大反转,筑底、低位震荡、脉冲式调整仍是市场的主旋律,本轮市场调整在短期内较难完成。
【关键词】不良率,正常调整,供需均衡
【房 地 产】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房企、银行、机构都怎么看?(上篇)(第82...(2024-04-24)
【摘要】 2021年下半年至今,房地产市场陷入深度调整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且降温态势并未明显缓和,2024年一季度主要供需指标同比仍大幅下滑。继碧桂园债务爆雷后,行业标杆万科亦陷入多重危机。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市场调整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财政、投资、金融、就业等领域,还是房企、银行、政府、购房者、上下游供应商等市场主体,均受到持续性的巨大冲击。对此,中央政府认为,房地产行业的阶段性调整实属正常,中长期发展仍有坚实支撑,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着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主流房企认为,房地产市场已然“超跌”,目前市场仍在筑底,但预计会逐步恢复,要保持现金流稳定,继续削减付息债务,积极培育经营性业务;商业银行认为,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整体可控,风险正在逐步出清,要从稳存量、优增量、提质量等方面入手,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研究机构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市场周期和景气循环的正常现象,短期内不会出现以往政策刺激后“V”型大反转,筑底、低位震荡、脉冲式调整仍是市场的主旋律,本轮市场调整在短期内较难完成。
【关键词】阶段性调整,风险爆发,筑底修复
【房 地 产】行业标杆万科陷入危机,企业之殇or行业之殇?(下篇)(第80期)(2024-04-17)
【摘要】 202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行业风险继续发酵,“碧恒万融”中的幸存者、行业标杆龙头和市场公认的优等生万科近期负面舆论缠身。从债务展期危局、烟台合作方“举报门”,到济南总经理被抓、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万科先后遭遇债务、纪律、信用和信任等多重危机,意味着房地产行业急剧扩张、野蛮生长的“裸泳”时代已经结束。其中既有万科自身的内在原因,如战略调整执行不到位、投资冒进和失误、个别高管违纪违法等,但更大程度上是行业持续深度调整带来的普遍性问题,以及传统旧模式和监管缺位下长期积累的顽疾和弊病,同时也有国际机构做空中国房地产的成分。整体来看,本轮调整周期对于房地产行业显然是颠覆性的,对于绝大多数房企均是难以承受的。作为中国楼市的标杆和市场公认的优等生,万科不会倒下也不能倒下。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不仅要设法偿还存量债务和历史旧账,还要适应新时代、新模式下的重大变化。如何跨越本轮周期,将成为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巨大考验。鉴于万科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及政策优化放松的大趋势和国资大股东的全力支持,有理由相信万科可以走出低谷、穿越本轮调整周期,我国房地产行业也将逐步达到新的平衡。
【关键词】负面舆论,财务安全,穿越周期
【房 地 产】行业标杆万科陷入危机,企业之殇or行业之殇?(上篇)(第79期)(2024-04-17)
【摘要】 202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行业风险继续发酵,“碧恒万融”中的幸存者、行业标杆龙头和市场公认的优等生万科近期负面舆论缠身。从债务展期危局、烟台合作方“举报门”,到济南总经理被抓、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万科先后遭遇债务、纪律、信用和信任等多重危机,意味着房地产行业急剧扩张、野蛮生长的“裸泳”时代已经结束。其中既有万科自身的内在原因,如战略调整执行不到位、投资冒进和失误、个别高管违纪违法等,但更大程度上是行业持续深度调整带来的普遍性问题,以及传统旧模式和监管缺位下长期积累的顽疾和弊病,同时也有国际机构做空中国房地产的成分。整体来看,本轮调整周期对于房地产行业显然是颠覆性的,对于绝大多数房企均是难以承受的。作为中国楼市的标杆和市场公认的优等生,万科不会倒下也不能倒下。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不仅要设法偿还存量债务和历史旧账,还要适应新时代、新模式下的重大变化。如何跨越本轮周期,将成为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巨大考验。鉴于万科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及政策优化放松的大趋势和国资大股东的全力支持,有理由相信万科可以走出低谷、穿越本轮调整周期,我国房地产行业也将逐步达到新的平衡。
【关键词】三高模式,低周转,债务风险
【房 地 产】2023年房地产主要领域发展回顾与展望(下篇)(第15期)(2024-02-22)
【摘要】 2023年,房地产市场延续深度调整态势,市场供求关系和行业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主要领域表现各异,整体呈现出增量市场供需缩量、存量市场增速放缓、运营服务和更新改造市场增势强劲等特征。其中,商品住宅供需缩量、房价下跌,调控政策进入全面放松周期,2024年有望实现筑底企稳;商业地产增量下滑、存量分化,短期内供需矛盾较难化解,消费基础设施REITs有望加速存量资产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先扬后抑,复苏强度不足,大型租赁社区集中入市,市场规模和集中式公寓占比将持续提升;物业管理规模增速放缓,第三方拓展成重要渠道,并购热潮和资本市场热情明显减退,企业更加关注有质量的拓展;代建项目新签约规模加速增长,头部企业保持绝对优势,政府代建、城投代建、纾困代建等需求依然旺盛;城市更新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发力,“三大工程”成为投资重点。
【关键词】代建,城市更新,三大工程
【房 地 产】2023年房地产主要领域发展回顾与展望(中篇)(第14期)(2024-02-22)
【摘要】 2023年,房地产市场延续深度调整态势,市场供求关系和行业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主要领域表现各异,整体呈现出增量市场供需缩量、存量市场增速放缓、运营服务和更新改造市场增势强劲等特征。其中,商品住宅供需缩量、房价下跌,调控政策进入全面放松周期,2024年有望实现筑底企稳;商业地产增量下滑、存量分化,短期内供需矛盾较难化解,消费基础设施REITs有望加速存量资产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先扬后抑,复苏强度不足,大型租赁社区集中入市,市场规模和集中式公寓占比将持续提升;物业管理规模增速放缓,第三方拓展成重要渠道,并购热潮和资本市场热情明显减退,企业更加关注有质量的拓展;代建项目新签约规模加速增长,头部企业保持绝对优势,政府代建、城投代建、纾困代建等需求依然旺盛;城市更新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发力,“三大工程”成为投资重点。
【关键词】住房租赁,保租房,物业管理
【房 地 产】2023年房地产主要领域发展回顾与展望(上篇)(第13期)(2024-02-22)
【摘要】 2023年,房地产市场延续深度调整态势,市场供求关系和行业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主要领域表现各异,整体呈现出增量市场供需缩量、存量市场增速放缓、运营服务和更新改造市场增势强劲等特征。其中,商品住宅供需缩量、房价下跌,调控政策进入全面放松周期,2024年有望实现筑底企稳;商业地产增量下滑、存量分化,短期内供需矛盾较难化解,消费基础设施REITs有望加速存量资产盘活;住房租赁市场先扬后抑,复苏强度不足,大型租赁社区集中入市,市场规模和集中式公寓占比将持续提升;物业管理规模增速放缓,第三方拓展成重要渠道,并购热潮和资本市场热情明显减退,企业更加关注有质量的拓展;代建项目新签约规模加速增长,头部企业保持绝对优势,政府代建、城投代建、纾困代建等需求依然旺盛;城市更新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发力,“三大工程”成为投资重点。
【关键词】商品住宅,商业地产,供需收缩
【房 地 产】回望房企2023——收缩、分化、爆雷、退市,期盼中煎熬的一年(下...(2024-02-01)
【摘要】 2023年,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是在期盼中煎熬的一年。回望这一年,年初疫情平稳转段后,一度让部分房企看到了业绩回升的希望。但很快回归残酷的现实,二季度开始房地产销售再度降温筑底,尤其下半年销售业绩显著下滑,给本就处于重病中的诸多房企又一惨痛打击。即便碧桂园、远洋集团亦相继爆雷,万科、金科等也被资本市场狙击,同时还有部分上市房企从A股、H股退市,成为房企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的真实写照。不过也要看到,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奠定了化解房企债务风险的重要地位。2024年1月,监管部门相继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同时央行超预期降准0.5个百分点。随着一揽子政策利好加快落地见效,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和融资状况或将逐步改善。但也要看到,市场调整仍将持续,分化格局仍将加剧,债务爆雷将继续发生,能成功穿越本轮周期并获得持续增长动能的房企不会太多。中长期来看,企业发展仍有赖于自身造血能力。
【关键词】投资收缩,信用风险,债务重组
【房 地 产】回望房企2023——收缩、分化、爆雷、退市,期盼中煎熬的一年(上...(2024-02-01)
【摘要】 2023年,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是在期盼中煎熬的一年。回望这一年,年初疫情平稳转段后,一度让部分房企看到了业绩回升的希望。但很快回归残酷的现实,二季度开始房地产销售再度降温筑底,尤其下半年销售业绩显著下滑,给本就处于重病中的诸多房企又一惨痛打击。即便碧桂园、远洋集团亦相继爆雷,万科、金科等也被资本市场狙击,同时还有部分上市房企从A股、H股退市,成为房企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的真实写照。不过也要看到,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奠定了化解房企债务风险的重要地位。2024年1月,监管部门相继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同时央行超预期降准0.5个百分点。随着一揽子政策利好加快落地见效,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和融资状况或将逐步改善。但也要看到,市场调整仍将持续,分化格局仍将加剧,债务爆雷将继续发生,能成功穿越本轮周期并获得持续增长动能的房企不会太多。中长期来看,企业发展仍有赖于自身造血能力。
【关键词】业绩下滑,市场分化,融资滑坡
【房 地 产】从恒大、融创到碧桂园,万科会是下一个吗?(下篇)(第153期)(2023-11-13)
【摘要】 此前在房地产市场“蒙眼狂奔”、快速扩张的“美好”时期,“碧恒万融”一度霸榜房地产销售排行前四甲多年。然而时过境迁,从2021年下半年中国恒大引爆房地产行业债务危机,致使房地产市场陷入深度调整至今,“碧恒万融”四家巨头已有三家爆雷。即便集行业先行者、领头羊、优等生等头衔于一身的万科也难以独善其身,近期亦因美元债价格大幅下跌而遭受市场猜疑。如果说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中国恒大、融创中国由于过度加杠杆、过度扩张、过度并购、过度多元化或过度财务操作而爆雷在很大一部分上属咎由自取。但碧桂园爆雷显然更多是被房地产销售和信用这两场危机“殃及池鱼”。那么,基本面稳如磐石的万科会成为下一个吗?11月6日,万科召开线上会议,深圳国资委立场鲜明地表示有实力、也有能力支持万科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无疑给资本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背景成为万科力挽狂澜、避免爆雷的巨大优势。作为中国楼市的标杆和灯塔,万科不会倒也不能倒。对于坚持稳健经营但受行业危机波及而已出险,或即将出险的房企而言,显然也需要深圳国资委这样的“白马骑士”进场纾困,否则单靠自身的力量和纯市场化的手段,将很难走出债务泥沼。
【关键词】销售低迷,市场做空,白马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