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工】关税冲突对中美石油化工贸易的影响(第30期)(2025-04-17)
【摘要】 2025年以来,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石化贸易格局造成冲击。尽管中美石化贸易规模在两国贸易总额中占比相对不大,但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系列措施,仍对我国石化产业构成一定直接影响,同时也需要持续关注后续带来的衍生效应。
【关键词】关税,中美,石化贸易
【摘要】 2025年以来,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石化贸易格局造成冲击。尽管中美石化贸易规模在两国贸易总额中占比相对不大,但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系列措施,仍对我国石化产业构成一定直接影响,同时也需要持续关注后续带来的衍生效应。
【关键词】关税,中美,石化贸易
【摘要】 广东省依托逾1400座海岛和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母港群,推动跨海岛旅游与邮轮经济快速发展。全省1963个海岛(含57个有居民海岛)形成“跳岛游”网络,2024年旅游总收入1.1万亿元,海岛旅游贡献显著;三大邮轮母港差异化布局:南沙母港2025年一季度出入境旅客超10万人次,蛇口母港国际旅客吞吐量同比增8.2倍,启德码头以生态设计和免税服务吸引高端航线。政策驱动强劲,国家层面通过邮轮产业链规划、国际补给制度创新及144小时免签政策释放活力,省级“双百计划”推动20条主题线路建设及智慧化升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邮轮消费年轻化趋势显现,家庭多代同游占比提升,海岛生态探索与垂钓竞技产品附加值显著。挑战集中于生态保护与开发矛盾(如海陵岛水体污染)、产品同质化、交通短板(部分海岛依赖轮渡)、邮轮产业链上游依赖进口及28万专业人才缺口,市场竞争受上海、新加坡挤压。未来产业将向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广东,跨海岛旅游,邮轮经济
【摘要】 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对华加征34%关税后,叠加4月8日升级至104%的极端税率,道琼斯指数单周暴跌14.3%,创2020年3月疫情以来最大跌幅,标普500指数跌破5000点心理关口,市值蒸发超12万亿美元。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OPEC+于4月3日宣布自5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远超此前计划的13.5万桶,相当于原计划的三倍。这一决定被解读为产油国联盟试图通过压低油价惩罚未遵守减产协议的成员国,同时抢占市场份额。沙特、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加速释放产能,直接加剧了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恐慌。叠加美国页岩油产量维持高位,全球原油库存压力陡增,导致油价下行通道被彻底打开。4月8日,WTI主力原油期货收跌1.12美元,跌幅1.85%,报59.58美元/桶;布伦特主力原油期货收跌1.39美元,跌幅2.16%,报62.82美元/桶。从供需基本面看,贸易战冲击与结构性过剩形成共振。OPEC+在5月计划加速增产,而内部已出现沙特与其他产油国的减产分歧,市场预计下半年将出现日均26万桶的过剩。美国页岩油产量攀升至1350万桶/日的历史峰值,叠加特朗普政府推动国内油气企业减税政策,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需求端则面临系统性重估。短期原油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不排除跌破50美元/桶,国内投资者可逢低抄底石油基金,但应避免盲目投资。
【关键词】关税,OPEC,国际油价
【摘要】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贯通一二三产业,是助力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双循环、参与国际竞争的现代服务体系。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物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物流产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规模最大、创新最为活跃的物流大国。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迫切需要推动物流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增强创新驱动效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当前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着基础设施衔接不畅、上下游融合不紧等堵点卡点。未来,我国降低物流成本以优畅通、促融合、推创新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关键词】降本增效,智慧物流,交通强国
【摘要】 步入2025年,挖掘机市场迎来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2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9270台,同比增长52.8%。其中国内销量11640台,同比增长99.4%;出口量7630台,同比增长12.7%。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近5年的同期最高纪录,更是引发了整个市场对基建投资趋势转变的高度关注。随着政策端持续发力,项目开工率将逐渐提升,同时叠加设备自身更新周期,2025年国内挖掘机复苏确定性较强。一方面,从周期波动角度,挖掘机市场自2022年以来进入下行周期,2024年或将是国内市场筑底之年,叠加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2025年有望逐步启动新一轮更新置换周期。另一方面,虽然近几年下游地产和基建疲软,但由于市政和农村领域的机械化需求复苏,采矿业投资稳定,挖掘机行业销量与基建、地产投资的相关性有所减弱,更新替换、市政农村需求正成为新的支撑点,叠加“一带一路”出口高景气,更新周期即将到来。
【关键词】工程机械,挖掘机,基建
【摘要】 3月2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与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同时颁发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该运营合格证用于确认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符合安全运行标准和运营要求,持有运营合格证的企业可在获批区域内提供付费载人运营服务,开展低空经济相关的商业运营。这是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意味着上述两家公司可率先在广州和合肥相关运营点为消费者提供低空游览、城市观光以及更多丰富的商业载人服务,将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和航空文旅产业的发展,我国低空经济正式开启了“载人时代”的新篇章。
【关键词】无人机,运营合格证,商业化运营
【摘要】 文旅行业复苏与转型受多重因素综合驱动,包含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文旅行业在后疫情时代通过多维创新实现复苏与转型,以下列举三个成功案例:(1)石门县构建“体育+农旅+文化”融合模式,通过青少年足球赛事联动柑橘采摘体验,开发“溶洞探秘-果园采摘-禅寺品茗”主题线路,活化牛灯节民俗并创新民乐演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与文旅综合体项目,推动县域消费升级;(2)广州市通过精准投放3000万元文旅消费券覆盖六大场景,政企协同带动景区订单增长79%,形成“消费补贴-信用消费-产业升级”长效闭环,实现2023年五一假期文旅消费总额103.9亿元;(3)同程旅行构建跨平台营销矩阵,运用RTA实时API技术实现用户分层管理,结合电竞赛事打造“门票+机酒”组合产品,应用微盟WAI技术提升广告素材点击率至5.13%,并通过企业微信体系沉淀用户资产,推动冰雪旅游等垂直领域交易规模增长。未来文旅行业将朝着五方面发展:其一,消费体验升级与沉浸式经济转型;其二,技术驱动下的产业生态重构;其三,品牌IP创新与目的地差异化路径;其四,入境市场复苏及产业链协同效应;其五,低碳转型与可持续生态建设。
【关键词】沉浸式经济转型,品牌IP创新,低碳转型
【摘要】 2024年,我国文旅行业在政策支持、消费升级与科技赋能三方面呈现显著发展特征。政策层面,《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行业数字化升级,5G、VR等技术提升景区预约系统覆盖率至92.7%,北京、杭州等地通过消费券发放及专项政策激活市场活力,西安大明宫遗址改造获35亿元专项债支持。消费需求升级方面,消费需求升级表现为品质化与个性化趋势,三亚高端酒店入住率接近饱和。科技赋能领域,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资源库累计访问量突破2300万人次,故宫“数字故宫”小程序服务用户超550万。文旅行业形成政策驱动、需求牵引与技术支撑协同发展格局,印证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转型成效。后疫情时代文旅行业呈现三大转型路径:数字化赋能驱动全产业链升级,生态化发展路径重塑产业价值,以及跨界融合创新释放市场潜能。在数字化领域,依托新媒体矩阵构建PGC+UGC协同创作模式,河南文旅通过“#压力给到河南文旅”话题实现粉丝量13倍增长。绿色转型方面,杭州西湖智能游览模型动态平衡生态承载力,武夷山景区通过66公里生态漫游道与碳普惠平台促进低碳消费。产业融合维度,腾冲界头镇“农业+研学”模式年创17亿元农业产值,成都东郊记忆活化工业遗产年接待游客近千万。通过技术赋能、生态协同与业态创新,文旅行业正构建质量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新格局。
【关键词】科技赋能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
【摘要】 后疫情时代我国文旅行业呈现多维复苏态势,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量恢复至2019年的93.5%,旅游经济规模突破5.75万亿元,实现疫后首次超越。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冰雪经济与夜间经济成为增长极,2023~2024年冰雪季规模突破4亿人次,夜间消费贡献度达34.3%。消费能级显著提升,深度体验型产品预订增速较传统观光产品高21.5个百分点,非遗手作类文旅衍生品销售贡献率占38.2%。后疫情时代我国文旅行业呈现多维发展态势,市场竞争加剧、经营困境显现与可持续发展压力并存。市场竞争加剧方面,疫情过后,文旅行业的市场竞争显著加剧。根据天眼查数据,2023年我国新增旅游相关企业41.01万家,2024年新增34.2万家,两年合计新增量达75.23万家。旅行社经营困境方面,2024年,尽管文旅市场整体复苏,但旅行社的经营仍面临困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文旅行业在2024年面临多重可持续发展挑战,主要表现为环境承载超限与文化遗产保护失衡。
【关键词】文旅行业,全面复苏,新型业态崛起
【摘要】 “四线贯通”是国家铁路局支持指导下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果。随着国家区域战略的实施,“四网融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党中央、国务院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规划中进行了专门部署。2025年春运期间,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春运“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数据显示,2024年,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量较未贯通前的佛肇、莞惠城际增长209.7%,越来越多的旅客享受到了“四线贯通”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旅客,出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