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核电卫星等受欢迎,中国在亚洲出口产品迈向高端(2016-01-04)
【摘要】 1月4日,人民日报讯,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技产品深受亚洲各国的欢迎。这标志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高端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关键词】
【摘要】 1月4日,人民日报讯,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技产品深受亚洲各国的欢迎。这标志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高端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关键词】
【摘要】 12月31日,科技日报讯,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随着海南环岛高铁的全线贯通,到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至此,我国2015年铁路建设圆满收官,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0亿元,投产新线9000多公里,新开工61个项目。
【关键词】
【摘要】 12月31日,科技日报讯,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超过1900亿元,北斗相关的贡献率超过30%,其中在精准行业、地理信息和基础设施领域,北斗贡献率已经占到半数。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表示,北斗系统自从2012年年底开始服务以来,明显带动了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整体升级发展,尤其在国产化方面,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均有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3...
【关键词】
【摘要】 12月29日,中国证券网讯,中国雄心勃勃地准备修建三条铁路线,称为“泛亚铁路网”,该铁路网总长约1.5万公里(约3万里),为的是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大陆的铁路联系。泰国和中国已经达成协议,业内人士指出,中泰铁路作为泛亚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泰两国经贸合作、实现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甚至构建欧亚大陆经济走廊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装备“走出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
【关键词】
【摘要】 12月29日,新华网讯,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发射全部成功,中国航天发射“十二五”任务圆满收官。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将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高分专项)称为创新工程、“天眼”工程和应用工程。通过系列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射,到2020年形成中国全天候、全天时、...
【关键词】
【摘要】 12月29日,中国新闻网讯,2016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将从“高强密度”迎来“高常密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年将预计执行15次火箭发射任务,再创中国航天发射历史新高。从2016年开始的未来5~10年内,该院运载火箭将持续保持高强密度发射,年度发射预计为15到20次,呈现高强密度常态化的特点。值得期待的是,目前中国在役的主力火箭——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系...
【关键词】
【摘要】 12月28日,高端装备网讯,近日,用于首飞的长征7号运载火箭最后一个助推贮箱完成焊接下架,实现焊接一次合格。至此,“长七”火箭的8个贮箱焊接工作全部完成。今年4月,长征7号火箭助推贮箱生产工作启动。之后,该火箭的8个助推贮箱相继完成焊接,创造了长七火箭研制史上的新纪录,为长七火箭成功首飞奠定了基础。今后中国航天还将在长征7基础上研制用于发射高轨道航天器的同系列火箭。长征7系列火箭...
【关键词】
【摘要】 12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网讯,国家发改委决定初步在明年鼓励一批示范工程,这个示范工程以自主创新为主。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认监委将在2016年发文在各个行业建立标准体系,并进行产品认证,为技术设立一个技术壁垒,并以各个标准体系为内容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飚透露,明年协会主要工作包括以示范工程为抓手鼓励自主创新;以产品认证为主要途径开展...
【关键词】
【摘要】 12月2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网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次工作会提出,到2020年,推动我国建设成为世界航天强国,火箭运载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三五”期间,随着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我国将大幅提升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可将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提升到25吨左右,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升到14吨左右。届时,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将能够与航天强国比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
【摘要】 12月24日,新华网讯,据沈阳市铁西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建设中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旨在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的高效对接,实现中国市场与德国技术优势互补,探索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新路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将建设成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摘要】 12月23日,证券日报讯,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为贯彻落实5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12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与鄂、皖、滇、陇、鲁等五省签署协议,建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委省协同机制。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与巴西、秘鲁、印尼、埃塞俄比亚、埃及等17个国家开展了产能合作,已经设立和正在推动设立的产能合作基金总规模...
【关键词】
【摘要】 12月23日,科技日报讯,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12月21日宣布,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计划于2018年12月发射。这将成为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合作项目的第六颗卫星。借助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中巴两国政府可获取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以用于监测森林砍伐、城镇扩建等环境与社会问题,还可应用于农业等诸多领域。去年12月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设计寿命约为3年。04A星将保证中巴地...
【关键词】
【摘要】 12月22日,观察者网讯,12月21日,中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精准导航和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即日起将向广东省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北斗定位导航在线服务。本次改造工程将原系统单一的GPS精密定位服务,提升为北斗、GPS及俄罗斯GLONASS三系统融合服务;将过去由于用户数量受限主要面向国土、测绘行业应用,升级改造为既可向地理信息行业用户提供厘米级和毫米级定位服务,又可向社会大众用户提供优...
【关键词】
【摘要】 12月21日,辽宁日报讯,12月19日,在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旅顺厂区看到,该厂正在为珠海订购的一批新型有轨电车进行最后的装配和调试。这种100%的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改变了传统的通过车辆上方的“辫子”接触供电网络的供电方式,完全通过轨道提供所需用电。作为国内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推出的这款“国际范儿”十足的现代有轨电车在市场上广受青睐,目前已获得珠海1号线和北...
【关键词】
【摘要】 12月17日,新华网讯,12月17日,搭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升空。当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名为“悟空”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送入太空。“悟空”将在头两年对全天扫描,之后根据探测结果,对暗物质最可能出现的区域定向观测。首批科学成果有望在卫星发射6个月至1年后发布。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航...
【关键词】
【摘要】 12月15日,中国经济网讯,12月14日,C919机体结构集成团队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汤家力做客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和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联合主办的“经济圆桌”访谈时表示,作为一个飞机主制造商,中国商飞生产的C919主要的知识产权体现在一个飞机的总体集成和总体设计。机体结构设计和机体结构平台搭建、后续适航验证和系统综合验证能力,相应的供应商管理能力以及后续市场服务和运营能力...
【关键词】
【摘要】 12月14日,中国证券网讯,12月10日,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主办的机器人行业年度工作会“2015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在青岛召开。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推进应用示范,将工业机器人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辛国斌强调,“十三五”期间,要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聚焦“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
【关键词】
【摘要】 12月15日,中国工业报讯,预计未来10年,全球将需要干线飞机1.2万架、支线飞机0.27万架、通用飞机1.83万架、直升机1.2万架,总价值约2万亿美元;国内仅干、支线客机所配套的机载设备与系统产值规模就将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国内干线客机对大型涡扇发动机的市场累计需求总量超6000台,总价值超500亿美元。预计2020年我国卫星应用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2025年近1万亿元。近日发布的《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关键词】
【摘要】 12月11日,中国工业报讯,目前在我国机器人检测和评定方面尚无相关国家标准,多个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机器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认证制度。有关部门计划年内出台机器人标准规划,以解决目前在我国机器人检测和评定方面尚无相关国家标准的问题,这无疑会给机器人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有关部门还考虑用产业基金方式支持机器人行业发展,以及从扩大市场消费、加大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给予机器人产业实...
【关键词】
【摘要】 12月10日,新华网讯,12月10日0时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C”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中星1C”卫星是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颗通信广播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中星1C”卫星可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将为我国通信广播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用于这次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
【关键词】
【摘要】 12月10日,中国证券网讯,据悉,《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对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业提出了目标要求和六个方面的战略支撑与保障。在发展的重点产品方面,包括海洋空间综合立体观测系统、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远洋渔业船舶、大型豪华游船等。以及水下生产控制系统、水下专用作业装备与设备、船用LNG等气体燃料供应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也被写入《技术路线图》。在战略支撑与保障方面,...
【关键词】
【摘要】 12月9日,中国航空报讯,2015年12月7日,ARJ21-700飞机补充运行合格审定正式申请会议在成都航空召开。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正式启动对ARJ21-700飞机的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工作。据悉,局方审定组将依据运行合格审定工作程序,对成航递交的手册文件进行审查,并通过对实际运行情况的验证检查,评估ARJ21-700飞机在运行中对于规章和手册的符合情况。
【关键词】
【摘要】 12月9日,环球网讯,2015年12月1日,一架U650大型水空两用无人机在江苏某水域上空进行大雾和强侧风条件下的试验飞行,此次无人机是采取完全自主起飞的方式,在水面滑跑仅为二三百米后起飞,经过30多分钟的五边低空飞行,U650无人机自己准确的找到了预先设定的降落轨道,顺利的完成了试飞返航。U650是上海优伟斯研发的国内首架大型水空两用无人机,此机型的试飞成功意义非凡,不但填补了国内大型水空两...
【关键词】
【摘要】 12月7日,新华网讯,中国飞机制造企业中航工业哈尔滨哈飞航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日前签署了一笔总规模15架的运12E飞机销售合同,这些飞机有望进军俄罗斯航空市场。据了解,购买这15架运12E飞机的是一家名为FLY AVIA FZE的企业。该公司根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法律设立,但其主要在俄罗斯从事飞机销售、运营、维修航空器等业务。如果一切顺利,这15架将于2017年交付完毕。运12系列飞机是中国企业按国际适...
【关键词】
【摘要】 12月4日,光明网讯,12月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电动力轻型运动飞机锐翔(RX1E)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获颁生产许可证,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取得型号设计批准证书(tdA)和生产许可证(PC)的电动轻型运动类飞机。该机于2012年开始研制,历时三年多,完成了包括设计、制造、生产、试验、试飞、适航在内的全部工作,并多次参加国内外航展,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至今已获得28架飞机订单。
【关键词】
【摘要】 12月3日,中国航空报讯,11月27日,运12F型飞机最终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TCB)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TCB认为运12F型飞机已完成型号合格审定的验证工作,审查组已按程序进行了审查,运12F型飞机满足审定基础所规定的条款要求,具备颁证条件,建议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为运12F型飞机颁发型号合格证。TCB成员对运12F型飞机的取证历程、验证工作和遗留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形成了会议纪要。TCB最终会...
【关键词】
【摘要】 12月3日,中国工业报讯,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11月23日召开。据了解,与机器人相关的新兴产业包括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我国的机器人研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发展空间较大。多个权威机构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广证恒生研究员袁季表示,目前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55,而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仅为21,远低于日...
【关键词】
【摘要】 12月1日,新华网讯,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1日在上海举行的2015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表示,“十二五”以来,中国的船舶工业取得五个方面的重要进展,其中海工装备的市场份额已经跃居世界首位,推动中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不断迈进。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产业之一。目前中国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的不足20%增长到35%,跃居世界首位。
【关键词】
【摘要】 11月30日,新华网讯,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于30日抵达中山站,开始执行中国固定翼飞机首航南极任务。据了解,固定翼飞机在南极考察,特别是其内陆考察中可发挥快速运输、应急救援等重要保障作用,同时可搭载多种科学观测设备,是高效的科研平台。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德国、英国这3个国家,在南极拥有集快速运输、应急救援和航空科学调查于一体的多功能固定翼飞机。加快固定翼飞机在中...
【关键词】
【摘要】 12月1日,新华网讯,近日,厦船重工再次迎来开工喜事——厦船为中盛国际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建造的两艘350英尺自升式平台船开工点火仪式成功举行,这是全球首艘可以在最大作业水深80米下作业的同类型平台。350英尺自升式平台系列船是厦船重工首次承造的新型自升式平台产品。该种船型是用于海上油田服务的多功能自升式平台,是目前最新的大能力多功能服务平台,该船体型长63.6米,型宽40米,型深6.2米...
【关键词】
【摘要】 11月30日,新华网讯,为有效掌握全球二氧化碳分布情况,“十二五”国家863计划设置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简称“碳卫星”)。目前我国首颗“碳卫星”载荷研制已进入冲刺阶段,卫星将于明年出厂后择机发射。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担了“碳卫星”全部两台载荷研制任务。11月26日,由该所承担的“碳卫星”载荷正样顺利完成热真空环境试验并出罐,即将开...
【关键词】
【摘要】 11月28日,新华网讯,湖南长沙中低速磁浮快线近日上线试车,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这条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长沙黄花机场,全长18.5公里,2014年5月开工建设。长沙磁悬快浮是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线,将使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中低速磁浮列车“追风者”。该款列车于2012年1月诞生,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国家...
【关键词】
【摘要】 11月29日,新华网讯,中国国内航线将首次用上中国生产的喷气式支线客机。11月29日,ARJ21第106架机从上海飞往成都,交付给全球首家用户成都航空公司。这是继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后,中国航空工业又一重大突破。自此,中国国产喷气支线客机ARJ21项目经过13年,完成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全过程,接受商业运行考验。ARJ21交付后,根据行业规定,还须通过运行合格审定,预计...
【关键词】
【摘要】 11月27日,新华网讯,27日5时2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遥感二十九号卫星将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9次飞行。
【关键词】
【摘要】 11月27日,中国证券网讯,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完成在轨测试。卫星成功通过验证,下一步将入网正式提供导航服务,其中北斗卫星上近1万个元器件都是我国自主研制。目前我国已发射20颗北斗导航卫星,按照计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导航系统。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此次规划中提到三大卫星系统同步发展,符合预期,将全面推动我国卫星产业达到一个新的...
【关键词】
【摘要】 11月24日,新华网讯,24日在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将在该中心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海事监测中心,具体负责开展北斗系统海事监测工作。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中国海事局作为代表全球北斗海事用户的政府主管机关,需要履行政府承诺,开展北斗系统海事监测工作。监测中心建成后,将履行中国政府对IMO作出的承诺,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海事监测工作,对系统的精...
【关键词】
【摘要】 11月25日,新华网讯,从中国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获悉,搭载该公司研制的核心动力——牵引电机和牵引变压器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日前在太原大西铁路客运专线顺利通过线路阶段性高速试验。这意味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驱动技术迈出了关键一步。据介绍,在条件复杂的阳曲-原平区间综合试验跑车过程中,中国标准动车组跑出了每小时385公里的试验速度,其牵引电机和牵引变压器完成了所有作业任...
【关键词】
【摘要】 11月23日,新华网讯,中国今年新发射的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近日完成了在轨“体检”和关键技术的全面验证,导航信号性能指标较前一代北斗卫星大幅提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三颗卫星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介绍,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播发信号数量比以往增加了2倍多,居所有导航卫星播发量首位。据介绍,卫星研制团队创新采用了桁架式结构设计,提高了有效安装面积,缩减了卫星尺寸,减轻了自...
【关键词】
【摘要】 11月23日,新华网讯,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23日在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方来宾表示诚挚欢迎。习近平表示,我们愿加强同各国科技界、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使机器人科技及其产品更好为推动发展、造福人民服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批示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表示,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
【关键词】
【摘要】 11月19日,新华网讯,大量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和视频影像不断被传回,标志着“吉林一号”卫星在轨工作正常,已具备各行业应用开发和推广条件。“小卫星不仅可带动机械、光学、光电传感等上游产业,还将推动载荷与测控、自由遥感信息处理等下游领域发展。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将加深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条,构建小卫星产业集群,发挥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吉林一号”光学A星副总设计师金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