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技术性能优化项目完成海试验收(2021-05-14)
【摘要】 5月1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应用与性能优化”项目完成海试验收,并通过了中国船级社检验认证。此次,综合“蛟龙号”南海和西北太平洋2个阶段的海试结果,专家组给出了99.25的评价高分。“蛟龙号”于2018年底完成载人球壳结构全寿命监测、框架结构调整设计与建造、水下灯光视频系统改进、作业接口规范与增加、测深侧扫技术与控制系统适应性升级等9大类技术升级;于2019年完成水池试验,潜水器各系...
【关键词】深海装备,载人潜水器,完成海试
浙江玉环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列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2021-05-14)
【摘要】 5月1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1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预算的通知》(财资环〔2021〕23号),明确将玉环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列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亿元。玉环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计划总投资5.1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亿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2.1亿元,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乐清湾红树林生态修复、玉环东部砂砾质岸线修复、玉环海堤生态化修复等三类子项目八...
【关键词】海洋生态,财政补助,浙江省
深海细菌耐压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2021-05-13)
【摘要】 5月13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我国在深海细菌耐压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张玉忠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发现,深海菌株能够利用三甲胺转运载体TmaT吸收深海环境中的三甲胺,然后在细菌胞内诱导表达三甲胺单加氧酶MpTmm,将三甲胺氧化为氧化三甲胺,并在胞内累积。在深海高压下,氧化三甲胺能够保护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维持正常的构象,发挥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海洋细菌,耐压机制,新进展
一季度广西海洋经济加速向好(2021-05-13)
【摘要】 5月13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获悉,据初步预测,一季度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为408亿元,同比增长12.1%,向海经济生产总值975亿元,同比增长17.5%。全区海洋渔业增加值约为66亿元,同比增长4.0%;海洋旅游增加值约为46亿元,同比增长250%;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约为50亿元,同比增长15%;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约为1.32亿元,同比增长10%。
【关键词】海洋经济,向海经济,发展韧性
“新振浮7”轮成功安装亚洲最高最重海上风电导管架(2021-05-12)
【摘要】 5月12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7日,“新振浮7”轮进入施工水域抛锚驻位。在现场项目团队精心组织与积极协调下,克服运输船舶空间狭小,施工海域水流急、涌浪大,吊装高度到达极限等困难,经过48小时连续奋战,顺利将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一海上风电项目海上升压站导管架精准安装。该项目是振华重工海服集团所属5000吨起重船“新振浮7”轮首次在广东海域成功完成导管架吊装任务,受到业主的高度好评,为后续在广东海域吊装作业积累了...
【关键词】广东海域,海上风电,导管架吊装
新型双功能深海无人潜航器“海翔500X”顺利通过湖试(2021-05-12)
【摘要】 5月12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新型双功能深海无人潜航器“海翔500X”在浙江新安江水库成功完成湖试,顺利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现场测试。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下,中国船舶702所联合国内多家优势单位,开展了可变翼形双功能深海无人潜航器的创新研发。该型无人潜航器基于可变翼形/可开合式推进技术,以剩余浮力/推进器双模驱动,融合大范围滑翔探测和区域性高机动搜索两种航行与作业功能。4月16日-25日,在为期10天的试航中,该...
【关键词】海工装备,无人潜航器,技术突破
国内最新一代600吨级最大型公务执法船交付(2021-05-11)
【摘要】 5月11日,中国水运网讯,5月9日,中国船舶第708研究所研发的600吨级执法船成功交付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并以满载排水量超过850吨这一指标,刷新国内新一代600吨级公务执法船最大排水量,性能和配置上更接近千吨级执法船水平。该船除了拥有国内600吨级执法船中最大排水量,还配备最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和执法装备,可航行于国内远海航区,具有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环保节能、反应快速、机动灵活的突出特点。
...
【关键词】渔政执法船,海洋渔业,先进可靠,环保节能
中国科学家将对印太交汇区海洋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研究(2021-05-11)
【摘要】 5月11日,中国网讯,近日,从中科院海洋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将对“印太交汇区物质能量汇聚中心海洋环境与生物过程的耦合作用和生态效应”项目开展相关研究。该项目将针对“在多圈层、两大洋耦合作用控制下的海洋环境演变背景中,海洋动力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物质能量维持和补充”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从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多学科信息融合的视角开展综合交叉研...
【关键词】海洋环境,海洋生物,交叉研究
漳州海事局全力保障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安全快捷运输(2021-05-10)
【摘要】 5月10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漳州海事局在掌握“辖区码头计划进行海上大型风力电导管架(长42米,宽37.98米,高90.59米)装运工作”情况后,立即行动,主动作为,从严从细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力保障船舶装运顺利进行。为保障该装备安全快捷运输,该局协调港口、引航等作业各相关方召开安全保障会议,指导制定通航安全保障方案,并要求作业各方严格落实方案措施。同时,由于船舶作业地点位于招银港区0#泊位,地处港区进口,...
【关键词】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碳排放
福建省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中央财政补助(2021-05-10)
【摘要】 5月10日,新华网讯,近日,经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三部委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及竞争性评审,福建省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1年中央补助项目,获得补助资金12亿元,入选项目数和资金规模均居全国首位。4个项目分别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君山片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厦门(鳌冠海域、集美海岸带)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漳州(东山湾、诏安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泉州泉港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项目总投资额...
【关键词】海洋生态,海洋环境,财政补助
湛江湾海底隧道即将开始掘进(2021-05-10)
【摘要】 5月10日,人民网讯,5月8日,“永兴号”盾构机在江门市完成制造顺利下线,即将运往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现场组装投入使用,标志着广湛铁路即将开启穿海之旅。广湛高铁采用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形式首次穿越湛江湾海底,隧道全长9640米,其中明挖段1148米,U型槽段1140米,盾构段7352米,海域段约2500米,开挖直径14.33米,管片外径13.8米,内径12.6米,是我国目前独头掘进最长的大直径穿海高铁盾构隧道。该隧道具有开挖断面...
【关键词】广湛铁路,海底隧道,海洋工程
外高桥造船第3艘FPSO完成多岛快速建造大型总段移位工作(2021-05-08)
【摘要】 5月8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外高桥造船承建的第三艘230万桶海上浮式生产储卸船(FPSO)项目H1498顺利完成了连续多岛建造大型总段移位工作。本次H1498多岛快速建造大型总段移位涉及的13/14/15环的设计吨位为7947吨,顶升最大时的实际吨位为10245吨,这是自FPSO首制项目以来第二次实施万吨以上顶升移位工作,移位使用的设备三维调整仪投放量多达54台。此次首部总段的移位距离长,经过三次移位后,第四次移位间隙达到300毫米,...
【关键词】海工装备,FPSO,移位总吨高,移位距离长
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与港珠澳大桥航标处签订一体化融合发展协议(2021-05-08)
【摘要】 5月8日,中国水运网讯,5月6日,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海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见》和《广东海事局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落实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等要求,及为港珠澳大桥水域建设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服务,港珠澳大桥海事局与港珠澳大桥航标处在珠海三灶航标实训基地共同签署深化海事航保一体化融合发展合作共建协议。此次合作以六个机制搭建海事航保一体化融合发展大舞台,共同...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海事监管,航海保障
扬州港迎来全球最大风电叶片专用巨轮(2021-05-07)
【摘要】 5月7日,中国水运网讯,5月3日,全球最大风电叶片轮“波弗特海”顺利靠泊扬州港3#泊位,长173米、宽42米的“波弗特海”轮计划装载120片风电叶片出口至越南,装载方量达120片/150000方,创下全球单船装载V150型叶片数和叶片方量两个世界之最。目前,风电叶片装卸工作正在扬州港码头紧张有序地进行。据悉,为了迎接“巨无霸”的到来,扬州港集团提前布局,升级改造了码头泊位设施,以适应大船靠泊需求;同时,优化码头配套服务,...
【关键词】风电叶片出口,维斯塔斯,扬州港
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2021-05-07)
【摘要】 5月7日,人民日报讯,日前,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圆满完成。“雪龙2”号长122.5米,宽22.3米,吃水7.85米,吃水排水量约13990吨,航速12节至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能以2节至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0.2米雪的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此次南极考察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确保考察队员“零感染”,成功实施国际南极考察队员救援行动,顺利开展南极考察物资补给国际合...
【关键词】南极科考,海洋生态,海洋环境
我国北海海区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2021-05-06)
【摘要】 5月6日,新华网讯,5月1日至9月1日,我国北海海区将全面进入海洋伏季休渔期。北海海区休渔范围为北纬35度线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休渔作业类型为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为做好今年北海海区海洋伏季休渔管控,海警、渔政、公安等部门将实施陆地、海上、港口全链条式监管,联合开展拉网式大排查,重点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套牌船舶、暴力抗法等,实现全时段管控,全领域覆盖。
...
【关键词】海洋渔业,海洋伏季休渔,海洋生态文明
青岛武船交付国内首个钻井平台改造风电安装平台(2021-05-06)
【摘要】 5月6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1日,由中国船舶武船集团北船重工青岛武船建造的CJ46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国瑄”(N000410M)安全顺利地拖离船厂码头,正式交付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电建)并将在后续改装后赴广东阳江进行风电安装作业。CJ46钻井平台主要由三角形状的主平台、X-Y型悬臂梁、钻井系统和三条开放式桁架式桩腿组成。平台总长65.25米,型宽62米,型深8米,桩腿长度153.8米,作业水深114.3米,最大钻井深度可...
【关键词】海工装备,钻井平台,海上风电,风电安装,海洋油气
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成立(2021-04-30)
【摘要】 4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29日,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揭牌成立,重点实施海洋战略研究与学术交流、涉海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坐落于威海服务贸易产业园国际服务外包软件园,由威海市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成立后,研究院将发挥北京大学人才与科技资源优势,在威海建立产业技术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引进、孵化和转化,带动国内外高端人才、高新技术、高质...
【关键词】海洋科技,关键技术,成果转化
福船集团签约3个央企合作项目(2021-04-30)
【摘要】 4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建省与中央企业举行项目合作座谈会并进行项目签约。福船集团共有3个央企项目纳入签约,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三峡福建能源投资公司与福船集团签署了海上风电EPC产业合作协议;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与福船集团签署了军民两用产业合作协议;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与福船集团签署了以海上风电为主体的海洋装备产业...
【关键词】中央企业,海工装备,海洋经济
黄埔文冲一座多功能自升式居住平台完工离厂(2021-04-29)
【摘要】 4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28日,H6011 Z-210多功能自升式居住平台从黄埔文冲龙穴厂区码头驶离,前往阿联酋迪拜,开始新的征程。该平台主体为方形,带有四个桁架式桩腿,每个桩腿由下端的多边形桩靴支撑,桩腿全长约112.18米,最大作业水深85.34米。船体型长67.05米,型宽43.89米,型深5.5米,生活区能够支持150人就餐、住宿等。平台配备1台220t主吊机,2台70t辅吊机,设计航速5节(基于满载吃水3.66米)。
【关键词】黄埔文冲,海工装备,自升式平台
博迈科和MODEC签署FPSO模块设计建造合同(2021-04-29)
【摘要】 4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MODEC子公司MODEC Offshore Production Systems (Singapore) Pte. Ltd.签署了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模块的设计与建造合同。博迈科本次承担模块设计与建造任务的FPSO被命名为Anita Garibaldi MV33,建造完成后将部署在巴西东南沿海的Marlim油田,供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使用。此艘FPSO的原油日处理量为8万桶,天然气日处理量为2.48亿标准立方英尺,单日注水量为39万...
【关键词】海工装备,FPSO,海洋油气
中交海建签署首艘深远海养殖工船建造合同(2021-04-28)
【摘要】 4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中交疏浚旗下中交海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中交海建)与大连泽宇深海智能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署北黄海深远海智能装备养殖项目养殖船及保障船“长海1号”建造合同,合同金额4850万元。北黄海装备型海洋牧场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25亿元,海洋牧场海域使用面积5000亩,将购置海洋牧场智能系统、海洋环境监测及水下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投喂系统等设备,建造三艘养殖工船,建设智能化、可视化现代海...
【关键词】海工装备,海洋渔业,海洋牧场
《2020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发布(2021-04-28)
【摘要】 4月28日,新华网讯,4月26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2020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据初步核算,2020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921.7亿元,下降1.5%;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1610亿元,增长3.9%;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296.3亿元,增长2.8%;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
【关键词】2020年,江苏省,海洋经济,行业运行
浙江编制完成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21-04-27)
【摘要】 4月27日,海洋知圈讯,近日,浙江省编制完成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全省印发试行。该指标体系立足自然资源部门职能,围绕海洋资源管控需求,设立了有别于环境监测指标的3大类20项生态监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境状况、资源状况和风险状况3个目标层,其中生境状况包括4个要素层9个指标,资源状况评价包括2个要素层6个指标,风险状况评价包括2个要素层5个指标。该指标体系对生境指标、资源指标和风险指标分别...
【关键词】浙江省,海洋生态,海洋资源管控,指标体系
“智能航保”牵手“海上福州”,开启战略合作新篇章(2021-04-27)
【摘要】 4月27日,中国水运网讯,4月26日,福州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在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海事智能航保服务和“数字福州”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应用基地,助力福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及“数字应用第一城”建设。此次合作双方聚焦“海上福州”、“数字福州”战略决策,打破数据壁垒共建海洋城市数字融合发展示范应用基地,整合相关资源构建“福州海丝”大数据...
【关键词】战略合作,海上福州,海洋大数据
中科院海洋所首次发现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的海洋微生物菌群和酶(2021-04-26)
【摘要】 4月26日,海洋知圈讯,4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险材料》)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能有效降解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和聚乙烯两种塑料的海洋微生物菌群和酶。微生物经过与塑料及类似物的长期共存,逐渐演化出一些类群能有效降解塑料垃圾,是发展降解塑料垃圾生物制品的绝佳材料。孙超岷团队自2016年开始从青岛近海采集了上千份塑料垃圾,经过大量筛选发现一...
【关键词】海洋生物,海洋科技,降解瓶颈
“海洋石油229”装载海上石油平台底座支架从赤湾港起航前往南海陆丰油田14-1项目(2021-04-26)
【摘要】 4月26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13日~18日,上海海洋大学深渊中心联合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海工”)自主研发的海洋平台钢结构清污与检测机器人,在中集烟台来福士船厂某半潜式生活平台和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上完成了首次实船试验。本次测试分别在来福士船厂干船坞和深水码头展开,针对半潜式平台浮箱、立柱和横撑外板结构进行干式条件下的清污与检测测试,针对FPSO外板结构分别进行水面以上和水下清污和检测作...
【关键词】自主研发,海工装备,海洋油气
哈尔滨工程大学成功研发“破冰气垫船”(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海洋知圈讯,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极地工程与装备技术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国内首个“冰区气垫破冰平台”,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气垫破冰是一种新型的破冰方式,具有破冰效率高、经济性好等特点。哈尔滨工程大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满足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装备技术需求,联合国内技术优势单位,与气垫破冰方面技术实力较强的俄罗斯大学和研究院通力合作,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
【关键词】气垫破冰,破冰船,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水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在鳗草幼苗培育技术方面取得突破(2021-04-25)
【摘要】 4月25日,海洋知圈讯,4月13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荣成东楮岛水产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海草床生态系统重建项目通过专家组阶段性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由山东大学(威海)、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威海市水产学校、荣成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大叶藻,学名鳗草(Zostera marina),是构筑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类。黄海水产研究所近海生态养殖团队基于前期对鳗草有繁殖...
【关键词】海草床,海洋生态,碳中和
海洋科学领域云平台上线试运行(2021-04-23)
【摘要】 4月23日,海洋知圈讯,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数据中心承担的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专项科研信息化应用工程-海洋科学“科技领域云”的建设与应用课题顺利通过技术验收。课题研发的海洋科学领域云平台通过建立“计算资源+数据资源+软件工具+分析平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全流程服务体系,面向海洋领域用户提供数据资源管理与共享、交互式数据分析、海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虚拟云主机、人工智能训练与推...
【关键词】海洋科学,海洋数据,海洋信息服务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春德团队的扇贝育种技术获4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2021-04-23)
【摘要】 4月23日,海洋知圈讯,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春德团队申请的“紫扇贝与海湾扇贝三系杂交育种体系及应用”等4项发明专利获得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授权,实现了对紫扇贝与海湾扇贝杂交育种和制种技术的国际保护。为改良海湾扇贝种质,该团队自2007年开始从秘鲁引进了养殖性状优良的紫扇贝,并将其与海湾扇贝杂交,首次培育出雌雄同体型扇贝的种间杂交后代,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雄性不育的扇贝。由于遗传了两种扇贝的优良基因,杂交...
【关键词】水产育种,重大突破,技术保护
山东跟踪互花米草治理试点进程(2021-04-22)
【摘要】 4月22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今年一季度,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在黄河三角洲、莱州等滨海湿地开展了冬季刈割+翻耕治理、喷施化学药剂治理试点及治理效果跟踪调查工作,并组织技术人员赴滨州、日照、海阳等地开展互花米草防治现场调查,研讨当地治理方案。下一步,山东将在多个试点区域继续开展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和效果评价,进一步开展互花米草化学治理试剂的生物毒性试验和环境残留风险评估,完善修改《互花米草防治技术...
【关键词】海洋环境,海洋治理,互花米草防治
“碧海202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展开(2021-04-22)
【摘要】 4月22日,新华网讯,4月20日,中国海警局与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启动为期7个月的“碧海202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这标志着该专项执法行动进入了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新阶段。自2020年中国海警局与相关部委联合开展“碧海”专项行动以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监督检查全面强化,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出问题得到集中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十四五,海洋环境,生态环境风险
“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将实施海岸带测绘地理信息工程(2021-04-21)
【摘要】 4月2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组织技术人员前往江门市台山市鱼塘湾、上川岛和下川岛等六地开展实地踏勘,并在台山市广海湾海域开展了“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项目试点工作。通过实地踏勘,项目组实地了解了测区的自然及人文情况,调研考察了已有验潮站以及工作水准标志的保存情况、沿海水产养殖及海岸类型等,并准确掌握了任务区范围已有验潮点的位置及现状,以及地形地貌、岛...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测绘,海洋空间利用
“中科海开拓”系列深海装备取样长度破纪录(2021-04-21)
【摘要】 4月2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阎军研究团队研发的“中科海开拓”系列深水可视化可控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完成装备成果转化,正式入列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九号”船。近期,“海洋地质九号”船搭载“中科海开拓”系列3500米级深水可视化可控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在我国南海1778米水深成功完成海试验收,获取单柱、连续、低扰动沉积物柱状样品15.83米,取样率88%,超过该取样系统1...
【关键词】海工装备,深海探测,成果转化
外高桥海工H1349平台完成悬臂梁全程滑移试验(2021-04-20)
【摘要】 4月20日,国际船舶网讯,4月14日,外高桥造船在建的JU2000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H1349船在外高桥海工临港码头顺利完成悬臂梁全程滑移试验。这是该平台继完成码头插桩、钻井HPU调试报验、钻井绞车功能报验后,实现的又一重大项目节点,为后续平台实现全程滑移负载试验、全程升降等重大节点提供重要前提。为了确保试验任务顺利完成,总装三部围绕全年生产经营任务和管理目标,协调机械调试室和船装作业区资源,精细策划报验流程,做...
【关键词】海工装备,悬臂梁,试验任务完成
威海市2021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成功获批(2021-04-20)
【摘要】 4月20日,海洋知圈讯,近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竞争性评审工作,经过激烈竞争,威海市2021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在全国34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2021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3亿元,威海市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期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城市。威海市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包括威海市朝阳港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和威海市石岛...
【关键词】海洋生态,生态保护,生态修复,财政资金
烟台海事全力保障风电大型设备安全出运(2021-04-19)
【摘要】 4月19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载运着风电大型设备的“振驳19”轮在拖轮的拖带下安全驶离海阳中集来福士码头,驶往广东揭阳神泉风电场,全程约985海里,预计8-9天后左右到达。为助力临港产业经济发展,推进地方重点项目建设,烟台海阳海事处提前介入,主动作为,针对此次拖带作业受风、浪、流等气象影响大的特点,海事处会同船方、来福士调度共同研究确定出港时机和安全靠离泊措施,根据海阳当地通航环境和潮汐海流特点识别运...
【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设备,中集来福士
海水淡化技术助力“绿色矿山”发展(2021-04-19)
【摘要】 4月19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据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简称“淡化所”)网站消息,国内首例电解锰行业尾渣渗滤液资源回用工程一季度运行平稳。针对电解锰尾渣渗滤液“高锰、高硬度、高氨氮,水量和组成波动较大”的特点,淡化所发挥多年来在高含盐废水综合利用领域研发的专利技术优势,形成“调控结晶-分级提取-水质净化”的整体工艺技术路线,实现分级提取回收利用锰、钙、镁资源,减少副产废渣量,...
【关键词】海水淡化,电解锰,示范效应
深海细菌耐压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2021-04-16)
【摘要】 4月16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我国在深海细菌耐压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张玉忠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发现三甲胺氧化为氧化三甲胺可以协助海洋细菌适应高静水压。深海具有高压、低温、黑暗等极端环境特性,曾被认为是生命的禁区,但近些年科研人员发现深海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深海生态系统。高静水压会对微生物造成严重损伤,生...
【关键词】深海细菌,耐压机制,海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