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发仿生水下航行器——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成功完成深度海试(2021-09-16)
【摘要】 9月16日,海洋知圈讯,近日,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的“自主变形仿生柔体潜水器研制”项目,顺利通过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综合绩效评价验收。海试成功的Ⅳ型样机,翼展3米,重470公斤,具备滑扑一体混合推进能力,它既能在水中高效长距离“滑翔”,也能超高机动“扑动”,融刚性“躯干”与柔性“双翼”于一身,无论是外形还是动作,都和真正的蝠鲼高度相似。
【关键词】深海装备,高端装备,海洋开发,海洋环境保护
国产水下直升机下潜深度首次突破1000米(2021-09-16)
【摘要】 9月16日,中国日报网讯,近日,由浙江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水下直升机项目,在我国南海海域完成海试验收,水下直升机的下潜深度首次成功突破1000米。海试期间,项目海试团队对水下直升机的贴底飞行,海底停机坪起飞、降落与入坞,以及360度全周转向、定点悬停、无线充电、声学导航与追踪、布放与回收等功能进...
【关键词】海工装备,水下直升机,填补空白
广州海域海岛权属管理专项成果通过验收(2021-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自然资源部南海局所属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承担的广州市海域海岛权属管理专项研究成果通过验收。广州市海域海岛权属管理专项,包括广州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实施办法、海域海岛立体分层设权、海域和无居民海岛监督管理、海域无居民海岛市场化出让办法、历史用岛对策、海域海岛使用会审制度等6个方面的内容,覆盖了海域、海岛、海岸线、市场化出让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包括管理办法(草稿)...
【关键词】广州市,海域海岛权属管理,通过验收
青岛造船厂建造国内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船海试(2021-09-15)
【摘要】 9月15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4日,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建造的我国首艘自主航行的300TEU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在青岛女岛海区顺利开展海上测试。该船是中国首艘具有智能航行能力、面向商业运营的运输货船,也是目前在建的全球吨位最大的智能航行船舶。“智飞”号由上海佳豪船舶设计院设计,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监造,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承建。船体总长约110米,型宽约15米,型深10米,设计航速为12节,该船具有人工驾驶...
【关键词】吨位最大,智能航行,自主航行
国内首型全电力变频驱动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11”号交付(2021-09-14)
【摘要】 9月14日,海洋知圈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所、黄埔文冲为长江航道局研发设计建造的6000立方米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11”号交付。该船是6000立方米自航耙吸挖泥船“长鲸7”号的续建船,七〇八所在首制船“长鲸7”轮的基础上针对总布置、结构、推进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地优化,经试航表明,船舶总体布局合理、航行性能优良、振动噪声性能出色、船员居住环境舒适度较高、疏浚性能卓越、疏浚控制系统先进。“长...
【关键词】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航道疏浚
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完成首宗海洋碳汇交易(2021-09-14)
【摘要】 9月14日,海洋知圈讯,9月12日,泉州洛阳江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2000吨海洋碳汇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海洋碳汇交易平台顺利成交。泉州洛阳江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涉及清除入侵生物物种后红树林的再造,因此兼具固碳、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环境和延缓淤积等综合生态环保意义,凸显了生态增汇、综合生态服务功能与社区经济联动发展的示范效应。泉州洛阳江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的碳汇测算是依据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委托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关键词】红树林,海洋碳汇,蓝碳交易
海洋一所南大西洋中脊研究获进展,发现地幔柱物质参与其轴部洋壳增生过程(2021-09-13)
【摘要】 9月13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南大西洋中脊岩石学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地幔柱物质参与了南大西洋中脊轴部洋壳的增生过程。海底存在地球上最长、最壮观的山脉——洋中脊,不同扩张速率的洋中脊片段在地壳增生过程、地形地貌以及成矿效应等方面存在差异。绵延6万多公里的全球洋中脊系统中,多数洋中脊片段的地壳增生过程受到了地幔柱的影响,慢速扩张的南大西洋中脊也不例外。南大...
【关键词】海洋观测,洋中脊,南大西洋,海洋动力学
福建海事携手气象部门共同推动“海上福建”建设(2021-09-13)
【摘要】 9月13日,中国水运报讯,9月8日,福建海事局和福建省气象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为推动“海上福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海上安全保障。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科研合作、业务互通、信息共享、应急处置等方面,进一步健全机制、加强合作,通过成立合作领导小组、建立联络员和应急会商制度等举措,在统筹推进联合加强海洋立体观测体系建设、联合提升海上安全和搜救预警能力、联合开展装备研发和技术应用、联合开展海洋气象灾害及海上安...
【关键词】福建省,海上安全,海上福建
山东自主研发出“可以在水下发送短信的手机”(2021-09-10)
【摘要】 9月10日,海洋知圈讯,近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奋战6年,自主研发出一部“可以在水下发短信的手机”。该项目内部代号为“美济”,第一条水下短信发出“您好,美济2号,我是美济1号。”水声通信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进行水下远程信息传输的有效技术手段,低频水声通信机相当于一部可以在水下发送短信的手机,对于各类海域环境下的海洋监测及水下通信网络建设意义重大。
【关键词】技术突破,打破垄断,水下通信
全球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深蓝探索”南海开钻(2021-09-10)
【摘要】 9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深蓝探索”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成功开钻,标志着我国智能化深水油气装备发展迈出了实质性一步,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保障又添“重器”。该平台最大作业水深1000米,最大钻井深度9144米,集成了传统锚泊型钻井平台和现代动力定位型平台的性能优点,是全球首艘获得挪威船级社(DNV)智能认证的钻井平台。本次“深蓝探索”...
【关键词】自主设计建造,海工装备,钻井平台
中科院海洋所喜获水产新品种:文蛤“科浙2号”和海带“中宝1号”(2021-09-09)
【摘要】 9月9日,海洋知圈讯,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1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11个水产新品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培育的文蛤“科浙2号”和海带“中宝1号”榜上有名。文蛤“科浙2号”(品种登记号:GS-02-001-2021)由海洋所刘保忠研究团队联合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历经十余年培育而成,是针对夏季浅海养殖环境弧菌病害多发现状,以抗弧菌能力强、养殖存活率高为选育目标,经杂交培育获得的稳产、高产文蛤...
【关键词】海水养殖,绿色养殖,良种产业化
全球首个海洋植物软胶囊将在青岛产业化(2021-09-09)
【摘要】 9月9日,海洋知圈讯,9月1日,青岛蓝谷药业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签署褐藻多糖硫酸酯、海藻植物软胶囊技术合作及转让协议。褐藻多糖硫酸酯是海洋褐藻特有的一类硫酸化多糖,中科院海洋所首次发现褐藻多糖硫酸酯对慢性肾衰具有显著疗效,研究开发了我国第一个针对肾病的海洋药物“海昆肾喜胶囊”,于2003年获批新药证书并成功上市。凭借其对慢性肾衰的良好疗效,逐渐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
【关键词】海洋生物,海洋药物,产业化
上半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超1800亿元(2021-09-08)
【摘要】 9月8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2021年广西海洋年中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据相关部门测算,上半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突破730亿元,向海经济生产总值达1837亿元,同比增长15.3%。上半年,广西海洋局牵头制订了广西向海经济招商工作方案,梳理了146个重点招商合作项目,总投资达4831.74亿元,对接龙头企业30家以上。截至目前,广西与6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投资额达2060亿元。今年以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
【关键词】向海经济,2021年上半年,稳健增长,较强韧性
中科院海洋所培育出海带新品种“中宝1号”(2021-09-08)
【摘要】 9月8日,新华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的杂交海带“中宝1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藻种质库团队自2008年开始与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海带种质收集保存和品种选育工作。团队采用海带地理隔离种群杂交,结合定向选育、微卫星分子标记辅助等技术手段,历时10年成功培育成“中宝1号”。在规模生产中,采用单倍体克隆杂交方法完成制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采孢子制种。目前,“中...
【关键词】海水养殖,海带养殖,产量高
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2021-09-07)
【摘要】 9月7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1家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测技术”项目,依托“海洋地质四号”船在我国南海海域完成了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深拖高分辨率多道地震系统和近海底多参量地球化学测量装置设备的验收海试,并成功在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目标区进行了示范应用,取得了多项成果。一是...
【关键词】海洋科技,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国产化
我国海洋科考重器“实验6”开启首航(2021-09-07)
【摘要】 9月7日,新华网讯,9月6日,“实验6”号综合科考船缓缓离开广州新洲码头,开启首航之旅。“实验6”总投资超过5亿元,续航力为12000海里。该船填补了目前国内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考船的空白,是国内首艘采用最先进的混合冷却D型吊舱推进技术的科考船,实现了国产大容量地震空压机和国产科考升降鳍板的首次装船应用。本科考航次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
【关键词】海工装备,科考航次,海洋观测
中国首次500米饱和潜水陆基载人实验取得成功(2021-09-06)
【摘要】 9月6日,中国网讯,近日,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雷介绍,在2014年313.5米作业的基础上,经过7年的艰辛攻关,上海打捞局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500米饱和潜水陆基实验。饱和潜水是一种使人可以直接暴露在高压环境下,实现长时间、大深度工作的潜水作业方式,与机械作业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也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和生理极限挑战的前沿技术,因此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大力发展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水下大深...
【关键词】饱和潜水,深水作业,海洋空间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与西班牙一大学签署备忘录,共促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进步(2021-09-06)
【摘要】 9月6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韩家新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拉斯帕尔马斯大学校长路易斯?塞拉?麦吉慕分别在天津和加那利群岛签署了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心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拉斯帕尔马斯大学具有良好的交流合作基础。2020年9月,中心海洋空间规划专家与拉斯帕尔马斯大学海洋空间规划专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海洋空间规划现状与未来状况分析专题专家组,为《国际海洋空间规划指南》编制提...
【关键词】蓝色经济,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科技合作
新建宁波至舟山跨海铁路用海申请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2021-09-03)
【摘要】 9月3日,舟山日报讯,近日,新建宁波至舟山跨海铁路用海申请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该项目用海位于北仑港区冠保码头南端至金塘港区规划木岙作业区南端之间海域、舟山金塘岛至册子岛之间海域、舟山册子岛至富翅岛之间海域、舟山富翅岛至定海岑港之间海域。项目用海面积66.4074公顷,其中宁波北仑海域10.6050公顷、舟山定海海域55.8024公顷,用海类型为交通运输用海、海底工程用海(一级类)中的路桥用海、海底隧道用海(二级类...
【关键词】海洋工程,跨海铁路,用海批复
上海海洋装备前瞻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2021-09-02)
【摘要】 9月2日,海洋知圈讯,近日,中船集团-上海交大上海海洋装备前瞻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上海海洋装备前瞻技术研究院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共建,将按照“聚焦前沿、重点投入、强化落实、分步推进”的建设原则,双方共同投入资源建设产学研用合作特区,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立足前瞻探索性研究,面向下一代海洋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对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以期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
【关键词】海洋装备,产教融合,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强国
我国将构建海上交通安全新体系(2021-09-02)
【摘要】 9月2日,中国网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新海安法”)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海安法是我国海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确立了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本次修订是自1983年颁布以来的首次全面修订。新海安法共10章122条,重点从事前制度防范、事中事后加强监管、强化应急处置等方面完善制度设计,主要修订内容涉及优化海上交通条件、规范海上交通行为、严控行政许可事项、完善海上搜救机制等方面...
【关键词】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海洋权益
“北海新希望”号顺利完成“深海一号”首船提油作业(2021-09-01)
【摘要】 9月1日,国际船舶网讯,8月31日,“北海新希望”轮配合“深海一号”顺利完成首次9300余吨原油提油作业。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通过动力定位穿梭油轮作业提油,也是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的首次凝析油外输,标志着中国海油“深海一号”首船提油作业全面完成,也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油气开采运营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北海新希望”是中海油国贸北海船务公司为保障“深海一号”凝析油外输而配套建造的国内首制1.5万吨级动力定...
【关键词】海洋油气,超深水,深海一号,凝析油外输
澳门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开展大湾区海洋科学考察(2021-09-01)
【摘要】 9月1日,海洋知圈讯,8月28日,澳门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港澳海洋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夏季海洋综合性科学考察,围绕澳门海域、珠江河口、南海北部陆架上升流等海区作深入调查。考察团队将就航经海区的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过程,开展综合性海洋调查。通过对海流、温盐、湍流剖面、营养盐、叶绿素、溶解氧、有机碳、海底沉积物等参数观测,以获取澳门海洋环境参数、河口-外海交换通量、珠江河口夏季缺氧问题等信...
【关键词】海洋科考,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一体化
全国水产养殖的"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划定已基本完成(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农业农村部官网讯,目前,全国水产养殖的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三区”划定已基本完成,水产养殖功能区划得到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依法确定。据悉,经过5年多努力,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陆续完成本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起草、协调论证和颁布施行工作。根据各省级人民政府已颁布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有关数据统计,规划至2030年,全国共划定水产养殖的养殖区约3.5亿亩、限制养殖区约6.2亿亩和禁止养殖区约...
【关键词】水产养殖,功能区划,水域生态
中国海油“海洋石油119”FPSO日处理原油超万吨(2021-08-31)
【摘要】 8月31日,国资委网站讯,近日,我国最大作业水深海洋油气超级工厂——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海洋石油119”日处理原油突破10000吨。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深水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19”是我国第一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的核心装置,它具备海上油气生产、储存、外输等功能,在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甲板上集成了14个油气生产模块,相当于占地30万平方米的陆地油气加工厂。
【关键词】中国海洋,海工装备,FPSO,海洋油气
我国首个海洋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启动(2021-08-30)
【摘要】 8月30日,央视网讯,8月28日,中国海油宣布,在珠江口盆地启动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该项目距深圳东南约200公里,所在海域平均水深80多米,是恩平15-1油田群开发的环保配套项目,该油田群是我国南海首个高含二氧化碳的油田群。此项海上二氧化碳封存工程是通过将油田群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然后处理,封存在800米深处的咸水层中。咸水层结构为穹顶式,还有泥质保护层,能有效防止二氧化碳等气体溢出...
【关键词】海洋油气,二氧化碳封存,环保配套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首次与欧洲国家签署海洋空间规划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21-08-30)
【摘要】 8月30日,海洋知圈讯,近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韩家新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拉斯帕尔马斯大学校长路易斯?塞拉?麦吉慕分别在天津和加那利群岛签署了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技术中心与欧洲国家签署的首份海洋空间规划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技术中心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拉斯帕尔马斯大学具有良好的交流合作基础。2020年9月,中心海洋空间规划专家与拉斯帕尔马斯大学海洋空间规划专家Andrej Abramic共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
【关键词】蓝色经济,海洋空间规划,海洋国际合作
中山大学获批建设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021-08-27)
【摘要】 8月27日,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讯,近日,科技部公布第三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名单,中山大学成功获批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中山大学获批的联合实验室以海水养殖技术为核心,将在农业和海洋领域与东盟国家科研机构展开联合研究。中山大学作为依托单位,牵头联合中方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和外方马来亚大学和GST水产有限公司...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水养殖,国际合作
中科院南海所获批建设中国-斯里兰卡热带海洋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021-08-27)
【摘要】 8月27日,中科院南海所讯,近日,科技部公布第三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名单,南海海洋所申报的中国-斯里兰卡热带海洋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中-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中-斯联合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为中方依托单位,以斯里兰卡Ruhuna大学为外方依托单位进行建设。在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下,立足前沿基础领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集中力量聚焦“一带一路”印度洋热带海洋环...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洋环境,海洋科技,海洋观测
上半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1.9%(2021-08-26)
【摘要】 8月26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据初步核算,青岛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1.9%,全市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1%。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涉海项目引进和落地工作成效凸显。在涉海项目引进方面,全市海洋领域新签约项目75个,同比增加29个,总投资额419.52亿元。其中,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组建工作进展顺利,首批3个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新加坡TUFF海工首家中国子公司“塔福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在涉海项...
【关键词】山东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涉海项目
广西促进海洋渔业发展和海产品稳产保供(2021-08-26)
【摘要】 8月26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西推进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打造向海经济的重要抓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海洋渔业发展,海洋渔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海洋渔业经济稳步增长。2020年广西海洋渔业产值302.96亿元,其中海水养殖219.33亿元、海洋捕捞83.63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22747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09元。二是海水养...
【关键词】海洋渔业,海水养殖,向海经济
“深海一号”天然气正式登陆粤港澳大湾区(2021-08-25)
【摘要】 8月25日,国资委网站讯,近日,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天然气跨越691公里海管通过白云气田高栏支线正式登陆。至此,中国海油南海东西部海域10余个气田正式实现互连互通,南海大气区多气源互补、安全保供的格局就此形成。“深海一号”是供给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的主力气田,其处理合格的天然气及液态产品将由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白云气田高栏终端外输管道,运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工业企业和千家万户,中...
【关键词】中国海油,海洋油气,超深水,粤港澳大湾区
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完成吹水试验(2021-08-24)
【摘要】 8月24日,海洋知圈讯,8月17日,在江苏盐城滨海港海域,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完成吹水试验及全部工前准备工作,即将投入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码头与港池及航道疏浚工程建设。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一件件重大装备不断提升我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水平。中交疏浚天航局旗下“天鲲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当前亚洲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输送能力最强、挖掘能力居世界前列的重...
【关键词】海工装备,自主设计建造,航道疏浚
“东方红3”船成功完成“南海东北部-吕宋海峡综合航次”第一航段任务,顺利启航执行第二航段任务(2021-08-23)
【摘要】 8月23日,海洋知圈讯,8月19日,中国海洋大学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历经41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基础上,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海东北部-吕宋海峡综合航次”第一航段任务,顺利返航靠泊三亚南山港码头。在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科考人员轮换及备航工作的基础上,“东方红3”船启航执行第二航段任务,船舶中心岸基保障人员赴三亚南山港码头完成系列保障工作。第一航段共有来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海...
【关键词】海洋科考,海洋观测,南海海域
深圳将建3000吨级海洋执法船,总投资超3.3亿元(2021-08-23)
【摘要】 8月23日,深圳商报讯,8月20日,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与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在广州举行深圳3000吨级海洋维权执法船建造合同签约仪式。该船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〇一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生产建造。该船采用钢质结构船型,配备有双机、双轴、双桨、双舵以及直升机悬停平台。船舶总长115米、宽15米、深5.9米、满载吃水4.2米、满载排水量3100吨,续航力6000海里,自持力60昼夜,配备...
【关键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执法船,合同签约
国内最豪华客滚船“吉龙岛”号命名交付(2021-08-20)
【摘要】 8月20日,中国水运网讯,日前,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为中远海运客运有限公司建造的1370客/2800米车道豪华客滚船1号船在广州市南沙区命名。该船被命名为“吉龙岛”号,近日将开赴渤海湾,投入到烟台至大连的航线上运营。“吉龙岛”号总长208米,型宽28.6米,设计吃水6.4米,结构吃水6.7米,为国内远海一级I类客滚船。该船设计航速为22.3节,是目前国内运营的客滚船中速度最快的一艘船。该船采用双机双桨前后机舱布...
【关键词】客滚船,广船国际,渤海湾,国际领先
探索深海再添国产利器(2021-08-20)
【摘要】 8月20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深海爬游混合型无人潜水器研制”项目,通过综合绩效评价。潜水器“麒麟”号可满足深海复杂海底环境近距离精确稳定观测、辅助作业等需求,将为海洋资源勘探、海底环境监测、应急搜救以及信息搜集及处置提供新的装备手段,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深海装备,无人潜水器,海洋观测
山东港口青岛港至美国西海岸快线开通(2021-08-19)
【摘要】 8月19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山东港口青岛港把握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增强的利好机遇,努力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跨太平洋航线市场需求提供保障,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平台优势和行业吸引力、影响力等,攻关远洋干线,成功开通了万海航运美国西海岸快线。
【关键词】万海航运,新开通,外贸航线
海洋科考船“向阳红51”成功交付(2021-08-18)
【摘要】 8月18日,海洋知圈讯,8月17日,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为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改建的海洋科考船“向阳红51”(原中国海警1111船)成功交付。“向阳红51”号改装后全长74米、型宽10米、型深4.7米,定员50人,满载排水量1200吨。作为科学考察船,该船设备配置较多,电气、管路系统复杂,科学考察设备安装精度要求极高。项目组通过提前策划,实行精细化管理,扎实稳健的推进生产准备工作,严格落实生产节点计划,圆满完成了交船任...
【关键词】海工装备,海洋科考,海洋科学
中国船舶七〇八所将为中海油设计10万吨级FPSO(2021-08-17)
【摘要】 8月17日,人民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所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LF12-3油田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船体详细设计合同。该船为新建10万吨级FPSO,引入了“智能化船舶”设计理念,将研制一套适合FPSO工作的智能化照明系统解决方案,满足节能的同时,兼顾设备维修维护、故障自动报警、人员逃生等需求;研发智能装配载系统,整合FPSO船型液位遥测系统和装载计算软件,采用数据孪生技术优化装载策略,并通过...
【关键词】海工装备,FPSO,智能化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