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艘千吨级近海生态环境监测船“中国环监浙001”离厂交付(2021-12-24)
【摘要】 12月24日,央视新闻讯,12月23日,由中核集团旗下的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为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建造的我国首艘千吨级近海生态环境监测船——“中国环监浙001”,在江西省湖口江新码头解缆启航离厂交付。该型船总长63.8米,型宽10.6米,型深4.45米,总吨位998吨,定员40人,续航力2800海里。该船采用先进的全船全专业三维建模工艺建造,造船质量、航行动力及减震降噪性能优良,设计航速13.5节,是我国同类环境监测船中...
【关键词】海洋监测,海洋生态,首艘千吨级,速度快
海洋文化蓝皮书在福建发布(2021-12-23)
【摘要】 12月23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12月16日,“海上福州”建设暨2021年度海洋文化蓝皮书发布会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举行。仪式现场,《海洋文化蓝皮书·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21)》发布。该蓝皮书对海洋意识教育、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研究、海洋考古与舰船复原等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就海洋史研究、邮轮业和涉海影像创作展开了分析,专稿记录了“送王船”中马联合申遗成功、“长江”舰复造等2020年海洋文化...
【关键词】福建省,海洋文化,智库平台
浙江省在建最大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成功安装(2021-12-23)
【摘要】 12月23日,中国水运网讯,12月20日,随着主机偏航、变桨及对接动作的完成,最后一片风机叶轮与机舱成功对接,浙江省在建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华能苍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顺利完成安装,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风机批量化、大规模安装阶段。该项目位于浙江省苍南县东部海域,施工海域远离大陆,昼夜潮差大,加之气象海况复杂,给项目施工带来的极大的困难。该项目发电后,年发电量预计可达12亿千瓦时,约供48万户家庭使用,...
【关键词】浙江省,海上风电,大规模安装
国内首个海上平价风电项目开工(2021-12-22)
【摘要】 12月22日,国资委网站讯,12月16日,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参建的国内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华润电力苍南1号在浙江省苍南县附近海域施工平台和陆上集控中心场址山顶同时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位于浙江省苍南县东部海域,为国内海况及海域地质情况最为复杂的海上风电项目之一,也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引领下,我国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项目规划装机容量400兆瓦,拟安装24台6.25兆瓦和25台10兆瓦机组。江苏...
【关键词】平价项目,海上风电,碳达峰,碳中和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首个主持承担的海洋经济领域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批立项(2021-12-22)
【摘要】 12月22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讯,近日,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首席专家何广顺组织申报的“基于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海洋经济统计核算、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155)项目获批立项。课题旨在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下,以“战略层-技术层-服务层”为纵向逻辑轴线,以“统计体系设计-统计架构优化-卫星账户编制-监测预警研究-评价与政策研究”为横向研究轴线,开展基于海洋强国...
【关键词】社科基金项目,海洋经济,统计核算
三峡能源拟投411亿打造全球最大海上风电企业(2021-12-21)
【摘要】 12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20日,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峡能源”)公布关于阳江三个海上风电项目投资决策的公告。三峡能源投资建设的三峡阳江青洲五海上风电场项目、三峡阳江青洲六海上风电场项目、三峡阳江青洲七海上风电项目,核准规划装机容量均为100万千瓦,装机容量合计300万千瓦。上述三大海上风电项目投资主体均为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简称“阳江公司”),阳江公司为三峡能源的全资...
【关键词】海上风电,项目投资,阳江公司
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在南通沿海建成并网(2021-12-21)
【摘要】 12月21日,中国水运网讯,12月16日,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760台风机年上网电量可满足近400万户家庭使用。南通海事局工作人员介绍,近两年来,该局全力支持和保障海上风电场建设,助力南通“过万亿”目标的实现,截至目前,服务全部20个海上风电项目完成海上施工建设,实现本年度全部并网发电目标,圆满完成了南通海上风电场建设保安全、保并网的“双保”任务。该项目创造了海上风电建...
【关键词】江苏南通,海上风电,全容量,并网投产
中科院南海所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1-12-20)
【摘要】 12月20日,中科院南海所讯,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牵头的“洋际相互作用对太平洋海洋灾害的影响及其机理”重大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立项,这是南海海洋所承担的第二项基金委重大项目。项目由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春在研究员负责,联合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共五家单位共同承担。该项目立足于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严重...
【关键词】海洋灾害,防灾减灾,重大项目
海洋中药质量联合实验室揭牌(2021-12-20)
【摘要】 12月20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国家药监局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举行。该联合实验室由青岛市市立医院与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签约成立,联合实验室将依托双方优势,重点围绕加快海洋中药研发、建立联合实验室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和规范等方面进行合作创新,推动青岛市药物临床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满足企业新药研发国际国内双申报的要求。联合实验室将为青岛乃至全国海...
【关键词】海洋医药,山东青岛,科技创新
浙江大学自主研制水声通信机成功实现14公里高速率通信(2021-12-17)
【摘要】 12月17日,海洋知圈讯,近日,浙江大学瞿逢重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全平台适配水声通信机,在中国船舶第七〇五研究所组织的样机验收鉴定中,成功实现了14公里收发距离3.07kbps的相干高速率数据传输,传输成功率达到90%。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是保障水下装备互联互通的重要技术。在占据地球约70%面积的海洋中,电磁波很难透过海水传播,水声通信是现在水下高速远距离无线通信的唯一解决方案。目前,拥有远距离水声通信机研制实力的国家...
【关键词】水下无线通信,自主研发,技术超越
“波浪能供电”海洋移动观测浮标成功下水并开始海试(2021-12-17)
【摘要】 12月17日,浙江日报讯,近日,由杭州巨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岱山县“数字海洋实验室”合作研发的海洋移动观测浮标在岱山长涂岛附近海域成功下水并开始海试,为岱山县实现海域视频影像和海洋环境信息收集、实时立体监测等提供感知技术支撑。本次下海的海哨兵2号波浪能发电浮标直径1.8米,上面搭载了250W的波浪能发电机和180W的太阳能电池板,实现了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波浪能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电通过控制器的整...
【关键词】海洋电力,波浪能,发电浮标,海洋观测
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分委会第八次全会召开:加快推进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生物调查技术规范等提案(2021-12-16)
【摘要】 12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讯,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分委会(ISO/TC8/SC13,以下简称SC13)第八次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伊朗、德国、韩国、新加坡、沙特阿拉伯、丹麦等9个国家以及国际气象组织(WMO)等国际组织的3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海洋技术分委会主席李家彪院士主持会议。会议详细讨论了WG1潜水器工作组、WG2海洋观测工作组、WG3海水淡化工作组和WG4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关键词】国际标准,海洋生物,海洋调查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海底地震仪玻璃球舱通过万米海试验收(2021-12-16)
【摘要】 12月16日,安徽网讯,12月10日,由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所属安徽凯盛基础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持研制的“全海深海底地震仪玻璃球舱”,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其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填补了我国万米级国产海底地震仪玻璃球舱的空白。海底地震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油气探测、科学研究、防灾减灾等方面有广泛用途,是地球物理仪器与探测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增长点。但海底地震仪不能直接放入海底...
【关键词】深海装备,自主研发,万米级,海底地震仪,玻璃球舱
我国提出制定的首项海洋调查国际标准正式发布(2021-12-15)
【摘要】 12月15日,人民网讯,12月10日,由我国提出的ISO 23040:2021《海洋环境影响评估(MEIA)-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间隙生物调查》国际标准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正式发布。该国际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提出,联合同济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
【关键词】国际标准,海洋环境,海洋调查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持续开展海上试验(2021-12-14)
【摘要】 12月1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自9月24日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共建协议以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边建边用,截至目前,试验场分别为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燕山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单位组织实施了6项海上试验,包括海水总有机碳光学原位传感器、实时传输海底地震仪、水文气象观测浮标等设备,持续为国内科研院校提供试验咨询和试验服务。
【关键词】海洋测试,海洋观测,业务化运行
我国编制的《深海采矿活动环境保护与保全指南》正式发布(2021-12-14)
【摘要】 12月14日,中国网讯,12月8日,北京先驱高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同编制的《深海采矿活动环境保护与保全指南》团体标准经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批准发布。该标准给出了深海采矿活动环境保护与保全工作的总则,以及勘探阶段、开采阶段、闭矿阶段与利益攸关方参与的环境工作指南。标准指出,承包者应在勘探阶段的环境调查、...
【关键词】深海采矿,团体标准,环境保护,保全工作
厦门大学获批海洋领域首个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2021-12-13)
【摘要】 12月13日,海洋知圈讯,近日,由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正式获批,成为海洋领域首个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该中心由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牵头,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与张锐教授、同济大学翦知湣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晓雪研究员等组成骨干成员。中心以“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碳中和需求”为出发点,瞄准海洋碳汇形成过程与调控机制基础科学国际...
【关键词】海洋碳汇,基础科学,碳中和
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大型邮轮获RINA原则性认证(2021-12-13)
【摘要】 12月13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9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15万总吨级大型邮轮获得意大利船级社(RINA)原则性(AIP)认可证书。该型邮轮定位为大众型邮轮,总长329.4米,型宽38.4米,乘客空间比、乘客船员比、阳台房比例、乘客公共区域面积、航速、载重量等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主流船型的先进水平,采用直艏船型,满足最新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2020破舱稳性要求,以及...
【关键词】自主研发,大众型邮轮,先进水平
广西全力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2021-12-10)
【摘要】 12月10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广西获中央提前下达2022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资金7.5亿元,以支持重点海域、海岛、海岸带等区域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升海洋生态功能和减灾功能。去年来,广西在推进“蓝色海湾”工程、海岛和海岸线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加强对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保护以及推动受损岸线、海湾、河口、海岛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等重点区域的修复,开展珍稀濒危海洋生物、渔业资源的保护,构建...
【关键词】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修复,污染源治理
我国首个海洋牧场建设领域国家标准发布(2021-12-10)
【摘要】 12月10日,中国山东网讯,12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召开重要国家标准专家媒体对接会,集中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其中,《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GB/T 40946-2021)由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起草,将于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海洋牧场建设技术指南》国家标准共9章,界定了海洋牧场建设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基本原则,给出了规划布局、生境营造、增殖放流、设施装备、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指导意见,适用于海洋...
【关键词】国家标准,海洋牧场,生态优先
山东省“首批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名单”公布(2021-12-09)
【摘要】 12月9日,齐鲁壹点讯,近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和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工作部署,为切实加强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山东省科技部门出台《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及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标准及考核评价指标,确定布局建设山大数学、山师化学、海大海洋科学、海大生物学等10个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和10个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培育基...
【关键词】基础科学,海洋科学,中国海洋大学
西海岸渔港经济区入选全国沿海渔港建设首批试点(2021-12-09)
【摘要】 12月9日,齐鲁壹点讯,近日,全国沿海渔港建设首批试点公布,青岛西海岸渔港经济区获批建设,被纳入2021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建设试点。西海岸渔港经济区总投资28.09亿元,围绕打造“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人文渔港”五型渔港的目标,将实施胡家山渔港产业区防波堤工程、道路工程和冷库工程,琅琊渔港防波堤工程,积米崖渔港港池疏浚工程,薛家岛渔港港池疏浚工程、交易及休闲馆建设工程,鲁海丰渔港航标...
【关键词】现代渔业,沿海渔港,财政补助
无人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完成海试(2021-12-08)
【摘要】 12月8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无人船项目组在天津塘沽外海完成了基于无人船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综合性海试验证。该系统是项目组在自然资源部业务化项目“基于无人船的海洋生态环境观测技术研究”的支持下研发的。海洋生态环境观测系统以无人船为平台,主要进行生态、水文、气象等要素综合监测,观测数据经过平台数据处理后,通过岸船一体化综合数据处理系统,实时获取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
【关键词】海洋生态,海洋观测,无人船
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完成主结构合拢(2021-12-08)
【摘要】 12月8日,科技日报讯,12月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中国海油南海东部陆丰15-1油田导管架在珠海顺利完成主结构合拢,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海洋油气平台导管架设计、建造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导管架相当于海洋油气平台的“地基”,用于支撑海上平台的庞大身躯与巨大吨位,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陆丰15-1导管架设计总高度达302米,相当于110层楼高,总重量达3万吨,所用钢铁可以...
【关键词】海洋油气,自主设计,导管架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招标建造两艘船总金额7.23亿元(2021-12-07)
【摘要】 12月7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讯,12月3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公开招标一艘破冰调查船和一艘浮标作业船建造项目。招标文件规定,该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建造方应为国内船厂。其中,破冰调查船预算3.74亿元,该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是一艘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够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破冰调查船。该船具备破冰型船艏、PC6级冰区加强;首部设有前桅和一个槽道式侧推...
【关键词】海洋治理,破冰调查船,浮标作业船
我国首艘深远海专业海道测量船上船台(2021-12-07)
【摘要】 12月7日,中国水运网讯,11月30日,由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检验的我国首艘深远海大型专业海道测量船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上船台仪式。该船总长123.6米,设计排水量约7500吨,定员100人,续航力18000海里,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具有B3级冰区加强,使用用全回转推进器形式,设置首侧推装置、收放式减摇鳍和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采用GONDOLA结构形式搭载多种先进测量设备,具备DP2级动力定位能力,满足无限航区要求,...
【关键词】深远海,海工装备,海道测量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发布首批前沿技术自由探索榜单(2021-12-06)
【摘要】 12月6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11月25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发布首批前沿技术自由探索榜单,共设14项任务和1个自由探索方向,每项榜单任务资助强度为100万~300万元,揭榜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10日17时。14项任务包括:海洋超高光谱成像,水下柔性机器人,海洋自愈材料,海水淡化新技术,催化分解二氧化碳,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新技术,海水分解,海洋创新药物分子识别,海洋浮游植物通讯,海洋生物打印,海洋...
【关键词】海洋科技,海工装备,海水利用,海洋电力
我国离岸最远海上风电场首批机组并网发电(2021-12-06)
【摘要】 12月6日,光明网讯,12月5日,三峡能源江苏大丰H8-2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宣告项目进入全容量并网发电冲刺阶段,标志着我国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大丰H8-2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毛竹沙北侧海域,场址中心离岸距离72公里,水深7.5~20.9米。项目共布置38台4.5兆瓦及20台6.45兆瓦风机,配套建设一座岸基集控中心、一座海上升压站和一座海上高抗站。大丰H8-2项目将在今年12月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
【关键词】海上风电,全容量并网,清洁能源
中船嘉年华邮轮落户上海宝山(2021-12-03)
【摘要】 12月3日,中国水运网讯,11月30日,中国最大的邮轮公司——中船嘉年华(上海)邮轮有限公司正式宣布落户上海宝山区。在落户活动中,中船嘉年华邮轮揭幕了全新企业品牌标识,通过视觉语言生动传递了“源自海洋”、“向阳而行”、“探索无垠”三大企业理念,表达了企业对中国邮轮产业,对旅业合作伙伴,以及对中国宾客的郑重承诺,并展现了其引领中国邮轮产业新时代的发展愿景。
【关键词】邮轮行业,中国最大,邮轮公司
振华重工自主研制新一代海鱼养殖平台“振渔2号”开工(2021-12-03)
【摘要】 12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振华重工为福建乾动海上粮仓科技有限公司建造的“振渔2号”海鱼养殖平台点火开工。“振渔2号”平台是在“振渔1号”成功的基础上,振华重工与福建乾动海上粮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发的,总长65.5米、型宽31.5米,养殖水体大于2万立方米,年产黄鱼200吨以上。升级后的新平台具备网箱起升功能,极大便利了平台运输安装与鱼获捕捞。和“振渔1号”相比,“振渔2号”具有经济性更强、安全性更高、使...
【关键词】海水养殖,海工装备,自主研发设计
亚洲首个柔直海上风电项目并网投产(2021-12-02)
【摘要】 12月2日,国资委网站讯,11月29日,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如东H6(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并网投产。三峡如东项目规划建设H6、H10两座海上风电场,各安装100台单机容量4兆瓦的风机,所发电能经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长的柔性直流输电电缆,汇入目前世界体积最大、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换流站,由后者送至江苏电网。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世界上最前沿的输电技术,能够弥补传统的长距...
【关键词】海上风电,柔性直流,碳达峰,碳中和
亚洲最大的深海智能网箱“经海001号”提网收鱼(2021-12-02)
【摘要】 12月2日,大众网讯,12月1日,座落在山东烟台长岛区南隍城岛东部海域的深海智能网箱“经海001号”迎来了提网收鱼。“经海001号”网箱总投资7000万元,于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养殖黑鲪鱼苗70万尾,丰富的人工和自然双重饵料配以清洁水质,为鱼类营造出了完全野生的生长环境。经过近半年的养殖,部分黑鲪鱼长成一斤半以上,达到了成品鱼标准,首批2.5万尾近4万斤的成品黑鲪鱼将销往全国各地。“经海001号”服务于体量巨大的养殖...
【关键词】海洋渔业,海工装备,深远海网箱,黑鲪鱼
广西集中拆解非法采砂船舶(2021-12-01)
【摘要】 12月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11月23日,广西沿海联合拆解非法采砂船舶仪式在钦州市钦南区举行。广西海洋部门通过此次执法行动探索建立了适应新形势下多地海洋执法的联防联控机制,现场集中拆解了从茅岭江流域、茅尾海海域查扣的33艘非法采砂船舶,对海上非法采砂行为形成了震慑,完善了广西打击非法采砂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深入推进跨区域联合执法的重要举措。2021年,广西海洋执法机构共派出执法人员478人次、执法艇(船)145...
【关键词】非法采砂,海洋资源,生态环境
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用实际行动守护蔚蓝(2021-12-01)
【摘要】 12月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签署《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预警监测中心合作共建协议》,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所属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依托,共建成立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预警监测中心。该中心旨在更好地服务天津市滨海新区地方海洋经济发展,强化滨海新区海洋观测和预警预报、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等能力。经过多年积淀,天津中心站建立了一支理论扎实、经验丰富、工作认真的海洋专业队...
【关键词】海洋环境,海洋观测,海洋预警
渤船一艘深海装备综合试验船开始试航(2021-11-30)
【摘要】 11月30日,龙de船人讯,11月29日,国内最大、首艘入级6000吨级大型小水面线双体深海装备综合试验船于渤船集团北岸离港出海试航,开始在渤海海域至黄海海域进行海试,计划历时10天,共204人参与,力求确保达到考核的各项技术指标、测试各系统运转情况、初步掌握船舶海上实际航行性能的目的。该船为国内完全自主研制,由渤船集团建造,船东为七六〇所,总体设计单位为七〇二所,详细设计单位为七〇一所,重点配套单位为七一一所...
【关键词】渤船集团,海工装备,深海装备
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年产量突破2000万方(2021-11-30)
【摘要】 11月30日,国资委网站讯,11月25日,中国海油南海东部油田油气年产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油当量,创历史最高纪录,稳居我国第二大海上能源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随着对外合作油田陆续转为自营,中国海油南海东部石油人自主向深水、天然气、复式油气藏等新领域进军,不仅取得勘探新突破,也具备了从勘探、开发、工程建设到生产管理和关键设备维修的全流程自营作业能力,保持了南海...
【关键词】海洋油气,海上能源,南海海域
《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1)》发布(2021-11-29)
【摘要】 11月29日,中国网讯,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基于海洋观测网及相关数据,编制完成《中国气候变化海洋蓝皮书(2021)》(简称《蓝皮书》),公布了全球、中国近海关键海洋要素的最新监测信息。《蓝皮书》显示,近40年来,全球海洋持续变暖和酸化,海平面加速上升,北极海冰范围显著减小;中国沿海海温和海平面上升速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值高潮位和最大增水均呈增加趋势,海洋热浪趋频趋强。2020年,长江口海域夏...
【关键词】海洋要素,海洋气候,全球变暖
亚洲最大海上枢纽互通工程全面开工建设(2021-11-29)
【摘要】 11月29日,新华网讯,11月27日,随着720根高架桥海底桩基浇筑全部完成,由浙江交通投资集团、中铁十五局集团等投资建设的亚洲最大海上枢纽互通工程——杭甬(杭州至宁波)高速公路复线宁波段一期滨海枢纽互通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负责人黄伟介绍,该工程海底地质结构极为复杂,桩基施工先后跨越输油管道、排污管道、通讯光缆等十余条重要海底管线,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高。为此,施工人员充分借鉴国内...
【关键词】亚洲最大,海上互通,立交桥
广西海上风电产业进入建设阶段(2021-11-26)
【摘要】 11月26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经过2年多的努力,广西海上风电规划正式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标志着广西海上风电产业由规划阶段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国家能源局先期批复广西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750万千瓦,其中广西管辖海域内4个场址共180万千瓦,要求力争2025年前全部建成并网;广西管辖海域外择优选择570万千瓦场址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并网120万千瓦以上。
...
【关键词】海洋电力,海上风电,建设实施
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研发的“深远海大型管桩围栏养殖设施与装备”入选2021中国农业农村10项重大新装备(2021-11-25)
【摘要】 11月25日,海洋知圈讯,11月19日,2021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发布了《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遴选结果,来自全国农业领域的10项新技术、11项新产品和10项新装备入选,其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关长涛研究员主持研发的“深远海大型管桩围栏养殖设施与装备”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装备”。针对黄渤海区远海开放海域特殊的海况条件及养殖...
【关键词】海洋渔业,深远海,养殖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