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首设智慧海洋专业(2022-03-10)
【摘要】 3月10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哈尔滨工程大学智慧海洋技术和智能制造工程2个本科专业获批,计划2022年开始招生。其中,智慧海洋技术本科专业为我国高校首次设立。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持续深入,为满足宽基础、重交叉、智能特色突出的未来船海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未来船海领域发展趋势,该校在未来技术学院设置智慧海洋...
【关键词】海洋人才,智慧海洋,高校专业
国开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研项目(2022-03-10)
【摘要】 3月10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国家开发银行发布消息称,2021年,该行通过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各类综合金融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融资总量3793亿元。针对“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目标,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授信105亿元支持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配套设施开发建设,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分行授信60亿元支持南沙科学城庆盛科创教育核心区工程项目建设。相关项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前沿科学研究
马尾造船完成大型海事巡航救助船“海巡06”号检修任务(2022-03-09)
【摘要】 3月9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6日,5000吨级大型海事巡航救助船“海巡06”号在马尾造船修船事业部顺利完成所有检修任务。“海巡06”号于正月初三进坞,修船事业部及武昌船舶重工集团现场管理人员放弃春节假期,带领施工人员迎难而上,紧锣密鼓地开展左右艉轴密封装置改装及其它设备的调试工作。同时,针对其左右艉轴、螺旋桨结构复杂、轴线较长等问题,提前制作好为艉轴替换的白钢套及其密封件,顺利完成了艉轴密封装置的改装修复...
【关键词】救助船,改装修复,完成检修
“国海国裕”号钻井平台顺利完成两口井钻探作业(2022-03-09)
【摘要】 3月9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由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与青岛锦龙智能钻井有限公司合作运营管理的“国海国裕”号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渤海湾顺利完成第二口井的钻探施工,正式转入试油测试作业。该平台自2021年11月开钻至今,运营持续安全平稳,截至2月底已累计完成钻井进尺6195米。“国海国裕”平台是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的JACK UP Super116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N610),平台总长74.09米,型宽62.8米,型深7.92米,工作水深106...
【关键词】海工装备,钻井平台,钻探施工
中国首艘“升级版”智能散货船交付(2022-03-08)
【摘要】 3月8日,中国水运报讯,3月3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为国银租赁量身订造的中国首艘21万吨纽卡斯尔型升级版智能散货船“山东新时代”号在上海交付离厂。“山东新时代”号是外高桥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最新型第十代21万吨纽卡斯尔型散货船,主要用于澳大利亚至中国航线的铁矿石运输。该船总长约299.88米,型宽50米,型深25.2米,航速14.2节。除了数字化智能系统加载外,该船借助流体力学(CFD)...
【关键词】纽卡斯尔型,智能散货船,交付离厂
深交所首批专项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绿色债券成功发行(2022-03-08)
【摘要】 3月8日,证券日报网讯,近日,深交所首批专项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绿色债券成功发行。这是深交所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服务绿色发展战略,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招商局通商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商租赁”)和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风电”)两单绿色债券分别于3月4日和3月7日在深交所市场发行,规模合计30亿元。其中,通商租赁的募集资...
【关键词】深交所,绿色债券,海洋经济
中国船级社助力外高桥造船实现薄板焊接技术重大突破(2022-03-07)
【摘要】 3月7日,中国水运网讯,3月1日,中国船级社(CCS)上海分社积极支持和配合船厂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向外高桥造船颁发了国内首份角焊接激光复合焊工艺规程(WPS)认可证书。本次认可的焊接工艺规程是6毫米及8毫米钢板角焊接激光复合焊工艺,是外高桥豪华邮轮项目的一系列激光复合焊工艺中的第一套角接焊接工艺。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一直积极参与和支持外高桥造船激光复合焊接技术的研发,全力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在豪华邮轮上...
【关键词】豪华邮轮,焊接工艺,WPS
山东海洋工作会议召开(2022-03-07)
【摘要】 3月7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山东省海洋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分析了山东省当前海洋工作形势,提出了海洋工作总体思路,指出2022年要重点抓好七项任务:一是持续抓好党建工作,二是持续抓好海洋强省建设的统筹协调,三是持续抓好海洋经济发展服务,四是持续抓好海域海岛管理,五是持续抓好海洋预警监测,六是持续抓好海洋科技创新,七是持续抓好海洋对外合作。会议对提升抓落实的能力提出具体要求:一要坚持系统观念、...
【关键词】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DE120船命名交付(2022-03-04)
【摘要】 3月4日,中国水运网讯,2月28日,大连中远海运川崎DE120船命名交付。DE120船是8.2万载重吨散货船,总长228.9米,船宽32.24米,型深20.20米,吃水14.50米。后续,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将在继续深化精益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弘扬工匠精神、铸造匠心品质的基础上,持续增强自主创新研发实力,全面推进绿色、低碳、数字化造船和智能制造,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推动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用更多优质高...
【关键词】大连中远海运,散货船,自主创新
莆田海事助力“海上莆田”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03-04)
【摘要】 3月4日,中国水运网讯,今年以来,莆田海事局促进滨海旅游品质提升,支持湄洲岛“海上游”、邮轮游艇旅游、海上垂钓等新业态业务发展,筹划制定“海上游”安全管理措施,推动出台《莆田滨海旅游休闲船舶安全管理规定》,厘清部门职责,在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构建协同共治的水上安全管理格局,推动滨海旅游休闲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积极为高端工程装备制造、地下水封洞库储油等工程选址建言献策,配合地方政府推动港区装备制造...
【关键词】福建莆田,海上莆田,海洋经济
招商工业海门基地为IWS建造第2艘风电运维船开工(2022-03-03)
【摘要】 3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3月1日,招商工业海门基地举行为挪威Integrated Wind Solutions AS(IWS)公司建造风电运维船(CSOV)项目(CMHI-262-2)开工仪式。本船长90米,宽19.6米,设计航速13节,可为120人提供转运和30天以上的海上生活及作业支持,采用柴电电力推进和直流母排配电系统,靠泊及操纵性能优异,可实现风场设备及备件的高效存储和运输。该船另配备直升机甲板、工作艇(子船)及艉部CTV接驳平台,人员运输及调配效...
【关键词】招商工业,海工装备,风电运维
文冲修造完成亚洲第一大海工驳船“海洋石油229”轮改造(2022-03-03)
【摘要】 3月3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28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海工驳船“海洋石油229”轮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所属文冲修造圆满完成升级改造、交付船东。“海洋石油229”号由青岛北海船舶重工建造,于2008年交付,船长235米,型宽52.5米,型深14.25米。“海洋石油229”轮改造项目自2021年7月17日进入文冲修造进行改造,历时227天,主要完成船舶两舷加宽浮箱改造安装、摇臂升级换新、调载系统改造、总纵强度加强、主锚机换新等工...
【关键词】海工装备,升级改造,南海石油开发
福建海洋经济产融合作项目签约超200亿元(2022-03-02)
【摘要】 3月2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2月17日,福建省海洋经济项目融资对接会在福州举行。福建省投资集团、省船舶集团、省旅游发展集团等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了产融合作项目对接签约,涉及项目13个,签约总额超200亿元,项目涵盖临海能源、海上牧场、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等。当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兴业银行围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和重点项目,达成2000亿元融资额度的战略合作。根据协议...
【关键词】福建省,海洋经济,项目融资
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在广州南沙揭牌成立(2022-03-01)
【摘要】 3月1日,中国新闻网讯,2月28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筹建的广东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广船国际海科院”)在广州南沙揭牌成立。根据规划,广船国际海科院将依托广船国际品牌优势及核心技术资源,聚焦船舶研发、装备产业研发及工程实验领域存在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工程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以“自强自立,创新发展,技术领先,向海图强”为企业使命,致力于打造海洋科技领域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
【关键词】海洋装备,高端装备,海洋科技
中国海警首起海洋生态公益诉讼案办结,128万余元赔偿金交付(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国新闻网讯,2021年7月,厦门海警局执法人员经线索摸排,发现某公司疏浚作业船从事厦门某海洋工程疏浚倾倒作业时,未按规定将疏浚物倾倒在东碇海洋倾倒区,而是直接倾倒在翔安区刘五店外侧附近海域,共倾倒海洋疏浚物高达64700方。经厦门海警局查明,案发海域系厦门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中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该倾倒行为严重危害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生态安全,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损害了国家和...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非法倾废,修复赔偿
深圳海事为供港物资运输“海上快线”保驾护航(2022-02-28)
【摘要】 2月28日,中国水运网讯,为支持香港抗击疫情,自2月21日起,深圳港大铲湾码头、妈湾码头和盐田港集装箱码头全面开通大铲湾—香港现代货箱码头、妈湾—屯门内河码头、盐田—香港国际集装箱码头3条定时定点驳船航线,共7条船舶,每天一班直达,重点保障供港生鲜食品、生活用品及生产物资,实现海港口岸陆路化,打造供港运输“海上快线”。截至2月25日,“海上快线”向香港运送物资近30艘次。
【关键词】供港物资,运输顺畅,海上快线
浙江舟山:世界单台容量最大潮流能发电机组启动(2022-02-25)
【摘要】 2月25日,人民网讯,2月24日,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在浙江舟山秀山岛成功下海,经试运行一个月后将并入国家电网,届时该潮流能发电站装机容量将达3.3兆瓦,连续运行时间和发电量均居世界前列。此次下海的“奋进号”机组,是潮流能第四代单机兆瓦级机组。此机组总重325吨,额定功率1.6兆瓦,设计年发电量200万度,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94吨。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海洋电力,潮流能
《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1》通过评审(2022-02-25)
【摘要】 2月25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2月18日,《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1》在青岛通过了专家评审。《报告》从我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五个经济区和三个海洋经济圈三个层面开展区域海洋创新评价。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海洋创新指数来看,我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分为四个梯次,第一梯次为广东和山东;第二梯次为上海和江苏;第三梯次为海南、辽宁、浙江、福建和天津;第四梯次为广西和河北;从五个经济...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经济,科技创新
2025年青岛市海水淡化规模将达70万立方米/日(2022-02-24)
【摘要】 2月24日,青岛日报讯,近日,位于李沧区印江路2号的青岛水务海淡科技公司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经过一年紧张施工,二期项目工程主体已经完成,即将进入调试阶段。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海水淡化处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公司是全国首家获得卫生许可证的海水淡化企业。百发二期项目总投资约7.44亿元,设计日产淡化海水10万立方米,这是继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后,国内第二个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
【关键词】山东青岛,海水淡化,主体完成
全国首家海水淡化产业研究院在青岛挂牌成立(2022-02-24)
【摘要】 2月24日,北青网讯,2月22日,全国首家海淡产业研究院——青岛水务海水淡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青岛市德县路23号挂牌成立。该研究院由青岛水务集团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共同出资成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是国内市政工程设计和研究领域技术力量一流、科技领先、规模较大的先进企业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海水淡化设计研究的市政工程设计院之一,在设计施工总承包、设备集成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青岛水务集团是青...
【关键词】山东青岛,海水淡化,青岛水务
山东整合国内涉海优势创新力量,全力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2022-02-23)
【摘要】 2月23日,中国山东网讯,2月2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加快科技研发创新,充分释放科技研发新活力有关情况。未来,一方面,山东省科技厅将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山东省布局。整合国内涉海优势创新力量,全力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对新升级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符合条件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山东省科技厅还将要培育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后备力量。出台支持省...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平台,海洋国家实验室
广州海洋实验室推进4个国家级海洋平台建设(2022-02-23)
【摘要】 2月23日,广州日报讯,2月22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简称广州海洋实验室)副主任周文能表示,“十四五”期间,广州海洋实验室将持续推进冷泉研究装置建设,助力海洋烃类能源绿色有序开采,同时聚焦南海核心科学问题与相关科技难题,加快推进4个国家级海洋平台建设。第一个国家级海洋平台是“南海岛-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整...
【关键词】广东广州,科技创新,南海科技
山东长岛成已知黄渤海东亚江豚种群密度最大海域(2022-02-22)
【摘要】 2月22日,中国网讯,山东长岛成为目前已知黄渤海东亚江豚种群密度最大的海域。自2019年起,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启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东亚江豚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环境等。经过三年的持续监测,基本摸清了长岛海域的东亚江豚分布情况和种群数量,该海域东亚江豚种群数量至少在2000头以上,高峰时达5000头以上。调查结果还表明,目前长岛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优良,鱼类等饵...
【关键词】黄渤海,长岛海域,生态优良
“创海蓝湾”外宣平台正式上线(2022-02-17)
【摘要】 2月17日,新华网讯,2月15日,为助力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太平洋学会滨海城市经济技术合作研究分会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深圳市创海蓝湾实业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维护的“创海蓝湾”外宣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定位于中国湾区海洋外宣综合平台,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领域,面向深蓝,聚焦蓝色经济,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海洋发展新成就,力争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前端海洋科技力...
【关键词】大湾区,外宣平台,蓝色经济
“向阳红01”科考船与海南三亚南山港首次合作取得圆满成功(2022-02-16)
【摘要】 2月16日,海洋知圈讯,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向阳红01”科考船顺利完成西印度洋水体综合调查冬季航次既定任务,于2月2日返航靠泊南山港,12日“向阳红01”科考船从南山港再次启航,执行2022年西印度洋底质调查任务。南山港作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打造深海科技产业的重要环节,核心功能定位以海洋科考保障、海洋试验及临港科考产业配套服务为主,打造科考船母港。
【关键词】海工装备,海洋科考,西印度洋
华为进军智能船舶领域,与太湖实验室联合打造船海数据创新实验室(2022-02-16)
【摘要】 2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2月14日,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船海数据智能应用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无锡举行。联创实验室针对船舶与海洋领域数据治理、智能化试验室、船舶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等方向的核心技术开展联创研究,瞄准船舶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技术方向和船舶海洋数据智能应用,完成相关智能设备系统研制、船海智能化提升。通过联创实验室实现远程遥控、自主航行等功能的典型场景试点...
【关键词】船舶制造,船海数据,智能化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Liza二期投产(2022-02-15)
【摘要】 2月15日,中国网讯,2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Liza二期提前安全投产。Liza二期位于圭亚那Stabroek区块,拥有1艘FPSO以及30个水下井口。该FPSO是继Liza一期后区块内投产的第二艘FPSO,在中国和新加坡完成建造,于2021年10月抵达圭亚那,停泊水域水深约1650米,设计储油能力约200万桶。该项目预计于年内达到高峰产量22万桶/天。中海油全资子公司CNOOC Petroleum Guyana Limited拥有该区块25%的权益,Esso Exploration a...
【关键词】海洋油气,投产开门红,圭亚那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海洋热浪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成果(2022-02-15)
【摘要】 2月15日,中国网讯,近日,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在国产众核“神威”超算上创建的上千年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积分数据,取得了关于海洋热浪研究的创新性成果。海洋热浪是海表温度异常高的极端事件,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会导致珊瑚白化、渔业减产等现象,造成生态和社会经济损失。但由于这些事件多发生于传统低分辨率气候模式模拟存在偏差的沿海地区,因此目前学界对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海洋热浪方面仍知之甚少...
【关键词】海洋热浪,创新性成果,海洋生态
福建发放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2022-02-14)
【摘要】 2月1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消息,福建2022年起面向福建籍合法的国内海洋捕捞渔船的所有人,发放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福建省将依据海洋伏季休渔和负责任捕捞两项指标(各占50%),对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按照船长和作业类型(15类船长、16种作业类型)进行分类分档补助,并确定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年度标准上限。其中海洋伏季休渔指标是指渔船执行国家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有关规定(含自主休渔)的情况...
【关键词】海洋渔业,海洋捕捞,资源养护
潍柴以青岛为中心,打造海洋装备产业集群(2022-02-11)
【摘要】 2月11日,青岛新闻网讯,2月8日,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等125个重点项目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集中开工,总投资889.7亿元。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项目由潍柴集团投资建设,建设完成后将具备行业一流的专业海洋装备研发、建造及相关应用技术的开发能力,形成设计研发、建造维修、展示体验、新兴消费产业和融合示范“五位一体”的综合产业基地。项目一期规划面积约7.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生产厂房...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装备,产业集群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系列标准发布(2022-02-10)
【摘要】 2月10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系列标准,旨在为各地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提供科学指导,推动基于自然的、更有韧性的海岸带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的综合防护体系建设,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好蓝碳生态系统增汇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促进中国技术走出去、中国标准国际化,自然资源部组织将海岸带保护修复系列标准进行英文编译,发布了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系列团体标准英文版。目...
【关键词】海岸带,保护修复,蓝碳系统
我国首次深水犁式挖沟机海试成功(2022-02-10)
【摘要】 2月10日,央视新闻讯,2月9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次深水犁式挖沟机海试作业在海南崖城海域取得成功。本次海试的犁式挖沟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台深水海底管道犁式挖沟机,也是目前国际上性能最强的犁式挖沟机之一。设备投影面积超过3个标准羽毛球场,自重达180吨,最大作业水深500米,挖沟最大深度可达2.5米。海底管道输送是海洋油气输送最主要、最快捷且经济可靠的方式。此次海试以3000米级多功能深水工程船“海洋石油291...
【关键词】海底管道,犁式挖沟机,填补空白
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获批“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院士工作站(2022-02-09)
【摘要】 2月9日,海洋知圈讯,1月25日,海南省科技厅下发文件,由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建设申报的“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院士工作站经海南省科技厅专家评审、厅务会审议、厅党组会审定、公示等程序,报海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批,认定为2021年海南省第二批次院士创新平台。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筹备建设近一年来,发挥地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区位优势,瞄准国家能源战略,面向南海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在海南省科技厅、...
【关键词】海洋油气,海南省,创新平台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2021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2022-02-09)
【摘要】 2月9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讯,1月27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2021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这是该指数自2016年编制以来的第六次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影响,涉海部门和沿海地方积极稳妥应对,海洋经济发展保持基本稳定,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总指数为135.8,比上年下降0.7%。其中,发展水平指数为133.8,比上年下降4.2%;发展成效指数为133.7,比上年增长0.5%;发展潜力指数为140.6,...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基本稳定
青岛灵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2022-02-08)
【摘要】 2月8日,大众网讯,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排放核算结果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得到权威部门认证的“自主负碳”区域。本次认证主要对能源活动的排放、电力调入引起的排放、太阳能发电带来的减排、农业活动引起的排放、废弃物引起的排放和森林碳汇等6项内容进行碳排放核算。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保护区2020年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年排量5668吨二氧化碳当量,森林碳...
【关键词】山东青岛,双碳目标,碳排放,自主负碳
《广东省海洋数据分类与代码》团体标准正式发布(2022-01-29)
【摘要】 1月29日,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讯,近日,经中国海洋学会批准,由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起草的团体标准——《广东省海洋数据分类与代码》(标准编号:T/CSO 2—2022)正式发布实施。作为标准的起草单位,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切实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在对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广东海洋业务管理工作,立足广东海洋数据现状,同时充分考虑陆海数据对接,构建海洋数据分类体系。该标准遵循唯一...
【关键词】广东省,海洋信息化,海洋数据分类
国内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落户西海岸(2022-01-29)
【摘要】 1月29日,半岛都市报讯,1月26日,农业农村部批准三家良种场为国家级良种场,青岛西海岸刺参良种场榜上有名,成为国内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刺参良种场由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创建。良种场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陈家贡湾畔,占地面积2480亩,是一家集海参良种培育、育苗、研发、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刺参科技产业创新企业,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海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之一。良种场与中国水产科...
【关键词】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刺参良种场
“探索一号”完成船载深拖设备海上试验顺利返航(2022-01-28)
【摘要】 1月28日,三沙卫视讯,1月22日-1月26日,中科院深海所联合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完成深拖设备在“探索一号”上的集成和试验应用,“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船载深拖设备的海上试验应用,顺利返回三亚,为扩展载人潜水器母船科考能力奠定了基础。2021年度,“探索一号”完成了2个航次、4个航段、累计121天海上科考作业任务,其中,“奋斗者”号累计完成51个潜次。在载人潜水器进入常规运维阶段之后,深海所将推进载人和无人协同...
【关键词】海洋科考,深拖设备,海上试验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下水(2022-01-28)
【摘要】 1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1月25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2号船坞顺利下水出坞,项目历经392天建造施工,完成整船交付前最后一个重要建造节点。“国信1号”由青岛国信集团发起并联合中国船舶集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研发建造。总长249.9米,型宽45米,型深21.5米,设计吃水12米,载重量约10万吨,排水量13万吨,设计航速10节,全船...
【关键词】海洋渔业,海工装备,海水养殖
中国救捞目前拥有各类救捞船舶209艘(2022-01-27)
【摘要】 1月27日,中国远洋海运杂志社讯,中国救捞目前拥有各类救捞船舶209艘,其中最大救助船“101”系列共3艘,配置在3个海区;打捞工程船单船起重能力达到5000吨,整体打捞能力达50000吨;饱和潜水已具备300米水深作业能力;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深度达6000米,一次溢油综合清除回收能力单船达3000吨。此外,中国救捞还拥有救助直升机20架,飞行救助半径110海里,单次最大救助人数可达20人,并已实现复杂气象条件下跨区域长距离救助和...
【关键词】中国救捞,海上救助,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