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最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场完成地质勘察(详勘)(2022-06-15)
【摘要】 6月15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中广核象山涂茨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详勘)工程顺利完工,本次勘探作业共计完成共38个静探孔和16个钻探取土孔。该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东北部海域,是继国电象山海上风电场(一期)之后宁波第二个海上风电项目。工程计划布置单机容量8.0兆瓦的风电机组38台,计划总投资33亿,为浙江省目前最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场。此次详勘目的为获取预布设38台风机机位海底详细的地层机构、地质摩擦力...
【关键词】浙江宁波,海上风电场,海上清洁能源
中国首批大西洋鲑喜获丰收(2022-06-15)
【摘要】 6月15日,新华网讯,6月7日,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获得丰收。此次收获的大西洋鲑于2021年12月投放,共计10万尾鱼苗。此次大西洋鲑养殖实施主体为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省属企业山东海洋集团联合民营企业山东万泽丰海洋开发集团、地方平台青岛海洋投资集团合资成立的试验区项目推进平台。养殖过程中,全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智能网箱——“深蓝1号”不断实现改造升级,先后新...
【关键词】山东青岛,海洋渔业,深远海
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揭牌(2022-06-14)
【摘要】 6月14日,中国经济新闻网讯,6月13日,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揭牌。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关于经略海洋的指示精神,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海工产业转型升级,去年6月30日,中集集团与烟台国丰集团签署了《关于共同设立深海产业发展引领平台之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整合优质资产,共同推进深海产业的发展。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今年5月24日,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其注册资本...
【关键词】海工产业,转型升级,海上浮式光伏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全国第四(2022-06-13)
【摘要】 6月13日,中国网讯,6月8日,上海市海洋局发布的《2021年上海市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上海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0366.3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名,同比增长6.8%,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4%,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5%。其中,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2572.8亿元;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4150.9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642.6亿元。从产业结构看,滨海旅游业比重最高,占全市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58.3%。其次是海洋...
【关键词】2021年,上海市,海洋经济,强劲恢复
2021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1.99万亿元(2022-06-13)
【摘要】 6月13日,新华网讯,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2)》。据统计,2021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1.99万亿元,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3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6.4%,拉动地区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广东主要海洋产业方面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海上风电新增投资超700亿元,新增海上风电接入总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海洋油气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化工业分别同比增长43.1%、22.9%、1...
【关键词】2021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强劲恢复
山东省级新区“烟台黄渤海新区”正式揭牌(2022-06-10)
【摘要】 6月10日,烟台日报讯,6月9日,烟台黄渤海新区正式揭牌。烟台黄渤海新区东至福莱山街道峨嵋山路,南至南王街道、刘家沟镇南边界和荣乌高速,西至北沟镇西边界,北至南王街道、新港街道和北沟镇北边界,规划陆域面积499.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48.68平方公里。根据《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黄渤海新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与战略定位相适应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新区GDP达到17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
【关键词】山东烟台,海洋经济,示范区
国内首台自主研制的深海铺缆机器人成功海试(2022-06-10)
【摘要】 6月10日,威海广播电视台讯,6月7日,由山东未来机器人研制的1500米深海铺缆机器人在威海成功入海测试,即将交付国外客户。这台机器人具有国内首创的大水深智能作业能力,拥有水底行走、悬浮机动、精准导航定位等技术,可在1500米深的海洋中进行人工无法完成的海底光缆、电缆、管道等铺设施工作业。全套设备上万种零部件以及核心动力系统、作业系统、通讯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等完全实现国产,标志着我国深海机器人研发制造产业...
【关键词】海工装备,深海铺缆,机器人
自然资源部海洋一所牵头发起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成功获批(2022-06-09)
【摘要】 6月9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讯,6月8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一所”)牵头、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乔方利领衔、联合全球25个国家34家海洋与气候科研机构和3个国际组织共同发起的“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大科学计划(Ocean to climate Seamless Forecasting system, 简称OSF)正式获批。OSF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将围绕以下5个方面重点展开:加强对海洋与气候联系的科学理解,进一步厘清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海洋与气候预报,国际引领
我国首艘全国产化百吨级无人艇顺利海试(2022-06-09)
【摘要】 6月9日,新民晚报讯,6月7日,由浙江北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建设并承担海试任务的我国首艘全国产化百吨级无人艇顺利完成首次海上自主航行试验。该无人艇采用三体船型,排水量约200吨,最大航速20余节,可在5级海况正常工作,6级海况安全航行,个别技术指标,如探测距离、隐身性、综合电力系统、环境综合感知能力等方面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该项目自2015年底起开始研制工作,以实现百吨级无人艇高海情巡航、低噪音、智能化...
【关键词】海工装备,无人艇,技术领先
“探索二号”科考船顺利完成深海原位科学实验站2022年度海试任务(2022-06-08)
【摘要】 6月8日,央视网讯,6月6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基站等装备返航,顺利完成深海原位科学实验站2022年度海试任务。该航次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组织,主要任务是开展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所研制的系列装备的过程海试,包括深海基站、深海原位实验室、深海滑翔机、虚拟锚系通信浮标等。海试验证了各型装备的主要功能,并开展了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系统的集成测试。
...
【关键词】海洋科考,科考装备,原位科学实验
中国海洋钻井技术领域首部ISO国际标准发布(2022-06-08)
【摘要】 6月8日,科技日报讯,6月6日,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起草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3421 《石油与天然气工业—海洋隔水导管下入深度与安装设计》正式出版发布。该标准是中海油研究总院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研发团队在海洋钻井隔水导管、深水浅层钻井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科研成果走向标准化、国际化的成功实践。隔水导管是海洋钻井的“咽喉要道”,是所...
【关键词】中国海油,牵头起草,国际标准,海洋钻井技术
舟山首个“海上氢岛”渐现雏形(2022-06-07)
【摘要】 6月7日,中国水运网讯,6月1日,舟山首个“海上氢岛”——舟山市六横岛上,举行首个加氢站——中国石化加氢站开业仪式,以及浙江中创量云船舶科技有限公司与国氢(舟山六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20艘新材料氢能休闲船舶的签约仪式和3辆氢能源环卫车的交付仪式。该加氢站位于六横氢能产业园,总投资1300万元,日加氢能力可达500公斤,配备2台加氢机,最大可以满足一百辆次氢能车的加注需求。加氢站的建成投运不仅填补了舟山市...
【关键词】浙江舟山,氢能示范应用,海上氢岛
厦门通信中心与漳州海事局签订海岸电台资产移交协议(2022-06-06)
【摘要】 6月6日,中国水运网讯,6月1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厦门通信中心与漳州海事局签订涉改资产交接协议。该协议是厦门通信中心辖区首家涉改资产划分交接协议,主要是对福建南部水上安全通信业务位于漳州辖区的设施设备进行移交。此次资产移交协议的签订是双方落实部海事局关于航海保障管理体制改革资产划分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厦门通信中心将积极推进与厦门海事局涉改资产交接...
【关键词】涉改资产交接,海事监管,航海保障
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型智能光伏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2022-06-06)
【摘要】 6月6日,央视财经讯,5月30日,我国首座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浙江温岭潮光互补智能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温岭潮光互补智能电站是利用太阳能光伏与月球引力产生的潮汐能综合开发利用的新型电站,总装机容量100兆瓦。通过控制潮汐发电的时段和功率,有效平抑光伏发电的波动,既有效提升能源综合高效利用,还可确保新能源电力上网安全稳定。温岭潮光互补智能电站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关键词】潮汐发电,光伏发电,海洋开发利用
海南首单蓝色碳汇生态产品成功交易(2022-06-02)
【摘要】 6月2日,中国新闻网讯,5月31日,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完成签约。本次交易的蓝碳生态产品是位于海口市三江农场的红树林修复项目,由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实施。预计该项目可在未来40年产生9万余吨碳汇量。此次纳入交易的是近5年产生的3000余吨碳汇量,由紫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购买。交易收益将用于项目区红树林的管护和项目周边社区和学校的公益项目。
【关键词】蓝色碳汇,海南海口,红树林
我国首个、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项目通过竣工验收(2022-06-02)
【摘要】 6月2日,青岛日报讯,近日,国家深海基地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宏伟夙愿,维护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占地390亩,海域62.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建设有科考船专用码头、深海装备维修保障车间、试验检测水池、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实验室、向阳红81船、综合科研业务办公楼等基础设...
【关键词】深海技术,海洋安全,海洋权益
江龙船艇承建浙江省两艘300吨级渔政执法船下水(2022-06-01)
【摘要】 6月1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江龙船艇承建的两艘50米/300吨级渔政执法船成功下水,两船分别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农业农村局和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水利和渔业局。该船型为钢铝复合结构,总长49.97米,型宽7.8米,型深4.2米,采用双机双桨驱动,设计航速17.5节,抗风等级为9级,续航力不小于2000海里。该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波性和操纵性,配备了通讯导航、光电取证、网络监控等先进的海上信息化执法设备,进一步提升执法...
【关键词】海洋渔业,综合执法,性能优越
“新能源+海洋牧场”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开工(2022-06-01)
【摘要】 6月1日,深圳新闻网讯,5月28日,国家电投“新能源+海洋牧场”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神泉)开工仪式在广东揭阳举行。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生态修复、资源养护、景观文旅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设施,并创新性融入海洋蓝色碳汇,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打造“渔业碳汇”全新示范,为国家提供新型负碳路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和乡村振兴、渔村振兴目标达成。
【关键词】国家电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
中联航运首艘新建集装箱船“中联南沙”轮交付运营(2022-05-31)
【摘要】 5月31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29日,中联航运首艘新建集装箱船“中联南沙(CUL NANSHA)”轮在黄埔文冲举行命名交付仪式,上海、美国等地的主办方代表和嘉宾与南沙现场通过三地视频连线方式参加了活动。“中联南沙”轮是中联航运于2021年1月在黄埔文冲订造的系列4艘1900TEU集装箱船的首制船,该船总长172米,型宽27.5米,型深14.6米,载重吨24000吨。“中联南沙”轮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秉持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和绿色船舶的理念建...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运输需求,绿色船舶,节能减排
广船国际为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建造破冰调查船开工(2022-05-31)
【摘要】 5月31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27日,广船国际和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破冰调查船完成建造合同签约并开工建造,当天该船在广船国际下料车间点火开工。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设计,总长约90米,型宽17.8米,满载排水量约5600吨,定员60人,自持力80天,续航力14000海里,是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专项船舶工程项目之一,造价3.71亿元人民币。该船是一艘以综合观测研究为主要功能的破冰调查船,船舶冰区结...
【关键词】海工装备,海洋科考,环境保护,防灾减灾
我国首批智能液化天然气动力守护船成功交付(2022-05-30)
【摘要】 5月30日,新华网讯,5月28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智能LNG(液化天然气)动力守护船“海洋石油542”“海洋石油547”在江苏启东成功交付,这是国内首批智能LNG动力守护船。“海洋石油542”“海洋石油547”是为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是专门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提供支持服务的船舶,可为海上油气开发提供值班守护、货物运输、救助以及对外消防等服务。这两艘船的最大特点就是...
【关键词】海工装备,LNG,海洋石油开发,国产化
国内首艘风电基础一体化作业施工船下水(2022-05-30)
【摘要】 5月30日,中国水运报讯,5月26日,由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为三峡集团建造的3000吨全回转起重船“乌东德”号在江苏海门顺利下水。“乌东德”号是国内首艘具有风电基础“运输+安装”一体化作业模式的深远海施工船机,该船船长182米,型宽46米,型深15米,设计吃水9米,甲板开敞面积6200平方米。该船运输能力强,装载能力超1万吨,出海作业每次最多可携带4套2000吨级风机基础,运输能力相当于一艘三万吨级的甲板运输船;起...
【关键词】海工装备,深远海,起重船,海上风电
海洋技术中心开展光学浮标模型水池试验(2022-05-27)
【摘要】 5月27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对广东某公司研制的光学浮标模型开展了稳定性试验工作,试验结果达到预期目标。本次试验工作在海洋动力环境实验室多功能水池中进行,主要测试该光学浮标缩比模型的姿态自由衰减曲线和不同波况条件下模型的稳定性。试验利用多功能水池的造波功能,模拟再现了南海某海域3级海况,一共完成了14组次的规则波试验和6组次自由衰减试验,造波周期范围在3.6秒~5秒之间,波高范围在0...
【关键词】海洋光学浮标,稳定性试验,海洋观测
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国际标准发布(2022-05-27)
【摘要】 5月27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5月19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船舶与海洋技术-海底地震仪主动源探测技术导则》,这是由我国主持制定的首项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国际标准。该标准依托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仪,将水声应答、释放机制、采集模式、姿态地震计等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可极大地提高海底地震仪主动源探测的数据成果质量,推动海底地震仪勘探业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海底地震仪广泛应用于许多国际综...
【关键词】我国主持制定,国际标准,海底地震仪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与中山大学签订“科教融合”合作共建协议(2022-05-26)
【摘要】 5月26日,新南海讯,5月18日,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与中山大学在中大南校园举行了“科教融合”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这是双方落实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加强校所合作、推动科教融合相关指导意见,深入加强全方位合作的具体举措。协议签署后,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在科教融合框架下开展合作共建,围绕协议的合作内容,通过人员互聘、设施共享、联合培养学生、加强合作攻关、搭建信息平台等方式进一步加...
【关键词】科教融合,海洋战略,科技创新
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启动(2022-05-26)
【摘要】 5月26日,科技日报讯,5月23日,我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经过多年严格评审和现场考察,高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批准立项,在福建厦门启动。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由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牵头,联合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张锐教授、同济大学翦知湣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晓雪研究员共同申报。中心以“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碳中和需求”为出...
【关键词】海洋领域,基础科学,海洋碳汇
海南省洋浦二号海上风场测风塔基础施工项目完工(2022-05-25)
【摘要】 5月25日,中国水运网讯,5月20日,三航局承建的海南省洋浦二号海上风场测风塔基础施工项目顺利完工。海南省洋浦二号海上风场测风项目位于洋浦北部、儋州西北部海域。项目建设1座120米海上自立式测风塔,三航局施工内容包括三根6:1斜度的钢管桩沉桩施工、连接架安装、灌浆以及附属构件焊接等,工期两个月。本工程施工场址距海岸线约为30千米,受外海风浪影响大,有效作业天少,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面对严峻的施工形势,项目及...
【关键词】海南省,海上风电,双碳
山东省游艇码头建设领域首个地方标准通过专家评审(2022-05-24)
【摘要】 5月24日,中国水运网讯,5月18日,由青岛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牵头编制的山东省游艇码头建设领域首个地方标准《游艇码头工程质量检验规程》(初稿)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评审会上,编制组首先对标准编制总体思路、标准编制过程及标准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对规程文件进行了深入的审查、质询和答辩,认为《游艇码头工程质量检验规程》的初稿编制完全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内容较为规范,结构基本合理,同...
【关键词】山东省,游艇码头建设,地方标准
“长岛海洋碳汇研发实验基地”正式挂牌成立(2022-05-23)
【摘要】 5月23日,长岛发布讯,5月20日,“长岛海洋碳汇研发实验基地”挂牌成立仪式在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国际人才港举行。未来,长岛综合试验区将充分依托实验基地的平台优势,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高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合作,加快零碳生态岛建设、海洋资源、贝类碳汇、渔业碳汇、零碳旅游、绿色能源、蓝碳交易等方面的研究突破,推动海洋碳汇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将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为合作交流的顺...
【关键词】双碳目标,海洋碳汇,山东烟台,零碳岛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2022-05-23)
【摘要】 5月23日,央广网讯,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国信1号”投资约4.5亿元,设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黄条鰤等名优养殖鱼种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3700吨。“国信1号”养殖工船是全球设计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实用性和可靠性最强的渔船。单舱水体量比2个标准游泳池还多,每年的养殖...
【关键词】海工装备,海洋渔业,船载舱养
南麂列岛海洋监察管理船“中国海监7009”顺利交付(2022-05-20)
【摘要】 5月20日,中国船级社讯,近日,由中国船级社(CCS)武汉分社长沙检验处检验的南麂列岛海洋监察管理船“中国海监7009”顺利交付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该船将服务南麂列岛保护区。在“中国海监7009”建造过程中,武汉分社长沙检验处海监船项目组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积极帮助船东、船厂解决技术难题,高质量完成了现场检验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海洋管理,海洋监察,生态管护,违法捕捞,违法垂钓
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国产化研制及示范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2022-05-20)
【摘要】 5月20日,国资委网站讯,5月11日,文昌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浮体在中国海油海油工程青岛建造场地正式开工建造,标志着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国产化研制及示范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文昌深远海浮式风电国产化研制及示范项目位于南海北部海域,由中国海油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所属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简称融风公司)投资开发,该项目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设计水深120米,离岸直线距离136公里,创水深、离岸距离之最,是...
【关键词】深远海,海上风电,规模化,浮式风电
广州港打通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粮油海铁联运通道(2022-05-19)
【摘要】 5月19日,中国新闻网讯,5月18日,首趟“海南自贸港-南沙港-西南地区”粮油海铁联运专列从南沙港南站开出,标志着该海铁联运通道正式开通,串联起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之间的物流供应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战略联动支点,进一步推动华南、西南以及大湾区协同联动发展。该专列是由广州港集团联合海南港航物流、广州中远海运物流、广铁集团、中铁铁龙共同打造,共搭载装有500多吨粮油,共计20个2...
【关键词】海铁联运,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
“珠海云”下水,为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2022-05-19)
【摘要】 5月19日,光明日报讯,5月18日,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在广州下水。“珠海云”长88.5米,型宽14.0米,型深6.1米,设计吃水3.7米,设计排水量约2000吨,最大航速18节,经济航速13节。该船拥有宽敞的甲板,可搭载数十台配置不同观测仪器的空、海、潜无人系统装备,能在目标海区批量化布放,并进行面向任务的自适应组网,实现对特定目标的立体动态观测,是南方海洋实验室“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系统(ISOOS)”的...
【关键词】海工装备,海洋科考,远程遥控,自主航行
“向阳红18”船起航首次执行海上风电场址调查任务(2022-05-18)
【摘要】 5月18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讯,5月16日,“向阳红18”船执行海上风电场址调查项目动员会顺利召开。会议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成果转化处组织,线上与线下同步举行。会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魏泽勋代表所领导班子指出,本次“向阳红18”船赴南海执行调查任务,是海洋一所向阳红系列科考船首次执行海上风电场址调查服务任务,是对海洋一所科技创新开发工作的有力支撑,也是海洋一所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
【关键词】南海海域,海上风电,科考船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圆满完成“鼓浪屿”号豪华邮轮修理工程(2022-05-18)
【摘要】 5月18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14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圆满完成“鼓浪屿”号豪华邮轮修理工程,赢得船东高度赞扬和肯定。“鼓浪屿”号是星旅远洋国际邮轮旗下首艘豪华邮轮,是中国第一艘自主运营的豪华邮轮,总吨位7万吨,船长260米,船宽32.2米,最大航速24节,共有13层甲板,941间客房,载客能力近2000人。此次维修是继2020年4月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完成升级改造后的第二次进厂修理,主要修理工程涉及新增岸电改造、新加压载水系...
【关键词】豪华邮轮,修理改装,岸电改造
振华重工为中交三航局建造3艘海上风电施工船舶同日开工(2022-05-17)
【摘要】 5月17日,国际船舶网讯,5月16日,振华重工为中交三航局建造的4000吨自航式全回转起重船、1800吨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2500吨风电安装平台项目开工仪式在振华重工所属启东海洋工程与振华重装基地同时举行。本次开工的3艘船舶具有风场高生存率、高作业效率的特点。4000吨起重船以单桩、导管架施工为主,兼顾海洋工程起重作业,预计明年7月31日交付。1800吨、2500吨平台船具备20兆瓦级海上风机安装能力,预计明年9月30日前交...
【关键词】双碳目标,海上风电,高生存率,高作业效率
中集来福士交付全球最大冰级滚装船(2022-05-17)
【摘要】 5月17日,中国工业新闻网讯,5月16日,由中集来福士为瑞典航运巨头Wallenius SOL公司建造的5800米车道双燃料冰级系列滚装船的第一艘RORO 1#项目离港启航,已于5月13日成功获得验收并交付。该系列滚装船船长241.7米,宽35.2米,车道5800米,航速20节,装备有两个685立方C型LNG储罐,配置高效的LNG双燃料推进系统,可为航行提供清洁能源,显著降低二氧化碳等排放,更加环保且更具灵活性。并已于4月完成燃油模式和燃气模式试航,...
【关键词】绿色航运,清洁能源,欧洲海域
“探索二号”科考船再启航(2022-05-16)
【摘要】 5月16日,海南发布讯,5月15日,“探索二号”科考船从海南三亚救助局码头再启航,执行2022年度深海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第二航段的海试任务。目前,科学家正在对海马冷泉区及其东北方向2处新生冷泉区的流体、生物及沉积物样本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深海冷泉生态系统的发育规律。冷泉是由于深海埋藏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等原因,在海底释放富含甲烷等组分的流体,可为化能自养微生物提供丰富的养分。
【关键词】海洋科考,深海海试,科考船
中国海洋大学等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国产“海洋”新药GV-971提前终止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2022-05-16)
【摘要】 5月16日,财经网讯,5月13日,绿谷医药宣布提前终止甘露特钠胶囊(代号:GV-971,商品名:九期一)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并在未来条件允许时重启。GV-971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2019年11月2日,GV-971获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上市。2020年4月8日,GV-971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申请获美国FDA批准。绿谷医药称,GV-971国际3期研究启动时正值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伊始,疫情使全球部分医药企业暂停或冻...
【关键词】海洋生物医药,阿尔茨海默症,3期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