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血液发电并测量电导率,新型芯片可快速监测健康情况()
【摘要】 6月26日,科技日报讯,据24日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上的论文,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型设备,可利用血液发电并测量血液电导率,这一创新有助于医疗测试的进一步普及。研究人员解释说,血液基本上是一种水基环境,其中有各种传导或阻碍电流的分子。例如,葡萄糖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性,通过测量它对电导率的影响,可以判断糖尿病的状况。尽管人体血液电导率非常重要,但由于测量方面存在困难,人们对血液电导率的...
【关键词】血液发电,电导率,新型芯片
大麦和甜菜制成的“塑料”能完全降解()
【摘要】 6月24日,科技日报讯,据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网站6月18日报道,该校科学家利用大麦淀粉与甜菜废料中的纤维,研制出一种环境友好、可100%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等领域。研究人员希望这一材料能助力遏制塑料污染,同时减轻塑料生产对气候的影响。研究人员介绍,他们创造的新型生物材料基于改性淀粉,比目前的生物塑料更坚固、更防水,而且能在2个月内100%生物降解,微生物能将其转化为堆肥。现有生物塑料由生物衍...
【关键词】纤维,塑料,完全降解
两种液态金属间热电效应首次测到()
【摘要】 6月14日,科技日报讯,来自法国索邦大学的3名物理学家,在室温下将两种类型的液态金属放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热梯度处理,首次成功观测到两种液体材料之间的热电效应。这一最新研究有望对新型电池的开发产生影响。热电装置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反之亦然。研究人员已在两种固体之间,以及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交界处观测到这种热电效应。此前两种液体之间的热电效应从未被观测到。
【关键词】液态金属,热电效应,测到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获极大提升,或对光伏技术产生重要影响()
【摘要】 6月14日,科技日报讯,当地时间13日,《科学》杂志封面发表一项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将甲脒碘基钙钛矿(FAPbI3)合成为超稳定、高品质光伏薄膜的方法。在85℃的温度下,经过1000多个小时运行,FAPbI3太阳能电池的整体效率下降幅度不到3%。研究人员表示,新方法实现了迄今最佳稳定性能,关键是在FAPbI3前驱体溶液中添加了一些二维(2D)钙钛矿。这些钙钛矿可作为模板,引导块状或3D钙钛矿的生长,为晶格结构...
【关键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伏
科学家用AI造出最强铁基超导磁体()
【摘要】 6月14日,科技日报讯,英国和日本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成功制造出世界上已知最强的铁基超导磁体。最新研究有望促进新一代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未来电气化运输技术的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亚洲材料》杂志。超导磁体不仅能用于MRI机器,对癌症进行成像,而且对电动飞机和核聚变至关重要。第一批铁基超导磁体于10多年前问世,但其产生的磁场不够强或不够稳定,无法广泛使用。而新的铁基超导磁体更容易使用...
【关键词】AI,铁基,超导磁体
激光修复新法可使材料强度翻倍()
【摘要】 6月14日,科技日报讯,俄罗斯研究人员基于激光热机械修复纳米孔和纳米裂纹的物理机制,开发出一种新的激光加工方法,可使航空航天、核能和医疗行业的材料强度提高一倍以上。俄罗斯国家研究型技术大学莫斯科国立钢铁合金学院物理系副教授萨夫罗诺夫称,新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它的选择性,因为它只对有缺陷的区域起作用,而不影响材料的正常部分。该方法同时增加了材料的硬度和黏度,让材料变得更耐用,且不易碎。研究表明,经过激...
【关键词】激光修复,材料,强度
3D打印出百微米级“光子灯笼”()
【摘要】 6月5日,科技日报讯,据4日《光科学与应用》杂志报道,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并演示了一种独立式微型“光子灯笼”空间模式复用器。这种微型“光子灯笼”采用激光直写3D纳米打印技术制造而成,可直接应用于光纤尖端。“光子灯笼”是一种将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优势特点相结合的新型光子器件,应用在天文光子学、光纤通信模分复用、光纤激光模式控制等领域。“光子灯笼”极大地提升了光纤通信...
【关键词】3D打印,百微米级,光子灯笼
有效解决碳酸盐堵塞,新型高能效全固态钠空气电池问世()
【摘要】 5月31日,科技日报讯,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高容量、高效率的全固态钠空气电池,无须特殊设备就能可逆地利用钠(Na)和空气。蓄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绿色技术中具有广泛应用。“金属—空气电池”被称为下一代高容量蓄电池,可从地球上的氧气和金属等丰富资源中获取电力。但金属和氧气反应的副产品中有碳酸盐,会堵塞反应通道,阻碍氧气进一步反应,从而影响了电池效率。为解决这个问...
【关键词】碳酸盐堵塞,钠,空气电池
欧盟正式通过《净零工业法案》()
【摘要】 5月30日,化工新材料讯,欧盟理事会5月27日消息:当日,欧盟理事会批准了旨在增加绿色技术欧盟本土产能的《净零工业法案》,标志着该法案正式通过。法案提出了两大指示性指标:一、到2030年欧盟本土净零技术(如太阳能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热泵)制造产能达到部署需求的40%;二、到2040年欧盟在这些技术上达到世界产量的15%。法案规定了增加绿色技术投资的多项举措,包括简化战略性项目的许可程序、利用公共采购和可再生能源...
【关键词】欧盟,工业法案,绿色技术
首个室温拓扑量子模拟器问世,有助研究物质和光的基本性质()
【摘要】 5月28日,科技日报讯,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制造出首个在室温下运行的强光物质相互作用拓扑量子模拟器,其宽度与人类发丝相当。这一装置将帮助物理学家研究物质和光的基本性质,支持从医学到制造业等诸多领域高效激光器的开发。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24日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这种装置由一种称为光子拓扑绝缘体的特殊材料制成。光子拓扑绝缘体可引导光子到达材料内部专门设计的界面,同时还可以防止这些光子通过材料...
【关键词】拓扑,量子,模拟器
二维材料可在室温下保存量子信息()
【摘要】 5月22日,科技日报讯,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科学家首次发现,层状二维材料六方氮化硼(hBN)中的“单原子缺陷”可以将量子信息在室温下保留几微秒。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能够在环境条件(室温)下拥有量子性质的材料十分罕见,此次发现还凸显了二维材料在推进量子技术方面的潜力。在hBN中,单一的“原子缺陷”在环境条件下表现出自旋相干,并且这些自旋可以用光来控制。自旋相干性...
【关键词】二维材料,量子信息,保存
掺杂空气可让有机半导体更导电()
【摘要】 5月21日,科技日报讯,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在空气作为掺杂剂的帮助下,可让有机半导体变得更具导电性。林雪平大学副教授西蒙娜·法比亚诺表示,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影响有机半导体的掺杂方式。新方法中所有组件都是实惠的、容易获得的,而且对环境友好,这是未来可持续电子产品的先决条件。有机半导体可用于数字显示器、太阳能电池、LED、传感器、植入物和能量存储等领域。为了提高导电性和改善半导体性能...
【关键词】空气,有机半导体,导电
新型声学材料让无线设备更小更高效()
【摘要】 5月13日,科技日报讯,据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怀恩特光学科学学院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出一种能够操纵声子的新型合成材料。这种材料被认为是声学应用中的一次重大突破。研究人员将高精度半导体材料和压电材料相结合,成功地在声子之间产生了非线性相互作用。这一成果与之前的声子放大器技术相结合,为智能手机和其他无线数据发射器等设备实现更小、更高效、更强大的性能提供了可...
【关键词】声学材料,无线设备,高效
新方法制氢,铱使用量减少95%()
【摘要】 5月13日,科技日报讯,5月10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可持续资源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不改变氢气产生速度的情况下,将反应所需的铱减少了95%。这一突破或有助提高生产“绿氢”的能力。该研究是通过将锰和铱相结合来实现的。研究人员将单个铱原子散布在氧化锰上,避免它们彼此接触。此时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中的氢气生成速度与单独使用铱时相同,但铱的用量减少了95%。研究发现,使用新催化剂,可以...
【关键词】制氢,铱,用量减少
可拉伸电子皮肤实现稳定压力传感()
【摘要】 5月6日,科技日报讯,现有的电子皮肤会随材料拉伸而降低传感精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可拉伸电子皮肤,解决了这项新兴技术的一个主要难题。这种电子皮肤很有弹性,为机器人和其他设备提供类似人类皮肤的柔软度和触摸灵敏度,有助其执行需要极高精度和控制力的任务。研究人员表示,电子皮肤就像人类皮肤一样可以伸展和弯曲,以适应人们的运动。新开发的电子皮肤无论拉伸到何种程度,其压力反应都...
【关键词】可拉伸,电子皮肤,压力传感
量子模拟突破:原子间距缩小至50纳米()
【摘要】 5月7日,科技日报讯,利用量子模拟器将原子尽可能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有助科学家探索奇异物质状态,构建新型量子材料。传统上,这些模拟器捕获原子的间隔至少为500纳米。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突破了这一限制,将原子间距离缩小到原来的1/10,相距仅50纳米。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关键词】量子模拟,原子间距,缩小
科思创全生物基苯胺工厂投入运营()
【摘要】 5月6日,天天化工网讯,根据科思创最新披露显示,科思创已成功开发出一种完全基于植物生物质生产苯胺的新工艺,这是全球首次不依赖石油作为原料生产这一化学品,科思创已经建成一座中试工厂,该工厂已于今年2月在德国投入运营。苯胺是广泛应用的基础化工原料,在聚氨酯、涂料、医药等领域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生产方法是以石油中提取物——苯,作为原料经过硝化、加氢生产。科思创主要使用苯胺来生产MDI,全球每年苯胺消...
【关键词】科思创,生物基,苯胺
美国研发新型量子光伏电池材料平均光伏吸收率达80%()
【摘要】 4月16日,能源圈讯,据能源圈从外媒获悉,美国利哈伊大学(Lehig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日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宣称,他们开发了一种新的薄膜光伏电池吸收材料,据称这种材料的平均光伏吸收率为80%,其外量子效率(EQE)为190%。外量子效率(EQE)是光伏电池收集的电子数量与入射的光子数量的比率。它定义了光伏电池将光子转化为电流的能力。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Chinedu Ekuma在一份声明中说:“在传统的光伏电池中,最...
【关键词】美国,电池材料,光伏吸收率
光捕获材料生产工艺改进后性能大幅提高()
【摘要】 4月26日,科技日报讯,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找到一种方法,只需简单调整光捕获材料的生产工艺,就能使材料性能大幅提高。科学家一直在开发低成本的光捕获半导体,这种材料利用太阳能为设备提供动力,将水转化为清洁的氢燃料。目前有一种氧化铜半导体材料,价格便宜、储量丰富且无毒,但其性能远不及占据半导体市场主导地位的硅材料。为使氧化铜比现有光伏材料更具竞争力,研究人员需要对其...
【关键词】光捕获材料,改进,性能提高
消息称苹果Apple Watch未来用新材料让逻辑板更薄,腾出空间整合更多传感器()
【摘要】 4月25日,新浪科技讯,DigiTimes近日发布报道,称苹果Apple Watch未来至少有1款机型会采用树脂涂布铜皮(RCC)。苹果未来的Apple Watch采用RCC材料之后,可以提高耐用性和防水性,但最关键的一个优势是可以实现更薄的逻辑板,腾出更多的空间留给其它组件,意味着Apple Watch可以整合更多的传感器或者更大的电池。
【关键词】Apple,Watch,新材料
纳米缝合让复合材料更轻更坚韧()
【摘要】 4月19日,科技日报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证明,他们使用新开发的纳米缝合方法可防止复合材料层之间的裂纹扩展。通过在复合材料层之间沉积化学生长的“碳纳米管森林”,微小而密集的纤维将各层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就像超强的尼龙搭扣一样,防止各层剥落或剪断。为了节省燃料并减少飞机排放,研究人员正在寻求用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更轻、更强的飞机。这些复合材料由嵌入聚合物片材中的高性能纤维制成,片材可堆叠压制成一种多...
【关键词】纳米缝合,复合材料,坚韧
巴斯夫涂料业务部面向亚太修补漆市场推出新一代清漆和底漆()
【摘要】 4月16日,新材料网讯,巴斯夫涂料业务部现推出全新生态高效型清漆和底漆产品系列,不仅品质更佳、效率更高,亦有助于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巴斯夫希望借助这一全面的产品组合,帮助汽车维修站提高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这些新产品已获得全球领先的汽车主机厂认证,彰显绝佳的可持续性和技术质量。巴斯夫生物质平衡法采用可再生原料替代化石原料,有效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公司通过全程封闭式监管和独立认证,确保...
【关键词】巴斯夫,涂料业务,修补漆
“元流体”能通过编程改变性质,弹性、黏度均可调节()
【摘要】 4月15日,科技日报讯,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编程的“元流体”,其弹性、黏度、光学特性等性质均可调节,甚至能在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之间转换。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这种创新超流体被称为“元流体”,使用了微型弹性球体(50~500微米之间)的悬浮液,球体在压力下会弯曲,从根本上改变流体的性质。元流体可用于液压执行器、程序机器人、根据冲击强度消散能量的智能减震器,以...
【关键词】元流体,改变性质,可调节
新材料大幅提升太阳能电池量子效率()
【摘要】 4月11日,科技日报讯,据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报道,美国理海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材料,可大幅提高太阳能电池板效率。使用该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原型表现出80%的平均光伏吸收率、高光生载流子生成率以及高达190%的外量子效率(EQE)。这一指标远远超过了突破硅基材料的肖克利-奎瑟理论效率极限,并将光伏量子材料领域推向新高度。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代表着在理解和开发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一次重大飞跃。...
【关键词】新材料,太阳能电池,效率
阿克苏诺贝尔在巴基斯坦投建的聚氨酯涂料工厂开业()
【摘要】 4月7日,新材料网讯,近期,涂料巨头阿克苏诺贝尔在巴基斯坦的费萨巴拉德的新工厂开业,截至2月底,阿克苏诺贝尔在该厂的耗资已达到26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02亿元),是截至目前阿克苏诺贝尔在巴基斯坦的最大的一笔投资。该工厂占地25英亩,拥有生产装饰涂料、木器饰面、汽车和特种涂料、卷材涂料和保护涂料的设施,旨在满足客户在装饰涂料和B2B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包括建筑、汽车修补漆、电子元件、家具、家用电器、体育器...
【关键词】阿克苏,巴基斯坦,涂料
日本企业中止中国PVDF扩产计划()
【摘要】 4月2日,化工新材料讯,3月27日,吴羽宣布,将中止中国EV电池材料(PVDF树脂)的增产计划,主要是因为美国IRA法实施后很难从中国出口电池材料至美国,加上该公司正扩增日本PVDF产能,根据其预估,日本工厂的增产计划已足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吴羽在中国江苏省常熟市的现有工厂主要生产供应中国及欧洲市场所需的PVDF。吴羽曾在2021年7月宣布,将投资180亿~200亿日元(约10亿人民币)在常熟市兴建新工厂、增产PVDF,新厂预计2024...
【关键词】日本,PVDF,扩产
玻色子基塔耶夫链的首个例子:新型拓扑超材料以指数级放大声波()
【摘要】 4月2日,科技日报讯,荷兰原子分子国立研究所科学家与来自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伙伴合作,创造了一种新型超材料,声波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其中流动。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机械振动放大形式,具有改进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潜力。这种超材料是“玻色子基塔耶夫链”(Bosonic Kitaev chain)的首个例子,其特殊性质源自其拓扑材料性质。
【关键词】基塔耶夫链,拓扑超材料,声波
石英玻璃激光冷却幅度创纪录()
【摘要】 3月27日,科技日报讯,人们通常将激光与材料加热联系在一起,如切割、钻孔、焊接,在金属或石制物体上进行精确加工。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激光辐射来冷却材料,如气体的多普勒冷却。然而,激光辐射也能使固体冷却。多年来,激光冷却石英玻璃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在2019年,来自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光学与精密工程研究所和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首次证明了掺镱(Yb)石英玻璃可以通过激光冷却。当时,只能从室温...
【关键词】石英玻璃,激光冷却,创纪录
研究人员开发出可生物降解微塑料,7个月内消失()
【摘要】 3月27日,新材料网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科研团队的新研究表明,他们开发的植物基聚合物即使被研磨成微塑料后,也能在7个月内完成生物降解。为了测试其生物降解性,该团队将他们的产品研磨成微粒,并使用三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来确认。测量结果表明,当放入堆肥中时,该材料正在被微生物消化。论文合著者、加州藻类生物技术中心主任Stephen Mayfield说:“这种材料是第一种被证明在使用时不会产生微塑料的塑料,也是不...
【关键词】生物降解,微塑料,植物基
合成新型极薄材料的方法问世()
【摘要】 3月18日,新材料网讯,二维材料非常薄,只有几个原子厚,具有独特的性质,使其在能量存储、催化和水净化等方面极具吸引力。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够合成数百种新型二维材料的方法。自从石墨烯被发现以来,有关极薄材料(即所谓的二维材料)的研究呈指数级增长。二维材料相对于其体积或重量具有极大的表面积,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物理现象和独特的性能,例如良好的导电性、高强度或耐热性,使得二维材料在基础研究和...
【关键词】极薄材料,二维材料,合成
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面世,有望促进生物医学等领域发展()
【摘要】 3月18日,科技日报讯,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术——卷对卷连续液体界面生产(r2rCLIP),其每天可打印100万个极其精细且可定制的微型颗粒。3D打印技术制造出的微颗粒广泛应用于药物和疫苗输送、微电子、微流体及复杂制造等领域,但大规模定制生产此类颗粒极富挑战。r2rCLIP是基于斯坦福大学迪西蒙尼实验室2015年开发的连续液体界面生产(CLIP)打印技术,CLIP可利用紫外线光照,将树脂快速固化...
【关键词】美国,3D打印,生物医学
印度材料研究战略需文化转型()
【摘要】 3月15日,今日新材料讯,印度致力于实现其技术目标,这为该国的材料科学界带来了独特的机会,以实现协同效应、重点突出、大规模就业和全球影响。然而,科学家需更自发地与工业界和政府的利益相关者,开展以目标为导向的合作。近日,印度科学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Arindam Ghosh & A. K. Sood,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上发表评论文章,材料研究将是印度技术任务的核心,但文化转型是必要的。印度正期待技...
【关键词】印度,材料研究,文化转型
瑞士材料所CEJ:绿色微流纺丝法制备PLA微纤维()
【摘要】 3月14日,新材料网讯,聚乳酸(PLA)纤维在医疗纺织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纺丝方法通常涉及使用高温或有毒的有机溶剂。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Empa)的王吴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瑞士苏黎世理工攻读博士学位,#CSC PhD scholarship)等人报道了一种PLA纤维制备的绿色策略,使用生物源绿色溶剂CyreneTM作为溶剂,结合微流体技术提供的精确和温和的纺丝条件,实现了在室温下制备负载蛋白质的高孔隙率P...
【关键词】瑞士,材料所,微纤维
美国聚酰胺生产商NYCOA启动了专用于长链尼龙产品的新聚合生产线()
【摘要】 3月6日,新材料网讯,作为向特种尼龙公司转型的一部分,美国聚酰胺生产商美国尼龙公司Nylon Corporation of America(NYCOA)扩大了产品范围并增加了新的生产能力。NYCOA推出了三种新型长链尼龙,并在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现有总部启动了新的聚合生产线。该公司将于5月6日至10日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奥兰治县会议中心举行的NPE 2024上讨论最新进展。
【关键词】美国,聚酰胺,尼龙
新型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能效创纪录()
【摘要】 3月6日,科技日报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第一太阳能欧洲技术中心科学家携手,研制出一款新型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其能源转换效率高达23.64%,创下同类太阳能电池能效新纪录。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太阳能电池的部署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2022年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电力超过6%。晶硅是太阳能电池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目前由晶硅制成太阳能电池最多可将逾22%的阳光转化为电力,这种太阳能电池成本低廉且性能比较稳定。...
【关键词】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能效
哈佛大学新工具可精确检测超导体特性()
【摘要】 3月5日,科技日报讯,据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的论文,美国哈佛大学开发了一种精准测量超导体的基础工具。他们创造性地将量子传感器集成到标准的压力感应设备中,从而直接读出加压材料的电和磁性质。氢在压力下的表现很奇怪。理论预测,这种通常是气态的元素在100多万个大气压的压力下,会变成金属,甚至还会变成超导体。科学家一直渴望了解超导富氢化合物(称为氢化物)并最终将其用于实际,包括悬浮列车、粒子探测器等...
【关键词】美国,超导体,特性
研究前沿:超材料-光子团簇()
【摘要】 2月29日,今日新材料讯,在量子计算和其他未来技术,量子纠缠Entanglement是关键资源。多维光子图态(如团簇态)具有特殊的纠缠结构,有望成为量子计量、安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宝贵资源。然而,迄今为止,多维光子团簇态photonic cluster state的产生依赖于概率方法,这限制了典型光学产生方法的可缩放性。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Vinicius S. Ferreira等,在Nature Physics上发文,提出了在微波领域资源有效方案的实验实现...
【关键词】美国,超材料,光子团簇
通过建模量身定制:三维打印让义眼更逼真更自然()
【摘要】 2月28日,科技日报讯,《自然·通讯》2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更快捷、耗费人工更少的技术,能通过建模和三维(3D)打印为人们“量身定制”更加逼真的义眼。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技术生产的义眼外观更自然,适配度更好。全球约有800万人佩戴义眼,义眼的真实复原度对于心理认同和外在相貌都很重要。不过,目前生产定制义眼的工艺很耗时,而且需要技艺高超的工人为每位患者手工制作。一般来说,整个过程需要耗费8个多小时,即...
【关键词】建模,三维打印,义眼
首次人体受控临床试验证实,石墨烯纳米材料可安全开发()
【摘要】 2月20日,科技日报讯,石墨烯在2004年首次被分离出来,具有超薄、超强、超柔韧等特性,被誉为“神奇”材料。其可能应用于电子产品、手机屏幕、服装、油漆和水净化等领域。此外,科学家还在积极探索石墨烯在针对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例如将其制成可植入设备和传感器。然而,在医疗应用之前,所有纳米材料都需要测试是否有任何潜在的不利影响。近日,英国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重要的发现:首次人体严格受...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材料,临床试验
半球形光伏电池大幅提高能效,有望为可再生能源技术开辟新应用领域()
【摘要】 2月20日,科技日报讯,在追求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寻求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至关重要。有机光伏电池因其灵活性和成本效益而成为传统硅基电池的潜力替代品。然而,优化其性能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土耳其阿卜杜拉·居尔大学研究人员开创性地重新设计了有机光伏电池的结构,赋予其半球形的外壳,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吸收和角度覆盖率。与先前报道的半圆柱壳设计相比,半球形壳结构也成为明显的“领跑者”。它拥有TE偏振的光...
【关键词】光伏电池,可再生,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