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在山东并网发电(2024-07-05)
【摘要】 7月5日,齐鲁壹点讯,7月2日,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在山东烟台正式并网发电,翻开了山东光伏发展“向海图强”的新篇章。该项目位于山东省莱州湾海域,总用海面积约6.44平方公里,规划容量40万千瓦,首批并网1.2万千瓦,是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项目全部投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6.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4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
【关键词】海洋电力,海上光伏,绿色低碳
辽宁省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并网(2024-07-05)
【摘要】 7月5日,中国证券网讯,7月1日,中国华能集团大连庄河20万千瓦平价海上风电项目首批风机成功并网,实现了辽宁省“平价”海上风电“零”的突破。该项目位于大连庄河市石城岛东部海域,计划安装25台8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建设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基建管理模式,相关建设技术先后取得十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创新建成全国首个装载单主变轻量化集成式海上升压站,建设周期得以大幅缩短,设备造价显著降低。项目上网电价为平价,即...
【关键词】辽宁省,海上风电,平价
我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2024-07-04)
【摘要】 7月4日,人民网讯,近日,全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的海上风电场——三峡集团漳浦二期海上风电场全部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型化发展实现新突破。三峡集团漳浦二期海上风电场位于福建省漳浦县海域,距离海岸线约30公里,总装机容量达400兆瓦,是我国首个全部采用13兆瓦及以上超大单机容量风机的海上风电场,其中批量化应用了6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关键词】海上风电,大型化,超大容量
我国海洋平台导管架关键设备国产化取得新突破(2024-07-04)
【摘要】 7月4日,新华社讯,7月2日,在珠江口盆地,随着最后一根钢桩打入海底,西江30-2B钻采平台导管架海上安装工作全部完成。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实现海洋平台导管架关键设备全面国产化,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国产化进入全新阶段。西江30-2B平台导管架为8腿12裙桩固定式平台导管架,共设有5个水平层,工作水深约98米,导管架高达111米,通过12根139米长的钢桩牢牢固定在海底,总重量约11500吨。
【关键词】海工装备,导管架,国产化
“三航造”国内首艘自主研发110米旋转式打桩船“三航桩22”顺利吉水(2024-07-03)
【摘要】 7月3日,中国水运网讯,6月30日,由中交三航局投资建造的110米架高旋转式打桩船“三航桩22”在江苏扬中顺利吉水。该船船长99米,船宽34米,型深7.2米,满载设计吃水4米,桩架高度110米,满足桩重150t的沉桩要求,起重机最大吊重800t@40米,有效沉桩95米+水深,最大植桩外径3米,通航高度小于47米。该船适用于近海、沿海、遮蔽海域等区域的打桩作业和拖航调遣;满足国际近海航区无人拖航调遣要求;设置精度为厘米级的卫星定位系...
【关键词】海工装备,旋转式,打桩船
亚洲旗舰邮轮MSC“荣耀号”深圳首航(2024-07-03)
【摘要】 7月3日,中国水运网讯,6月29日,全球第三大邮轮品牌MSC地中海邮轮旗下17.2万吨MSC“荣耀号”(MSC Bellissima)首次靠泊深圳邮轮母港。当日,MSC“荣耀号”载着约4000名宾客前往大湾区首航季的首个目的地——香港,恢复华南地区国际邮轮母港运营。MSC“荣耀号”于2019年下水,是MSC地中海邮轮斥巨资打造的“传奇”级邮轮,代表了全舰队的最高品质和标准,还是2024年整个亚洲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大型豪华邮轮。该船最大载客...
【关键词】国际邮轮,旅游,入境免签
武昌造船建造“中国渔政32579”轮顺利离厂(2024-07-02)
【摘要】 7月2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30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武昌造船为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建造的“中国渔政32579”轮顺利离厂。该船型为钢铝复合结构,总长53米,型宽7.8米,型深4米,采用通长甲板、双机、双轴、双桨双舵直线推进方式。该船引入国内外多项先进技术,配置综合信息化系统,包括通信导航系统、执法取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及无人机系统等。在执行渔政巡航、监管和现场协调指挥等使命任务时,...
【关键词】海洋装备,海上执法,海上抢险
“格盛1号”养殖平台交付投产(2024-07-02)
【摘要】 7月2日,南方日报讯,6月29日,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交付暨投产仪式在珠海桂山蜘洲岛海域举行,该平台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旗下珠海格盛科技设计并投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格盛1号”养殖平台长86米,宽34米,高16米,工作吃水10.5米,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渔业操作平台800平方米,海钓平台240米,80米靠船泊位2个,30米靠船泊位2个,全回转伸缩臂吊机2台,日产10吨海水...
【关键词】海工装备,养殖平台,海洋牧场,广东珠海,深远海养殖
全国首个石油平台海洋生态气象观测站落地天津(2024-07-01)
【摘要】 7月1日,新京报讯,近日,由天津市气象局与天津大学联合建成的全国首个石油平台海洋生态气象观测站落地渤海埕北A平台国家基本气象站,为有人值守的海洋生态气象观测站。该站位于渤海西部,开展渤海海洋生态系统温度、湿度、辐射、三维超声风速、水汽通量等要素的高频观测和实时传输。天津市气象局将依托该站的监测数据,深化对渤海湾海洋生态健康、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海洋碳汇变化机制及气候变化影响等核心生态问题...
【关键词】海洋观测,海洋生态气象,海洋碳汇
我国首开北极航线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业务(2024-07-01)
【摘要】 7月1日,新华社讯,日前,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首次开通北极航线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业务。北极航线海上安全信息播发业务所提供的内容,由天津海岸电台和天津海洋中心气象台联合制作研发,通过融合风云气象卫星以及多种气象遥测遥感卫星数据,结合北极航线实际需求,对白令海峡、德米特里?拉普捷夫海峡、维利基茨基海峡、喀拉海峡等重点海域的海冰密集度以及气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形成北极海冰实况分布和气象预报解析报文...
【关键词】北极航线,航海保障,海洋通信
我国承建的最复杂国际海上油气工程项目开工建造(2024-06-28)
【摘要】 6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26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承建的卡塔尔ISND5-2项目在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开工建造。卡塔尔ISND5-2项目由卡塔尔能源公司投资开发,项目位于阿拉伯湾卡塔尔半岛以东80公里,最大水深约35米,项目工作范围包括3座重约1300吨的井口平台、9条海管、5条脐带缆、4座水下橇块的设计、采办、建造、运输、安装、调试以及在役平台设施的改造工作,项目整体工期为43个月,合...
【关键词】海洋油气,海工装备,海油工程
我国海上首个超深大位移井项目全面投产(2024-06-28)
【摘要】 6月28日,新华网讯,6月27日,中国海油宣布,全资拥有的我国海上首个超深大位移井项目——恩平21-4油田全面投产,高峰日产轻质原油可达740吨。恩平21-4油田位于深圳西南方约200公里的海域,平均水深约89米,属于小型砂岩边际油田。恩平21-4油田储量规模较小,若采用常规技术开发,经济效益低。中国海油对其进行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依托8公里外的恩平20-5无人平台,实施2口超深大位移井,经济高效地开发油气资源,预计到2025...
【关键词】海洋油气,南海东部,油田投产,高效开发
琼海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2024-06-27)
【摘要】 6月27日,海南日报讯,近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24年琼海市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潭门、长坡海域开展。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斑节对虾131.68万尾、青石斑鱼27.03万尾、紫红笛鲷57.88万尾、文蛤69.23万尾,放流品种均为琼海本地物种、经济性品种。此次增殖放流结束后,技术支撑单位会在2~6个月对该批次投放的鱼虾贝类进行重新捕捞,测量体长体重后出具增殖放流评估报告,向群众公示本次放流成果。<...
【关键词】海南琼海,海洋渔业,增殖放流
中国首次实现5G网络海上规模化连续覆盖(2024-06-27)
【摘要】 6月27日,中国青年网讯,6月26日,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正式投入运行。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联合山东、辽宁海事机构和山东移动、辽宁移动等移动通信运营商,开展基站补点和网络优化工作,利用5G技术,实现辽鲁航线海域网络全域覆盖。现场测试结果显示,目前辽鲁航线海域已实现5G网络全域覆盖,覆盖海域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未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还将联合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海事机构和相关区域移动通信...
【关键词】海洋通信,5G,辽鲁航线,全域覆盖
福建平潭口岸首艘南太平洋岛国远洋渔船入境通关(2024-06-26)
【摘要】 6月26日,中国新闻网讯,6月25日,满载623.768吨冻鱿鱼的瓦努阿图籍千吨远洋渔船“海洋发展6号”靠泊平潭港金井码头。连日来,平潭港已相继迎来13艘远洋渔船入境,总货量达3561吨,包含冻鲐鱼、冻鸢乌贼、冻鲣鱼等渔获。为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全力保障远洋渔船快速通关,平潭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前与码头公司、远洋渔企和代理公司沟通协调,严格执行国际航行船舶“7×24小时”边检通关服务,确保船舶靠泊、卸载、转运顺畅进行。...
【关键词】远洋渔业,远洋渔船,返港
“海洋文化看泉州VR展馆”正式上线(2024-06-25)
【摘要】 6月25日,泉州网讯,6月21日,福建省海洋文化嘉年华在泉州晋江举行,由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泉州晚报社泉州网承建的“海洋文化看泉州VR展馆”正式上线。“海洋文化看泉州VR展馆”是泉州首个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线上展馆,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借助航拍、短视频、全景VR、倾斜摄影建模、云展厅虚拟交互等技术,聚焦泉州湾,融入福船、蟳埔女、惠安女等泉州元素,构建了走读、飞阅、瞰看泉州湾三大系列,呈现了泉州恢弘壮阔...
【关键词】福建泉州,海洋文化,品牌建设
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完成升级(2024-06-25)
【摘要】 6月25日,福州新闻网讯,近日,全国首台半潜式渔旅融合深海养殖装备“闽投1号”完成升级。“闽投1号”总长92米、宽36米、高27米,养殖水体约6.3万立方米,预计可年产优质大鱼600吨,年产值达1亿元。该平台配套海景客房、智能会议室、海上餐厅、亲水平台、露天水吧、智慧渔业体验中心、休闲垂钓区、海洋文创天地等,此次在内装与外板等进行全面升级,为游客提供更舒适、贴心的海上休闲度假体验。同时,平台新增水上视频监控、水...
【关键词】海洋装备,深海养殖,渔旅融合
我国近海智能消防拖船无人化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24-06-24)
【摘要】 6月24日,国资委网站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704研究所在上海长兴岛园区“无人船远程控制中心”成功开展船舶远程遥控航行与消防演示试验。本次仅用4天时间完成了目标船舶“东海救151”号的远程遥控系统加装与测试工作,试验过程中,“东海救151”号船长在该中心对远在160公里外舟山海域的“东海救151”号进行远程遥控航行、自主航行、远程消防炮控制、自主消防等功能试验,试验进展顺利,结果达到预期。
...
【关键词】远程遥控,无人化,技术突破
我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累产原油突破1亿吨(2024-06-24)
【摘要】 6月24日,工人日报讯,6月23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绥中36-1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于1993年投产,高峰年产原油超500万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目前拥有24座海上平台、545口油水井,日产原油超8900吨,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的主力油田。绥中36-1油田二次调整项目是目前我国海上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二次...
【关键词】海洋油气,自营油田,累产超亿吨
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2024-06-21)
【摘要】 6月21日,人民日报讯,6月16日,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深中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起自深圳机场,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与南中高速(南沙—中山)连接,在中山马鞍岛与中开高速(中山—开平)对接。项目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是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工程相继在超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离岸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建设关键技术、跨海交通...
【关键词】海洋工程建筑,跨海集群工程,粤港澳大湾区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建成投产(2024-06-21)
【摘要】 6月21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20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在天津投产,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完井工具制造产业全面走向智能化,对提高复杂构造油气田生产效率、缩短油气田建设时间、延长油气田开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完井是钻井作业的最后环节,是确保油气顺利流出地下岩层、输送至地面采集的关键工程技术。完井工具能够根据油气层地质特性,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口之间的合理连通渠道,保障井下...
【关键词】海洋油气,完井工具,高端制造
浙江省海上风电产业联盟成立(2024-06-20)
【摘要】 6月20日,海洋知圈讯,6月19日,浙江省海上风电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该联盟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浙江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远景能源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为自发成立的非营利性共同体联盟,致力于搭建浙江海上风电产业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引导推动业务合作、联合创新和产业链协作,加快海上风电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浙江海洋经济...
【关键词】浙江省,海上风电,交流合作平台
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贯通(2024-06-20)
【摘要】 6月20日,中国新闻网讯,6月19日,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焊接完成,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黄茅海大桥实现合龙,标志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线贯通。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项目路线全长约31公里,海域段长度约15公里,设置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2座主桥,其中高栏港大桥已于2024年3月20日合龙。黄茅海大桥跨越黄茅海海域的两条航道,采用3塔2跨的...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工程建筑,跨海通道
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山东胶州湾站(海洋)揭牌(2024-06-19)
【摘要】 6月19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山东胶州湾站(海洋)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行。山东胶州湾站(海洋)以胶州湾为中心,在该湾及邻近海域,重点针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演变、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等核心生态问题开展综合监测。该站还围绕气候变化、生态灾害等生态质量高风险因素进行专项监测,并结合遥感监测验证,展开生态系统演变、生态系统健康、生态质量等专题研究。
【关键词】山东青岛,海洋生态,海洋监测
中船广西“国湛”平台改造项目即将启动(2024-06-19)
【摘要】 6月19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15日,中国船舶集团广西造船有限公司(简称“中船广西”)负责改造的海工平台“国湛”号,在5艘大马力拖轮的严密维护下,顺利抵达钦州港区中船广西码头。该平台是由全球首座R-550D自升式钻井平台改造的新型自升式修井平台,平台总长97.95米,型宽79.55米,型深8.23米,作业水深超120米,钻深超9000米。该平台拥有三条三角形桁架桩腿,桩腿全长170.22米,由下端的桩靴支撑,并配套铝制直升机平台,具...
【关键词】海工装备,高性能,海洋石油开采
山东省海洋领域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花落青岛(2024-06-18)
【摘要】 6月18日,半岛都市报讯,近日,山东省海洋领域首张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花落青岛市属国企——青岛国实集团,这标志着青岛市在海洋领域数据知识产权工作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实集团此次申请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数据集为“水下声场目标识别数据”和“山东半岛地波雷达监测数据集”,分别汇集了多种商船、客船的声音数据及海洋高分时空分辨率流向流速数据。
【关键词】山东青岛,海洋数据,知识产权
湖南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关键装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2024-06-18)
【摘要】 6月18日,中国新闻网讯,6月17日,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关键装备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在湖南大学通过综合验收。该项目针对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3000米至6000米深海硫化物和多金属结核矿物的探、采、集、输作业需求,研制了全球首台智能电驱动深海重载采矿车辆平台、多点位移动式钻探取样装备、光纤地震拖缆系统,以及海洋地震电磁联合勘探装备、沉积物原位测试装备、多级输送泵管、深海采...
【关键词】海工装备,深海矿产,资源开采
亚洲最大海工驳船四期改造工程完美收官(2024-06-17)
【摘要】 6月17日,国际船舶网讯,6月15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无动力甲板驳船“海洋石油229”轮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所属文冲修造圆满完成四期改造工程。“海洋石油229”号由青岛北海造船建造,于2008年交付。此前,为完成南海油气开发的重点项目陆丰15-1、陆丰12-3、流花11-1等超深水导管架装船与运输工作等海上施工工程,文冲修造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对“海洋石油229”轮进行三期的适应性能力改造。此次四期改造主要完成220...
【关键词】海工装备,油气开发,文冲修造
海南:做好海岛要素保障,推动海洋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2024-06-17)
【摘要】 6月17日,央广网讯,6月13日,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海域海岛管理处处长朱耀强在“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上表示,海南坚持海洋资源管理制度集成创新,一是实施“云上选海”,将海域使用权上架“土地超市”,主动公开海域使用权相关信息,市场主体足不出户可清晰高效了解宗海信息,确定宗海后可向当地海域使用权审批部门提起用海申请,海域资源要素供给更加规范、便利。二是推行“净海出让”,推行...
【关键词】海南省,用海保障,海洋利用
福建成立首个海上风电安全联合体(2024-06-14)
【摘要】 6月14日,中国日报网讯,6月12日,《“莆海驭风”海上风电安全联合体创建协议》暨《“海峡清风”党建联盟创建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莆田海事局成功举行,标志着福建省首个海上风电安全联合体正式成立。该联合体采取“业务联合”与“党建联盟”双轨驱动模式,聚焦“共搭协商平台、共筑应急防线、共疏沟通渠道、共拥党建联盟、共办联合活动、共创特色品牌”六大工作任务,以“队伍建设机制、线上轮值机制、流动办公机制、议事协商...
【关键词】福建省,海上风电,安全保障
2024现代渔业技术论坛在广州举办(2024-06-14)
【摘要】 6月14日,广州日报讯,6月11日,2024现代渔业技术论坛在广州举办。此次论坛由广东科技报社联合广东省科普作家协会、广东水产学会、广东海洋学会、广东海洋湖沼学会主办,围绕“世界渔业看中国”的主题,聚焦智慧渔业、海洋牧场等前沿学科领域,国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碰撞智慧、分享观点,为广东省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论坛中,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张海发、中国科学院南海海...
【关键词】广东省,海洋渔业,技术论坛,智慧渔业,海洋牧场
浙江省成立海洋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2024-06-14)
【摘要】 6月14日,浙江日报讯,6月12日,浙江省海洋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由浙江大学与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共同发起,未来将为浙江省海洋科技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布局、重要政策制定等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可行性咨询建议;聚焦海洋智慧感知、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资源等产业重大突破方向,组织和指导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研发机构为依托,推动涉海科研团队与...
【关键词】浙江省,海洋科技,科技创新
深远海海洋牧场装备及海工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落户启东(2024-06-13)
【摘要】 6月13日,南通网讯,6月7日,深远海海洋牧场装备及海工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启东市行政中心举行。深远海海洋牧场装备及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将落户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项目总投资30亿元,规划用地约480亩(包括码头用的海域面积),岸线总长约365米。项目主要产品包括海上风电塔筒、管桩、导管架、深远海养殖网箱、深远海海洋牧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模块、漂浮式海洋工程装备。
【关键词】江苏启东,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广东省财政安排超40亿元助力打造“海上新广东”(2024-06-13)
【摘要】 6月13日,南方网讯,近日,从广东省财政厅获悉,2024年以来,广东财政统筹安排超40亿元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科技等重点工作。其中,统筹9.54亿元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以红树林保护修复、海岸线修复为主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以及海洋资源管理等工作,并指导湛江、深圳、茂名等地市的三个项目同时通过中央竞争性评审;设立20亿元现代化海洋牧场专项资金,对沿海渔港经济区、深远海养殖装备、海洋种业体...
【关键词】财政支持,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科技
上海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超9900亿元(2024-06-12)
【摘要】 6月12日,澎湃新闻讯,近日,上海市海洋局发布《2023年上海市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3年,上海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901.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4%,占同期上海地区生产总值的21.0%,占同期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0.0%。海洋产业发展方面,2023年,上海海洋油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等增长较快,分别实现增加值56.2亿元、0.8亿元、1047.1亿元、192.2亿元,同比分别名义增...
【关键词】上海市,2023年,海洋经济,较快增长
“蓝梦之歌”号邮轮开启上海母港商业首航(2024-06-12)
【摘要】 6月12日,中国新闻网讯,6月6日,耗资近2亿元人民币改造后焕新归来的中资邮轮“蓝梦之歌”号从上海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启航,开启上海往返日本福冈的5天4晚商业首航。“蓝梦之歌”号邮轮总吨位4.2万吨,最大载客量1580人。此次历经近3个月的改造,“蓝梦之歌”号以我国首个“海上乐活小镇”为主题,推出多条中长航线,还将推出国风音乐会、海上拳击赛、北海道猎枫之旅等特色主题线路,与多艘上海母港邮轮共同运营前往周边国家的...
【关键词】中资邮轮,商业首航,邮轮经济,上海
全国首笔海草床蓝碳意向认购在厦门签约(2024-06-11)
【摘要】 6月11日,厦门日报讯,6月7日,腾讯碳中和实验室和广西儒艮保护区举行海草床生态修复项目蓝碳生态系统碳汇意向认购签约仪式,儒艮保护区第一期28.12公顷的海草床修复项目自2018年11月30日以来产生的所有碳汇量,将全部由腾讯碳中和实验室意向认购。该海草床蓝碳项目依托BLUE-CARE项目(Blue Carbon Ecosystem Assessment,Restoration and Accounting Project,即“蓝碳生态系统的评估、修复及核算项目”)中,厦门大学陈鹭真...
【关键词】海洋碳汇,海草床,意向认购
《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发布(2024-06-11)
【摘要】 6月1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6月7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为1853.79亿吨,比2022年增加83.32亿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年海水冷却用水量超百亿吨。2023年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2956吨/日,比2022年增加165908吨/日。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
【关键词】海水利用,海水冷却,海水淡化,2023年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格盛1号”养殖平台顺利下水(2024-06-07)
【摘要】 6月7日,新华网讯,6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旗下珠海格盛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并投资建设的半潜桁架式深远海养殖平台“格盛1号”,在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顺利下水。“格盛1号”平台长86米,宽34米,高16米,工作吃水10.5米,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渔业操作平台800平方米,海钓平台240米,低温冷藏库140立方米,无人机起降平台1个,智能渔业管控系统1套,同时配备清洁能源发电、饲料存储、无...
【关键词】海工装备,深远海,养殖平台
2023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8万亿元,连续29年位居全国首位(2024-06-07)
【摘要】 6月7日,新华网讯,6月6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9%。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11.0%,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6个百分点。海洋产业发展方面,2023年,广东海洋制造业增加值为467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9%,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作用持...
【关键词】广东省,2023年,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