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拉开帷幕(2020-10-15)
【摘要】 10月15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日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拉开帷幕。2020海洋经济博览会以“开放合作、共赢共享”为主题,包括展会、论坛、线上线下活动等内容,一大批代表全球前沿技术的国之重器和科研成果将纷纷亮相。同日,海博会宏观论坛——2020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也在深圳开幕,论坛将围绕“海洋经济不同领域发展及其对中国经济的重要影响”“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
【关键词】海博会,后疫情时代,可持续发展
《2020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2020-10-15)
【摘要】 10月15日,自然资源部讯,日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了《2020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指数以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包含发展水平、发展成效和发展潜力三方面的29个三级指标。其中,发展水平主要反映海洋经济的规模、结构、效益和开放水平;发展成效主要反映海洋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对民生改善的影响;发展潜力主要反映海洋经济的创新能力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经测算,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34.3,比上年...
【关键词】海洋经济,平稳发展,实力增强
启东中远海运海工M022 ANNA NERY FPSO上部模块项目开工(2020-10-14)
【摘要】 10月14日,中国船舶网讯,10月12日,由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承接M022 ANNA NERY FPSO上部模块项目在分段工区举行开工割板仪式。该M022模块项目总重约7000吨,包含M05油处理模块,M07水处理模块、M34闭排罐撬块、M40&41燃气轮机模块,计划于2021年7月底到8月中陆续交付。该项目从合同生效到完整性交付的总周期为12个月,生产建造周期约九个月。M022模块项目母船即为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正在改装的FPSO项目“猎鹰”轮。该轮经过18天...
【关键词】海工装备,项目开工,海工改装
填补国际空白,哈工程团队成功研发“三合一”探海“神器”(2020-10-14)
【摘要】 10月14日,央广网讯,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李海森科研团队在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仪器专项支持下,联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26研究所历经12年的共同技术攻关,取得了多元海底特性共点同步多波束一体化声学探测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成功研发了国际上首款可同时探测海底地形、地貌与浅地层剖面,集三种功能于一身的探海“神器”——多元海底特性多波束一体化声学探测装备,并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海洋勘测,国际先进水平,声学探测装备
打破国外垄断,海上平台中国“芯”通过验收(2020-10-13)
【摘要】 10月13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中海油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三研究所联合研制的首台国产海上平台用25MW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通过了由国家能源局委托、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组织的首个国家能源局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验收。海上平台用燃气轮机作为平台的“心脏”,其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高效性直接影响着生产安全和开发效益。
【关键词】能源装备,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
专家热议空间海洋遥感技术与应用(2020-10-12)
【摘要】 10月12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办,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暨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2020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34所高校、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9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何宜军、航天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王丽丽、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研究员刘建强等分别作了题为《合成孔...
【关键词】空间海洋遥感,学科交叉融合,产品应用
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揭牌(2020-10-12)
【摘要】 10月12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在广东省广州市揭牌,重点实验室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同期成立,并召开了重点实验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第一届学术年会。会议期间,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特聘研究员、科研团队负责人和秘书分别受聘。在重点实验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听取重点实验室运行与发展工作报告、开放基金申报与评审情况,就开放基金资助规模与筹措渠道、科研...
【关键词】海洋探测,开放基金,科技创新
招商工业完成首艘VLGC双燃料改造项目“双子座”轮(2020-10-10)
【摘要】 10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10月3日,全球首例以LPG作为主机清洁燃料的双燃料改造项目84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船(VLGC)“BW GEMINI(双子座)”轮在招商工业孖洲岛基地顺利完工出厂。BW LPG在8月30日发布公告称,为应对即将到来的IMO排放规定,计划将旗下12艘VLGC改造成为能够使用LPG作为燃料的双燃料船。BW LPG双燃料改造项目是全球首个以LPG作为主机清洁燃料的项目,招商工业最终获得这份改装订单。每艘船改造成本月900到100...
【关键词】IMO排放,VLGC,船舶修造
全球最先进半潜式重吊生活平台从南通拖带出江(2020-10-10)
【摘要】 10月10日,龙de船人网讯,10月9日,在南通海事局海巡艇及6艘大马力拖轮的严密维护下,全球最先进半潜式重吊生活平台“CMHI-16301”缓缓离开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舾装码头,完成编队并开启拖航出江征程。该平台总长137.75米,型宽81.0米,型深12.0米,水面以上最大高度96.3米。本次拖带作业船舶编队总长度达399米,宽度达101米,吃水达10.5米,拖带宽度及作业难度双双刷新长江通航史以往记录。
【关键词】海工装备,拖带作业,信息化
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成立(2020-10-09)
【摘要】 10月9日,中国海洋网讯,9月29日,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推进海参绿色养殖,推动建立海参产业全程追溯体系,引领产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营养的高品质海参产品,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在大连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会员代表及嘉宾、专家参加会议,并举办了海参产业高端论坛。
【关键词】绿色养殖,海参产业,转型升级
台船建造台湾地区首艘大型风电安装起重船开工(2020-10-09)
【摘要】 10月9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30日,台湾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全回转大型起重船“Green Jade”号在台船高雄厂正式开工。该船为台船环海风电工程公司拥有,船长216.5米,船上可容纳160名船员,采用双燃料发动机,配置废热回收节能设备,搭载4000吨等级大型起重机、DP3动态定位系统,可载运并执行重型单桩与套筒式基础及大型风机等安装工程作业。“Green Jade”号计划于2022年第四季度完工交船,随后将陆续投入海龙及中能离...
【关键词】离岸风电,风电安装,台船环海
我国科学家首次完成深海采矿车与载人潜水器联合作业(2020-09-30)
【摘要】 9月30日,海洋知圈讯,9月28日,来自招商局工业集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及中天科技海缆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深海采矿联合实验团队共60人,搭乘“探索二号”科考船,完成深海采矿车与载人潜水器的单船首次联合作业试验。深海采矿车采用履带行走的方式,确保采样机能适应海底崎岖不平的地形,通过破碎头破碎并剥离富钴结壳矿石,利用泵吸方式将矿石收集至料仓;在分析深海底富钴结壳物理特性...
【关键词】深海采矿,自主研制,国产设备,海洋勘测
黄埔文冲建造中国首艘万吨级海巡船“海巡09”轮出坞(2020-09-30)
【摘要】 9月30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所属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中国第一艘万吨级海事巡逻船“海巡09”轮在文冲厂区成功出坞。“海巡09”轮由中国船舶集团所属的701研究所设计,是我国规模最大、装备先进、综合能力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海上执法公务船。该船总长165米,型宽20.6米,型深9.5米,设计吃水6.606米,设计排水量10700吨,设计装载状态下不低于25节,续航力在经济航速16节下不低于10000海里,在...
【关键词】深远海,装备先进,海上执法,海洋权益
海油工程完成万吨级半潜式储油平台船体建造(2020-09-29)
【摘要】 9月29日,信德海事网讯,9月28日,由我国自主建造的全球首个万吨级半潜式储油平台船体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建造完工。该船重约33000吨,长91.5米,宽91.5米,高59米,由“回”字形底浮箱和4个立柱组成,最大排水量11万吨。船体工程焊缝总长度60万米,使用电缆长度超800公里。项目涂装质量、精度控制等要求都非常苛刻,设计疲劳寿命要求最低为150年。该平台建成投产后,将服务于我国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开发...
【关键词】自主建造,全球首个,海工装备
海南自贸港首条洲际越洋航线开通运营(2020-09-29)
【摘要】 9月29日,信德海事网讯,9月28日,洋浦—南太—澳洲集装箱航线在洋浦小铲滩码头正式开通运营。该航线由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运营,目前投入2条1740箱位集装箱船,船舶班期密度为两周一班。航线途经中国香港、菲律宾宿务、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和莫尔兹比港,以及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和达尔文等港口,可为海南乃至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的椰子、原木、牛肉、矿产和生活快消品贸易提供快捷、高效的海上直航路径。
【点...
【关键词】集装箱航线,洲际越洋航线,对外开放
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落地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2020-09-28)
【摘要】 9月28日,中国海洋网讯,9月25日,中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签约揭牌仪式暨首次对接洽谈会在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举行。中心由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管理委员会、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及俄罗斯马林内特行业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建,首期按照“双向孵化”模式,分别在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国烟台市设立平台机构。
【关键词】区域合作,山东自贸区,海洋技术
中国船舶集团广西首个海上风电产业项目签约(2020-09-28)
【摘要】 9月28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4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船广西)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南翼项目在2020年“湾企入桂”推介会上成功签约。中船广西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南翼项目占地面积340亩,投资约15亿元,是中船广西公司与深圳赤湾胜宝旺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项目。项目主要建设10万吨级重力式码头两座、4万吨级滑道、2万吨级滑道及预制场地、结构车间、工艺管线车间(含集配场)、涂装车间、分段堆...
【关键词】海洋电力,海上风电,海工装备,产业基地
洞头获浙江海洋(湾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补助(2020-09-27)
【摘要】 9月27日,中国海洋网讯,9月24日,浙江省温州市发改委、温州市财政局联合发文,下达2019年度浙江省海洋(湾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方案,涉及资金8800万元。其中,洞头区获得1617万元资金补助。洞头区获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分别是新城二期河道景观工程、大门岛美岙至沙岙隧道及连接线工程、新城二期市政道路工程、元觉街道旧村搬迁安置房工程(元觉一期安置房)、海峡基地建设工程、状元岛河道水系工程、状元南片市政道路工程...
【关键词】浙江省,海洋经济,专项资金补助
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完成交付(2020-09-27)
【摘要】 9月27日,海洋知圈讯,9月26日,全国第一个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完成交付。“国鲍1号”深远海智能化海珍品养殖网箱于2018年由山东南隍城海洋开发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团控股的国有、村集体和民企合资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立项并开工建设,为我国首座坐底式深远海智能化海珍品养殖网箱。网箱长36米,宽36米,吃水21米。三个养殖区共悬挂36988个海珍品养殖笼,可年产优质海珍品70~120吨。“国鲍1号”搭载水质、气象、水...
【关键词】深远海,智能化,海洋渔业,海洋牧场
航通船业顺利交付“海洋地质二号”船(2020-09-25)
【摘要】 9月25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23日,航通船业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建造的“海洋地质二号”交船仪式在广州海鸥岛举行。“海洋地质二号”由航通船业建造的85米水下支持维护船改造而成,安装有150吨具有主动深沉补偿能力的海工吊机,可为其他科考船提供钻具、设备和物资补给,承担井场调查、对外消防、救援、安全守护及应急撤离等任务。改造后可搭载设备集装箱、冷链集装箱和住人集装箱等,进一步增强科考船人员换乘及食品补给能力...
【关键词】海工装备,多功能,海洋勘查
海南邮轮港口海上游航线试点经营许可证颁发(2020-09-25)
【摘要】 9月25日,中国水运网讯,9月23日,在海南邮轮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三亚市政府、星旅远洋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共同签署《2020-2021年度邮轮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向该企业颁发首张邮轮港口海上游航线试点经营许可证,将共同推动以三亚凤凰岛邮轮港为母港的海上游、境外游等精品邮轮旅游航线发展,探索邮轮旅游及配套产业深度合作,促进疫情重创下海南邮轮产业恢复发展,推动国际旅游消费...
【关键词】邮轮经济,星旅邮轮,经营许可
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2020-09-24)
【摘要】 9月24日,央广网讯,9月22日,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暨青岛国际海洋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以“线上+线下”的形式汇聚一堂,共同推进各国海洋领域的深度合作。借助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这个国际化平台,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双招双引”上再发力,24个重点项目在论坛上签约。其中,重点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451亿元,涵盖海洋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合作,一带一路
山东海洋经济团体联盟揭牌成立(2020-09-24)
【摘要】 9月24日,大众日报讯,9月21日,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海洋经济主管部门在青岛签署《胶东五市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国内第一家非营利性区域海洋经济团体联盟组织——山东海洋经济团体联盟揭牌成立。根据合作协议,胶东五市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共建开放合作平台、共建海洋要素市场、推进金融服务一体化、推进海洋科研服务一体化、推进滨海旅游一体化、搭建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加强海洋大数据公共...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共同体,竞争力提升
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移动式海洋地震仪“海豚”号完成海试(2020-09-23)
【摘要】 9月23日,海洋知圈讯,近日,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丁巍伟团队自主研发的“海豚”移动式海洋地震仪在南海圆满完成了海试工作。目前对地球深部结构的认识主要基于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由于一直缺乏海洋地震的观测,导致大片的海洋区域缺乏或者没有地震射线覆盖,极大地影响了对海洋之下深部结构的认识。为更好的对海域深部结构进行探测,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丁巍伟团队在“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的资助下,历...
【关键词】海洋勘探,海洋地震,地震台网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通过验收(2020-09-22)
【摘要】 9月22日,国际船舶网讯,9月14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通过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组织的专家验收。该基地以标准对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中心,通过创新协同工作机制,打造科研-标准-产业协同发展的服务平台。自2018年2月获批筹建以来,创新基地承担单位七〇四所严格按照筹建方案要求,全力推进创新基地建设,主要取得以下成效:凝聚了船舶行业主体力量,拓展了与南通、舟山...
【关键词】海工装备,标准国际化,成果转化
海洋二号C星成功升空,将构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2020-09-22)
【摘要】 9月22日,新华社讯,9月21日,海洋二号C星成功发射升空。海洋二号C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二颗业务卫星,国家航天局负责海洋二号C星工程组织实施管理,自然资源部为牵头用户部门,自然资源部所属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负责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运行。卫星在轨后,主要对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场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实时观测,并具备船舶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标测...
【关键词】海洋科技,海洋监测,海洋动力环境
振华海工集团启动离岸深水海鱼养殖平台科研项目(2020-09-21)
【摘要】 9月21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振华海工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召开2020年度公司科技研发项目《离岸深水海鱼养殖平台研究》启动会,旨在通过本次研发项目在现有“振渔1号”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一型适应离岸深水环境的新型海鱼养殖平台;在保证抗风浪抗台等安全性能的前提下,优化结构设计,改善鱼苗投放及鱼获捕捞流程,降低建造施工难度,进一步降低建造成本与运营成本。
【关键词】海洋科技,振渔1号,海水养殖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顺利投产(2020-09-21)
【摘要】 9月21日,中国海洋网讯,9月20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历时30个月建设,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顺利投产,7天后将外输第一船原油,高峰年产量可达420万方,是目前我国在南海开发产量最大的新油田群,可满足400多万辆家用汽车一年的汽油消耗。流花16-2油田群包括流花16-2、流花20-2和流花21-2三个油田,平均水深410米,创下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水深最深、水下井口数最多的纪录。该油田群是我国首个采...
【关键词】海洋油气,深水油田,中国海油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公布(2020-09-18)
【摘要】 9月18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农业农村部对外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名单中,山东省入选的渔港数最多,积米崖渔港、沙子口渔港、东营渔港等24个渔港入选。第二是广东省,博贺渔港、莲花山渔港、闸坡渔港等18个渔港入选。第三是浙江省,嵊山渔港、椒江渔港、温岭渔港等13个渔港入选。此外,海南省的崖州渔港、潭门渔港、港北渔港、乌场渔港,福建省的平海渔港、高崎闽台渔港,河北省的黑沿子渔港、...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港振兴,渔获物定点上岸,资源保护
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南极磷虾运输船顺利下水(2020-09-18)
【摘要】 9月18日,中集集团讯,9月17日,由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挪威阿克集团旗下阿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建造的南极磷虾运输船在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顺利下水。该船总长167.6米,型宽27米,型深18米,设计吃水7米,服务航速15节(27.78公里/时),入籍挪威船级社。主要用于南极捕捞作业区与南美港口之间磷虾产品运输、捕捞船燃油供应及工作人员轮岗运输。该船专为满足磷虾产品运输的独特需求而设计,拥有4个大容量货舱,总容积达4...
【关键词】南极捕捞,磷虾运输,燃油经济性
中海油宣布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并网发电(2020-09-17)
【摘要】 9月17日,新浪财经讯,9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该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江苏省附近海域,风电场中心离岸距离39公里,水深约12米。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00兆瓦,计划在海上建设67台风机,首批风机已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预计2020年底前全部投产,年上网电量达约8.6亿千瓦时,与同样发电量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可节约标准煤27.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7.1万吨。
【关键词】海上风电,并网发电,能源转型
中国银行境外成功发行中资首支蓝色债券(2020-09-17)
【摘要】 9月17日,海洋知圈讯,9月14日,作为境外资本市场活跃的可持续发展类债券发行人,中国银行在绿色债券基础上践行金融创新,境外成功定价发行双币种蓝色债券。蓝色债券指募集资金用于可持续型海洋经济项目的债券,是一种绿色债券。与海洋相关的可再生能源、污染防治、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环境可持续管理、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陆地与水域生态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适应等,属于可持续型海洋经济项目范畴。本次债券包括3年期5...
【关键词】金融创新,蓝色债券,海洋经济
江苏南通沿海风电智能监管平台上线投用(2020-09-16)
【摘要】 9月16日,中国水运网讯,9月15日,江苏南通海上风电智能监管平台正式上线投入使用,这是全国首个由海事部门自主研发的风电智能监管平台。该平台由南通海事局自主创新研发,通过动态感知、气象监测、视频监控、移动互联、智能分析等手段,实现实时掌握风电场施工作业中的船舶、人员信息以及环境安全信息,对参与施工、运维的船舶和周边船舶实施动态监控预警,对施工、运维作业过程进行综合管控的平台,可以清晰地显示各家风电场...
【关键词】自主研发,海上风电,风电监管
世界首座高铁跨海斜拉桥主塔封顶(2020-09-16)
【摘要】 9月16日,中国海洋网讯,9月15日,由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的新建福(州)厦(门)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主塔封顶。泉州湾大桥全长20.29公里,大桥有9公里跨越泉州湾中部海域,是世界首座设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铁跨海斜拉桥。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梁采用流线箱式结构,减少了复杂风环境下的风致振动,满足了跨海大桥通行高速铁路列车的技术要求。外观设计上,桥塔融入海洋元素,采用了贝壳形状曲线桥塔,兼顾结构合理和建筑美学。
...
【关键词】海洋建筑工程,跨海大桥,流线箱式结构
中海油新建25公里海底天然气管线投运(2020-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中海油在南海新建的25公里海底天然气管线——高栏支线顺利完成输气测试,正式投入运营。该管线起始于我国南海西部崖城13-1至香港的海底天然气管线694公里处,终点为广东省珠海市的南海东部油区高栏天然气处理终端,设计最大输气能力为40亿立方米/年,具备双向输气功能。
【关键词】海洋油气,海底管线,正式投运
我国海上首座大型稠油热采开发平台投产(2020-09-15)
【摘要】 9月15日,中国海洋网讯,9月14日,我国海上首座大型稠油热采开发平台——旅大21-2平台在渤海顺利投产。渤海油田数十亿吨的石油地质探明储量中,一半以上都是稠油,但每年超3000万吨的油气年产量中,热采稠油产量占比不足1%,将稠油储量变产量是实现我国海洋石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和资源保障。稠油油品粘度高、凝点高,流动性差且容易凝固,本次投产的旅大21-2平台主体热采区域稠油地层粘度均值接近3000毫帕/秒,开采出...
【关键词】海洋油气,稠油热采,填补空白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完成首个海底采矿船海损修理项目(2020-09-14)
【摘要】 9月14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承修的首个海底采矿船海损修理项目“泰鑫1”完工开航,标志着该2000万产值的大型修理项目圆满收官。“泰鑫1”采矿船因避台风遇险,在湛江海域搁浅并发生超过50%面积船底舱室破损进水,大量机电设备浸水。船东对此项目高度重视,对船厂的修船计划管理和质量控制严格,要求船厂给予修理工程安全更多保障。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充分理解船东对修理工程的要求和顾虑,充分组织调动资源支...
【关键词】海损修理,高附加值,特种船修理
“大湾区及其邻近海域冷泉系统生态过程与资源开发原理”首次科考任务圆满完成(2020-09-14)
【摘要】 9月14日,海洋知圈讯,9月12日,广州海洋实验室牵头的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大湾区及其邻近海域冷泉系统生态过程与资源开发原理”科考航次顺利返航,圆满完成2020年度海马冷泉地质与生态调查任务。同时,广州海洋实验室首批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院士团队项目“冷泉区甲烷渗漏的环境生态效应”也搭载本航次开展了冷泉环境相关的调查。本航次历时15天,通过ROV观测与取样、海洋生物调查、沉积物取样等调查手段,获...
【关键词】海洋科考,海洋生物,冷泉环境
渤船重工和七一六所签约建造海上移动试验平台(2020-09-11)
【摘要】 9月11日,中国海洋网讯,9月10日,中国船舶大船集团渤船重工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在葫芦岛签订了1艘海上移动试验平台建造合同。此次签约的海上移动试验平台建造价格6150万元(人民币),该船由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进行设计,建造周期为24个月。
【关键词】海工装备,平台建造,市场低迷
我国首个“人工下降流增氧示范工程”取得进展(2020-09-11)
【摘要】 9月11日,中国海洋网讯,近日,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在山东烟台养马岛附近海域,完成了人工下降流增氧装备及其海洋环境效应实验任务,标志着我国首个“人工下降流增氧示范工程”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全球近海底层水体低氧现象日趋频繁,对海岸线的渔业水产、居民生活和近海生态环境等构成严重威胁,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2019年起,海洋学院樊炜副教授团队积极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美丽中国”...
【关键词】海洋牧场,低氧灾害,海洋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