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开工(2021-01-05)
【摘要】 1月5日,中国水运网讯,1月4日,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沪东中华新厂区)建设全面启动。沪东中华新厂区选址位于上海长兴岛南岸沿线,整体建设面积431.8公顷,计划投资180亿元。第一阶段建设面积为214.6公顷,计划投资80亿元,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研发设计楼、船体联合车间、曲面分段装焊车间、舾装件模块中心、涂装车间、1号室内船坞、2号露天...
【关键词】特种船,海工装备,智能化,绿色造船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发布,豪华邮轮设计等项目在列(2021-01-05)
【摘要】 1月5日,中国水运报讯,2020年12月2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共同修订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版产业目录”)对外发布,自2021年1月27日起施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同时废止。新版产业目录总条目1235条,与2019年版相比增加127条、修改88条,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其中,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480条,增加65条、修改51条;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755...
【关键词】外商投资,豪华邮轮,海工装备,海上运输
青岛国际海洋寡糖制备中心产业化基地项目启动仪式隆重举行(2021-01-04)
【摘要】 1月4日,青岛政务网讯,近日,青岛国际海洋寡糖制备中心产业化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西海岸隆重举行。该项目由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博智汇力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建设推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形成产业化基地。该项目将充分发挥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的科技优势、聚大洋的产业优势、博智汇力的市场优势,推动海藻胶初级产品实现质的飞跃。该项目计划利用5年时间,形成累计投...
【关键词】海洋生物,海洋寡糖,三方共建
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工程开工将成国内最大膜法海水淡化项目(2021-01-04)
【摘要】 1月4日,青岛政务网讯,2020年12月30日,青岛市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工程开工仪式在李沧区举办。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工程总投资7.07亿元,采用国际领先的双膜法工艺,设计日产淡化海水10万立方米,建设周期约1年。该工程建成后,加上原有10万立方米的淡化海水能力,百发海水淡化厂日产能力将达到2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项目,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市政供水示范项目。青岛是极度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
【关键词】海水淡化,双膜法,供水保障
七一一所助力中国渔政“002”“003”船入列(2020-12-31)
【摘要】 12月31日,国际船舶网讯,12日26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中国渔政002”和“中国渔政003”在上海渔政大厦举行交接仪式。两艘200吨级渔政船为姊妹船,由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二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联合设计,宜兴兴东船业有限公司和江苏金洋有限公司分别建造。七一一所负责渔政船主机、高弹性联轴器、齿轮箱、轴系、可调桨及遥控、监测报警系统、发电机组和减摇鳍等设备的动力系统集成。渔政船...
【关键词】200吨级,渔政船,操作性好
山东广电与董家口海事局顺利完成超远距离海上5G覆盖测试(2020-12-31)
【摘要】 12月31日,中国水运网讯,近年来,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推进发展,海洋领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在海上安全管理、应急救助等海事通讯方面,覆盖更远、速率更高的技术需求日益迫切。董家口港作为新建的北方大港,拥有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原油码头和LNG码头,是国家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年吞吐量1.1亿吨,且地处青岛、日照重要渔业作业区,通航环境复杂,信息化监管手段需求迫切。长...
【关键词】董家口港,海事业务,5G技术
陕柴重工成功中标中海油恩平项目原油发电机组(2020-12-30)
【摘要】 12月30日,中国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船发陕柴重工船舶海工事业部传来喜讯,陕柴重工以总包商身份成功中标中海油恩平项目7600KW钻井平台原油发电机组项目,为2020年产品营销工作再添浓重一笔。海工平台主电站原油发电机组作为海洋钻井平台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保证平台正常、可靠运转的“心脏”,为钻井平台生产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特殊的作业环境,对发电机组抗腐蚀性、抗振动性和安全防爆方面有着较高的技...
【关键词】中海油,钻井平台,海工装备
《2020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2020-12-30)
【摘要】 12月30日,中国网讯,12月22日,《2020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发布,这是江苏连续第三年发布该指数。经测算,2019年,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达到143.8,比上年增长3.4%。其中,发展水平指数为148.5,发展成效指数为142,发展潜力指数为139.4,分别比上年增长2.4%、6.2%、1.9%,表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升,海洋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海洋经济发展韧性增强,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向好。
【关键词】江苏省,海洋经济,稳中向好
振华重工JSD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顺利下水(2020-12-29)
【摘要】 12月29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27日,由振华重工承建的JSD6000深水起重铺管船在启东海工基地顺利下水,标志着该船建造迈入了新阶段。该船由振华重工自主设计和建造,总长215.88米,型宽49.00米,型深22.40米,最大吃水10.8米,居住区可容纳399人,配备了5000吨全回转起重机,J-Lay、S-Lay两型铺管系统,以及国际先进的8点定位锚泊系统和DP3动力定位系统,功能强大,具备单船浅水、深水、超深水铺管作业能力,可铺设管径覆盖6-60...
【关键词】自主设计,深水铺管,海洋勘探开发
海洋观测网观测设备动态管理系统将在东海区业务化运行(2020-12-29)
【摘要】 12月29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海洋观测网观测设备动态管理系统东海区业务化试运行验收评审会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召开。专家组认为,在东海区试运行期间,该系统运行稳定、表现良好,符合验收标准,基本满足设备运维管理要求,同意通过验收。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列为重大工程,要求统筹规划国家海洋观测网布局,推进国家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
【关键词】海洋观测网,观测设备,防灾减灾
“海洋地质七号”科考船在威海石岛码头交付使用(2020-12-28)
【摘要】 12月28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12月1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七号”科考船在山东威海交付使用,该科考船也正式加入中国地质调查局科考船队序列。该船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005年投入使用的“业治铮号”船升级改造而成,船长57米,宽8.8米,最大航速16.5海里,可以进行多波束测深、重力、磁力、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侧扫声纳、地质取样等多种海洋调查,主要承担国家近海基础地质、海岸带环...
【关键词】海洋科考,近海科考,技术含量高
国内最大海洋石油水下装备试验中心落成(2020-12-28)
【摘要】 12月28日,工人日报讯,近日,国内最大海洋石油水下装备测试试验中心在山东省东营市落成并投产。该试验中心是我国目前最大、最深的水下装备测试试验中心,由山东祺龙海洋石油钢管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石油大学(北京)联合攻关完成。试验中心分为地下10米浅水区和15米深水区,能够有效模仿海底复杂环境、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及强大的检测能力,最大检测气压24000psi,最大检测水压36000psi,可...
【关键词】海洋油气,海工装备,卡脖子
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原油码头二期工程具备投产运营条件(2020-12-25)
【摘要】 12月25日,信德海事网讯,12月18日,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原油码头二期工程(简称“原油码头二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具备投产运营条件;12月19日,董家口港-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工程(三期南线)(简称“输油管道三期南线工程”)通过投产前安全条件确认,具备投产运营条件。原油码头二期工程投产运营后,董家口港区原油码头年通过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将缓解董家口港区油品船舶集中到港的紧张局面,减少船舶滞期时...
【关键词】山东港口,海洋港口,原油运输
世界最长的跨海高铁在海盐海域打下“第一钻”(2020-12-25)
【摘要】 12月25日,央视新闻讯,12月22日,通苏嘉甬铁路海上钻探工程正式启动。通苏嘉甬铁路线路起自南通市南通西站,与盐通铁路(连接江苏省盐城市与南通市的高速铁路)正线贯通,向南跨过长江后,经过苏州市、嘉兴市后跨过杭州湾进入宁波市。全线正线运营长度为310公里,其中新建线路长度301公里,设南通西、张家港、常熟西、苏州北、汾湖、嘉兴北、嘉兴南、海盐、慈溪、庄桥等10座车站,总投资约1000个亿。整个钻探工程将为期7个月...
【关键词】海洋工程建筑,跨海高铁,海上钻探
中法海洋卫星数据应用取得突破(2020-12-24)
【摘要】 12月2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指导下,海洋一所陈胜博士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Anna Rutgersson教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徐莹博士等合作,利用中法海洋卫星(CFOSAT)风、浪同步观测数据首次实现了全球海面波致应力精确计算,进而实现了风应力的反演,取得科学突破。波致应力基于海浪谱计算,湍流应力基于风速根据一阶湍流闭合方程求解,两者之和即为风应力。基于此得到的风应力与...
【关键词】海洋观测,中法海洋卫星,科学突破
辽宁省首家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在大连成立(2020-12-24)
【摘要】 12月24日,中国网讯,近日,由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申报的“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所”正式获批成立。辽宁省提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市场化契约关系为核心纽带的贯通式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并提出实施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进一步完善区域和产业技术领域布局,启动分支机构建设工作。
【关键词】海洋生物,海洋科技,生态保护
中集来福士烟台首批量产智能网箱开建“海市蜃楼”签约(2020-12-23)
【摘要】 12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22日,烟台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首批量产智能网箱开工建造暨“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项目签约仪式在烟台开发区举行。“百箱计划”将投入一百个深水智能网箱,在烟台海域建设亚洲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场。“海市蜃楼·烟台八角湾海上艺术城”项目是烟台开发区着力打造的经济、文旅“双高地”战略的旗舰项目。仪式现场,中集来福士与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以及...
【关键词】海洋牧场,深水智能网箱,海洋文旅产业
中国船舶集团与山东海洋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0-12-23)
【摘要】 12月23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21日,中国船舶集团与山东海洋集团在济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船舶集团和山东海洋集团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船舶业务、港口航道开发、新能源开发利用、海洋移动牧场及冷链物流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推动双方共同发展。双方将建立高端人才共享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智力资源,联合培养技术人才,共同开展海工装备、智能航运、绿色航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携手助力海洋...
【关键词】战略合作,新能源开发,海洋牧场,海工装备,智能航运,绿色航运
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在青岛发布(2020-12-22)
【摘要】 12月22日,中国网讯,12月18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2020学术年会在青岛蓝谷召开,《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0)》现场发布。根据报告,2020年全球海洋科技创新指数前10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法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挪威、英国、荷兰。近5年来,中国排名由第10名升至第4名,在创新产出和创新应用方面均快速提升至第2位,由第三梯队跻身第二梯队。
【关键词】海洋科技,创新指数,第二梯队
我国将建全球首艘智能遥控、自主航行科考船(2020-12-22)
【摘要】 12月22日,中国水运网讯,12月18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在珠海签订智能型无人系统支持母船设计建造合同。该船是我国首艘具有CCS《智能船舶规范》2020中“i-ship(No,R1,M,I)”等智能船舶符号的智能型科考船,可以通过传感器、卫星通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辅助离靠泊功能、远程监视和遥控功能、机舱设备...
【关键词】智能船舶,智能遥控,自主航行,海洋科学,海洋强国
国家海洋博物馆参与共建南方海洋实验室(2020-12-21)
【摘要】 12月2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以下简称南方海洋实验室)合作共建单位交流座谈会暨第三批合作共建单位签约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仪式上,国家海洋博物馆与南方海洋实验室、中山大学签署合作共建备忘录。据悉,参加本次共建签约仪式的还有自然资源部、中国气象局等所属的科研机构,澳门城市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华为、云舟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
...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科技,海洋强国
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启动建造(2020-12-21)
【摘要】 12月21日,青岛日报讯,12月19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在青岛启动建造,将开辟海上“移动牧场”工业化养殖新模式,引领中国海水养殖新浪潮。“国信1号”由青岛国信集团发起并联合中国船舶集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研发建造。建成后船体总长249.9米、型宽45米、型深21.5米,载重量约10万吨,排水量13万吨。全船共15个养殖舱,单个养殖舱养殖水体约为5600立方米,全船...
【关键词】海洋渔业,海工装备,海水养殖
小米集团与中远海运集运签署服务框架协议(2020-12-18)
【摘要】 12月18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16日,小米集团与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于北京小米移动互联网产业科技园签署了服务框架协议,双方通过直签模式达成全球五大洲的国际海运合作,助力小米国际业务的发展。小米集团国际部总裁周受资与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炜共同出席签约仪式。近期,小米在全球主要市场强势增长。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在西欧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07.3%,市占率达...
【关键词】海运服务,强强联合,国际物流
山东龙口海洋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20-12-18)
【摘要】 12月18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山东省龙口市温流水海洋牧场委托威海东海船舶公司建造的全市首个自升式海上多功能平台“蓝舰”号到位,即将在其海区进行定位、安装,龙口市民又增添了一处“可游玩的海洋牧场”。近三年来,龙口市在不增加审批用海面积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逐步形成底层海参螺类、中层鱼类、表层扇贝牡蛎的立体化养殖模式,全面推动渔业产业由低端养殖逐步向高端增殖方向提升。
【点...
【关键词】海工装备,海洋牧场,海洋渔业
以星航运澳大利亚航线C2A首航广州港南沙港区(2020-12-17)
【摘要】 12月17日,信德海事网讯,12月15日,随着“以星大连(ZIM DALIAN)”轮顺利靠泊南沙港区,以星航运的澳大利亚航线C2A成功首航南沙。C2A航线由以星航运独家运营,投入6艘载箱量2200 TEU船舶,挂港顺序为:林查班-胡志明-南沙-盐田-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林查班。航线提供南沙至泰国、越南、澳大利亚的进出口直航服务,林查班进口南沙船期3天,南沙出口悉尼仅12天,为珠三角、东南亚、澳洲的客户打造了一条距离短、成本低、效益...
【关键词】以星航运,新航线,中澳快线
国家工信部“海洋油气压裂作业系统研制”通过验收(2020-12-16)
【摘要】 12月16日,中国网讯,12月1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海洋油气压裂作业系统研制”项目验收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批复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海洋油气压裂作业系统研制”项目由石化机械牵头,取得了“海洋油气压裂作业系统集成技术”“压裂装备轻量化、模块化技术”“海洋工况智能化压裂作业集中控制技术”和“海洋压裂作业安全保护技术”等四大技术成果;开发了国产压裂船...
【关键词】海洋油气,石化机械,海工装备
首笔国际航运保险免税保单落地(2020-12-16)
【摘要】 12月16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14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为大昌行进口货物运输保险业务出具的保单,正式享受增值税免征政策,这标志着国家近期出台的“广州市保险企业向南沙自贸区企业提供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已正式落地。南沙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江海联运优势,是华南、西南地区货物的重要出海通道。未来,南沙将紧抓“一带一路”、自...
【关键词】海洋金融,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保险,税收优惠
中国南海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签约合作(2020-12-15)
【摘要】 12月15日,中国网讯,12月14日,中国南海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在海口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在全球海洋合作与治理、涉海国际交流、海洋人才培养、海洋知识普及和海洋宣传教育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
【关键词】海洋合作,海洋治理,国际交流
由七〇四所提供电力和推进系统的“海洋石油550”号交付(2020-12-15)
【摘要】 12月15日,龙de船人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四所系统集成发、配电系统及电力推进系统的“海洋石油550”号顺利交船。“海洋石油550”号总长约70.6米,型宽约15.8米,型深约6.8米,满载吃水5.6米,带双消防炮,机舱自动化等级AUT-0,具有海上平台物资供应、对外消防和协助提油作业等功能。该船配备了4台LNG双燃料主发电机组及电力推进系统。该系列船共计4艘,本次交付的为首制船。“海洋石油550”号及后续3艘船的全船电力系统...
【关键词】海洋油气,新能源船舶,中海油服
全球海洋地质信息库已初具规模(2020-12-14)
【摘要】 12月14日,海洋知圈讯,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建设的全球海洋地质信息库持续录入多批次数据资料,已初具规模,将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突出南海、深化黄东渤海、加强太平洋、拓展印度洋、经略大西洋、进入南北极”的全球海洋地质部署提供先导性信息支撑。全球海洋地质信息库于2019开始建设,是数字海洋地质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海洋地质部署的重要举措。下一步,...
【关键词】海洋地质,海洋信息,海洋科学
自主研发高精度实验室盐度计投产(2020-12-14)
【摘要】 12月14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SYA3-1型高精度实验室盐度计,完成技术定型和批量生产。近年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传感器室坚持技术预研,组织专业技术骨干成立科研攻关小组,专门研发国产化高精实验室盐度计,在传感器工艺突破、水浴温度精准控制、测试应用便易性、人机交互可读性和外观设计美观性等方面下足功夫。SYA3-1型实验室盐度计大幅提升了盐度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设备自动化程度,...
【关键词】海洋监测,自主研发,盐度计
浙江自贸区首次实行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业务(2020-12-11)
【摘要】 12月11日,中国水运报讯,近日,宁波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日本航线集装箱班轮“新明州66”轮,从浙江嘉兴港乍浦港区捎带10个外贸中转重箱驶往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公司2号泊位并顺利卸载,标志着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资非五星旗船沿海捎带试点业务正式启航。
【关键词】浙江自贸区,远洋运输,沿海捎带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成功交付FPSO MV34项目(2020-12-11)
【摘要】 12月11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10日,上海中远海运重工举行FPSO MV34项目交付仪式。MV34 FPSO为油轮改FPSO项目,原船为载重15.8万吨的中型油轮,改造后的FPSO全长275米,型宽48米,型深23.2米,最大吃水17米,储油量9万桶,定员140人,设计寿命20年,采用外点系泊定位方式,入级美国船级社。该船具有MGO及gas fuel双燃料供给系统,维持原有动力推进系统,具备自航及应急脱离的能力,Tower york系泊系统可旋转、分离。
【...
【关键词】大型海工项目,油轮改FPSO,海工装备
国内首艘海上邮轮“南海之梦”号正式复航(2020-12-10)
【摘要】 12月10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9日,“南海之梦”号邮轮离开海南省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前往西沙群岛,开启为期四天三晚的西沙之旅,另一艘运营西沙航线的“长乐公主”号邮轮计划于12月10日复航。“南海之梦”号邮轮和“长乐公主”号邮轮分别隶属于三沙南海梦之旅邮轮有限公司和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疫情防控需要,目前两艘船仅接待来自低风险地区的游客。据南海邮轮防疫要求规定,航次出发前7日内,游客需前往国...
【关键词】邮轮旅游,西沙邮轮航线,正式复航
国内首款浮筏养殖浪高指数保险落地威海(2020-12-10)
【摘要】 12月10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中国人寿财险威海市中心支公司与乳山市瀛钰牡蛎养殖场签订“浪高指数保险合同”,这意味着国内首款政策性浮筏养殖浪高指数保险在山东省威海市落地。政策性养殖浪高指数保险以有效浪高为保险责任,是在风力指数、天气指数保险基础上的更新迭代,很大程度避免了因气象站点选择与养殖区域距离较远产生的基差风险。它通过遥感气象指数和海洋大数据的应用,针对养殖区的坐标海域量身定制保险方案,更...
【关键词】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保险产品
穗莞深城际机场至前海段千吨盾构机下线,将开底海域隧道(2020-12-09)
【摘要】 12月9日,中国网讯,近日,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机场至前海段工程项目首台泥水平衡盾构机“深湾一号”在铁建重工广州南沙工厂成功下线。位于宝安西湾的海域是穗莞深城际铁路全线唯一的穿海段水下隧道,穿海段总长约3100米,花岗岩地层强度高达105Mpa,岩面起伏大。这也是目前国内连续下穿海域距离最长、连续掘进高强度花岗岩地层距离最长的海底隧道。“深湾一号”为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首台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9.14...
【关键词】海洋工程,海底隧道,粤港澳大湾区
南北两条跨海通道施工再创世界纪录(2020-12-09)
【摘要】 12月9日,龙de船人讯,日前,我国南北双海底沉管实现精准对接。其中,由中交一航局负责施工的我国北方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首节沉管成功沉放海底,与北岸暗埋段实现精准对接,标志着我国寒冷地区首条海底沉管隧道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同样由中交一航局团队负责施工的深中通道顺利完成E6管节对接,建成隧道长度达948.5米,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沉管隧道再次刷新长度纪录。
【关键词】海洋工程,跨海通道,超级工程
江苏启东H3#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顺利完成吊装(2020-12-08)
【摘要】 12月8日,中国船舶网讯,12月6日,随着“新振浮7”轮4个主钩缓缓下放,江苏启东H3#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成功落在下部导管架上,顺利完成此次吊装任务。江苏启东H3#海上风电场工程位于江苏启东近海海域,场区中心离岸距离约37千米,海底地形变化较为平缓,水深在10~16米之间。H3#场区呈梯形,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7千米,规划海域面积43平方千米,装机容量300兆瓦,设置1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升压站重2800吨。
【...
【关键词】启东海域,海上风电,海上升压站
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5G+物联网海上融合组网通信”在岱山海域首试成功(2020-12-08)
【摘要】 12月8日,中国网讯,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联合中国联通,在岱山海域圆满完成低轨卫星互联网+5G+物联网海上融合组网通信试验。在海上没有地面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情况下,航天科工与中国联通利用我国首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系统在海上构建起5G天基回传通道,通过低轨卫星互联网、5G网络的深度融合,成功在海上通过5G手机实现视频通讯、与联通用户进行常规拨号通话等功能。
【关键词】融合组网试验,互联网,5G技术,物联网
中国首条大型薄板平面流水线分段线完工交付(2020-12-07)
【摘要】 12月7日,国际船舶网讯,12月3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设计建造的薄板平面流水线分段线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完工交付。薄板平面流水线是大型邮轮总装建造配套的重要工艺设备,由一条片段线、两条分段线和一个横移工位组成。此次是两条分段线成功交付,分段线全长约250米,包括T排自动装配、T排机器人焊接、围壁门架、分段线地面系统和顶升等5个工位,可以实现最大长36米、宽16米...
【关键词】邮轮建造,薄板加工,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