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剧集成功要素与编剧责任深度剖析(2025-07-11)
【摘要】 7月11日,中国经济网讯,文章指出真人剧集的成功离不开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合作,编剧作为一度创作的主要执行者,对剧集问题负有责任,当前剧集创作存在新意有限、同质化明显、逻辑失序、人物悬浮、注水严重等问题,而中国真正优秀的编剧寥寥无几,编剧自我提升有两种路径,国家和地方也组织过培训班,其中浙江的编剧高级研修班模式值得推广,中国不缺制作力量而是缺乏创新力量,观众需要的是精神盛宴。
【关键词】真人剧集,编剧责任,创作提升
【摘要】 7月11日,中国经济网讯,文章指出真人剧集的成功离不开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合作,编剧作为一度创作的主要执行者,对剧集问题负有责任,当前剧集创作存在新意有限、同质化明显、逻辑失序、人物悬浮、注水严重等问题,而中国真正优秀的编剧寥寥无几,编剧自我提升有两种路径,国家和地方也组织过培训班,其中浙江的编剧高级研修班模式值得推广,中国不缺制作力量而是缺乏创新力量,观众需要的是精神盛宴。
【关键词】真人剧集,编剧责任,创作提升
【摘要】 7月11日,光明网讯,近年来,游客逛博物馆除了看展览,还热衷购买文创产品。据国家文物局报告,2024年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如成都博物馆以镇馆之宝为原型推出多款文创产品,文创收入逐年增长;三星堆博物馆开发2700多款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持续爆发式增长;安徽博物院招募文创合伙人,文创产品种类达455种,收入达1500多万元。游客购买文创产品,实则是在为文化共鸣付费,博物馆通过文创开发...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收入增长,文化共鸣
【摘要】 7月10日,中新网讯,“礼乐教化——北京孔庙祀典文化展”9日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展期至10月12日。展览以“礼乐教化”为核心,通过“虔奉先师——祭孔历史沿革”“礼备乐和——祭孔祀典制度”“济济多士——孔庙祭祀人物”三大篇章,梳理展示孔庙祀典文化,追溯祭孔大典历史,详述国家级祀典流程,解读礼乐教化意义。展出清代御赐青铜祭器、八音乐器等,介绍孔庙祭祀人物谱系,呈现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关键词】孔庙祀典,礼乐教化,文化传承
【摘要】 7月10日,中国经济网讯,第九届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将于2025年7月20日至11月30日举行,本届影展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主办,以“光影舞台,和美共生”为主题,届时将有来自7个国家的17个中外艺术机构的16部影片,在全国30余个城市,近百家影院、剧院,20余所高校巡展,展映规模上千场,创历史新高。精选歌剧、音乐剧等不同艺术门类的16部佳作参展,划分为“歌剧典藏”“音乐剧境”等四个单元。展映期间将启...
【关键词】国际歌剧,电影展,艺术普及
【摘要】 7月9日,光明日报讯,当下,长剧集面临营销困境,如《黄雀》《驻站》等精品长剧集虽制作精良、口碑上乘,却难以出圈成为爆款。原因在于其依赖短视频营销,而短视频平台特性与长剧集强调的内容完整性和艺术性不符。短视频平台注重即时互动数据,难以有效记录观众对长剧集的交互特征,算法将长剧集内涵简化扁平化,导致审美与思想价值被低估。同时,短视频平台的“注意力经济”机制与长剧集依赖的沉浸式叙事冲突,长剧集内容难以...
【关键词】长剧集,营销困境,短视频
【摘要】 7月9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期,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之魔童闹海》,再到潮玩LABUBU,中国IP在全球市场上大放异彩。中国IP凭借鲜明中国元素与国际养分结合,跨越文化隔阂,激发情感共鸣。数智技术成为中国IP出海的高速引擎,AI等新技术融入IP开发运营全过程。同时,构建强大的产业体系是IP出海的核心路径,以IP为核心打造全产业体系将是市场爆发点。此外,本地化适应是关键环节,IP出海需深入调研目标市场,实施本土化策略...
【关键词】IP出海,文化底蕴,数智技术
【摘要】 7月8日,中国经济网讯,10天创造经济效益近50亿元,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其强大的获客能力和消费带动能力刷新想象。作为中国首个国际A类电影节,上影节不仅展映了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余部影片,还通过“文旅商体展”联动,拉动消费升级,推动产业融合。一张票根带动新消费,影院周边商圈餐饮、购物消费增长,观众专程赴沪观影贡献旅游收入。上海通过建立协调机制,组建工作专班,推动上影节与城市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城市经济...
【关键词】上影节,消费升级,电影经济
【摘要】 7月8日,中国经济网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二十二次会晤、旅游部门领导人会议分别在青岛举行。中方作为轮值主席国主持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近年来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应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强化机制引领,尊重多样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深化旅游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各成员国将以即将举办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为契机,打造更多优秀的文化和旅游项目,促进人文领域合作高质量发展,为...
【关键词】上合组织,文化和旅游,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 07月07日,中国经济网讯,近年来,“文化+商业”深度融合催生多元新型文化空间,如上海商场演艺新空间、江苏“流动咖啡馆”等,丰富了城市消费生态。新型文化空间突破物理限制,以多元融合场景激发消费“乘数效应”。其生机离不开传统文化赋能,通过创新表达增添文化内蕴,形成完整价值链条,激发文化消费潜力。同时,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塑文旅产业商业模式,提升消费体验沉浸度,创造新型消费场景。文化消费新业态...
【关键词】文化消费,新型空间,技术赋能
【摘要】 07月07日,中国经济网讯,7月3日下午,北京朝阳区博物馆之城建设大会暨北京博物馆季文创月启动仪式在昆泰嘉瑞文化中心举行。文创月以“把博物馆的奇妙创意装进你的生活”为主题,将持续至7月31日。期间,重点商圈和地标空间将举办多场文创市集,多家博物馆推出文创首发上新及优惠活动。同时,将拓展京港文博合作,开展文创设计交流对接,举办文博创意设计大赛推优评选,策划文创品鉴会,通过文创资源对接会构建文创生态圈,推...
【关键词】文创月,博物馆,文创活动
【摘要】 07月04日,中国经济网讯,2025年上半年,剧集产业经历创作范式变革,长剧与微短剧互融互通,AI技术深入渗透。涌现出《黄雀》《我的后半生》等热播剧,以现实题材为主,记录时代、反映生活。同时,虚拟制片与AI技术重塑生产方式,引发视听生产关系变革。剧集热播推动“影视+文旅+消费”跨界融合,如《玫瑰的故事》带动北京取景地成为热门打卡地。此外,热播剧还主动建构起历史与当下对话的场域。《藏海传》《长安的荔枝》《淬火...
【关键词】剧集产业,现实题材,虚拟制片
【摘要】 07月04日,中新网讯,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网络综艺创作主题研讨7月2日在北京举办,以“‘综’观万象,‘艺’启未来”为主题。当前网综生态面临数据繁荣下的结构性困境,如同质化严重、变现难、平台割据等。与会专家提出破局之道,包括内容分众、场景革命、技术赋能等。认为大制作应做文化灯塔,小综艺应接地气;优质网综更多来自非虚构内容创作;技术可能是破解生态困局的关键钥匙。呼吁走向协同共生的长期主义,构建多...
【关键词】网络综艺,同质化,变现难
【摘要】07月03日,光明网讯,7月1日下午,由刘劲、艺兮执导的电影《天宝》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原著作者降边嘉措、导演刘劲、总导演艺兮等主创团队及主演悉数出席。电影《天宝》再现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感人历史,还原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场景。刘劲动情回顾六年创作历程,称支撑团队坚持的是观众满意的眼神和天宝传递的坚定信仰。作为阿坝州走出的导演,艺兮希望通过电影让天宝精神被更多人看见。首映礼上,唐国强高度评价影片质感、服化道...
【关键词】电影《天宝》,首映礼,长征精神
【摘要】07月03日,光明网讯,7月1日晚,中国科技馆首部原创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新疆巡演在乌鲁木齐启幕。该剧以北宋“天关客星”记载与现代大科学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科研突破为叙事双核,通过跨时空呼应构建古代天文学家与当代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对话。全剧融合声、光、电特效与舞蹈、戏剧表演,打造沉浸式场景,让观众感受科学传承的温度。此次巡演是中国科技馆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旨在以...
【关键词】科技馆,舞台剧,科学传承
【摘要】 7月2日,中国经济网讯,“苏超”爆火,有力拉动紧随赛程的周末消费。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6月21日至22日的周末,江苏商圈休闲运动团购订单消费环比增长225%,到店消费金额环比增长181%。常州市在五轮联赛中虽赛场失意,但在城市文旅消费方面成为“赢家”,餐饮订单同比增长超56%,中华恐龙园景区抖音团购订单同比增长125%。江苏不少景区推出“苏超”特别活动,抖音生活服务也发起“跟着苏超逛吃江苏”活动,助力江苏“赛事经...
【关键词】苏超,周末消费,文旅增量
【摘要】 07月01日,中国经济网讯,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30日在青岛启动,活动以“文旅惠民乐民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7月至8月期间组织各地推出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主场活动上,中国民航局、中国气象局等发布惠民服务措施及避暑旅游路线,金融机构推出消费金融优惠,企业发布线上线下融合活动。山东省将举办超4000场文旅促消费活动,青岛市围绕多领域推出特色活动及优惠措施,更好满...
【关键词】文旅消费,暑期活动,惠民措施
【摘要】 07月01日,中国经济网讯,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6月30日21时,2025上半年累计总票房292.26亿元,同比增长22.89%,位居中国影史上半年票房榜第三。观影人次达6.40亿,放映场次7053.9万,平均票价45.6元。年度票房前五名均为春节档影片,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占比超52%,中国内地累计票房超154亿元,全球累计票房超159亿人民币,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名。此外,今年上半年多项数据刷新影史纪录,但市场“寡头现象”显著...
【关键词】电影票房,春节档,哪吒2
【摘要】 6月30日,光明网文化讯,近日,位于北京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外,来自各地的观众排起长队。该展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通过2500余幅图片、4500多件套文物实物,分四个部分全方位展现党百年历程。展馆内有编号0001号绞刑架等众多文物,让历史具象化。同时运用新技术创造新体验,设置“百年跨越”大屏幕、“长征”和“飞越中国”互动体验项目等。自2021年开馆以来接待观众500多万人次,未来...
【关键词】党史展览,百年历程,文物实物
【摘要】 6月30日,光明网文化讯,日前,“碑苍帖逸——馆藏杨守敬金石碑帖展”在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集中展出70余件珍贵文物,均为杨守敬后人捐赠、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珍品,系统呈现晚清民初杰出学者杨守敬在金石学与书法领域的开创性成就。此次展览以纪念杨守敬逝世110周年为契机,其建树涵盖多领域,著述达83种,其中《水经注疏》被列为清代“三绝学”之一,本次聚焦其金石碑帖研究核心贡献,展厅内三本杨守敬手稿引人注...
【关键词】杨守敬,金石碑帖,湖北省博
【摘要】 6月27日,光明网文化讯,国家大剧院在暑期除了夜晚的各类精彩演出,也在白天参观时段准备了多维体验。大剧院整合殿堂资源,集艺术展览、参观体验于一体,打造常态化文化供给体系。暑期的大剧院于殿堂空间策划多个特色展览,涵盖了乐舞文物、视觉艺术、剧院发展历程、主题创作以及数字艺术等多样化的主题。此外,游客还可以漫步于剧院的公共空间,在剧院经典打卡点拍照留念,体验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服务,还可以在咖啡厅、西餐厅...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暑期艺术体验,多维体验
【摘要】 6月27日,光明网文化讯,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博物馆要实事求是开展参观预约工作,能够确保安全并具备错峰、分流条件的场馆,原则上可以取消预约限制;对确需预约的场馆,应发布预约规则、参观须知等,并精简预约内容,简化预约流程,同时保留人工窗口、电话预约等服务渠道,保障不同群体参观权益。此外,通知还就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增强优质文化供给、提升开放服...
【关键词】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国家文物局
【摘要】 6月26日,光明网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出品的36集检察侦查剧《以法之名》即将在优酷播出。该剧讲述了海东省检察机关侦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案件、打掉政法系统内部“保护伞”的故事,展现了检察侦查在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中的重要作用。剧中,张译、李光洁、蒋欣等实力演员倾情加盟,共同演绎了一段充满正义与挑战的故事。该剧以近年来全国政法工作中的“扫黑除恶、打伞...
【关键词】检察侦查剧,《以法之名》,扫黑除恶
【摘要】 6月26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在江苏盐城举行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暨《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发布会。榜单和《蓝皮书》聚焦行业新现象、新问题,研判新趋势,为中国网络文学再创精品、走向世界提供参考。《蓝皮书》提到,网文“出海”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突出亮点,中国网络文学正在引领世界文化创新生态。多部中国网络文学精品入藏海外著名图书馆,中国网络文学IP改编剧目引发海...
【关键词】网络文学,网文出海,IP生态
【摘要】 06月25日,光明网讯,《长安的荔枝》作为近期热播的古装剧,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以“荔枝腐坏时限”构建叙事节奏,展示荔枝运输过程及运输者困境,包括保鲜难题和官场制度难题。该剧突破传统古装剧叙事框架,展现人文切面。主人公李善德在专业领域有卓越才能,其角色创作融入现代职场思考,引发观众共鸣。剧中人物群像生动,视听表达上强化地域文化魅力,丰富视觉体验,深化文化内涵。该剧以小人物命运沉浮为切口,传递道德思考...
【关键词】长安的荔枝,古装剧,小人物叙事
【摘要】 06月25日,光明网讯,微视听文艺作为媒介社会发展中新近产生的重要文化现象,涵盖微短剧、微综艺等多种样态,通过全民共创、共赏、传播的方式深入社会生活,与多个领域形成紧密关联。在传统文化上,微视听文艺以记录式传播、创意式转化、互动式体验,丰富表达形式,重构传播生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通过海量作品搭建起多层次、多角度的传统文化传播网络,构建技术赋能、创意无限的新型文化生产传播方式,并从专...
【关键词】微视听文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
【摘要】 6月24日,光明网文化讯,昨日,首届“圣地匠心·礼遇拉萨”拉萨游礼文创产品大赛决赛在拉萨举行。本次大赛由拉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设三大赛道,最终从1000余件参赛作品中筛选20件作品入围决赛,开展现场评选。大赛旨在通过创意设计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体系,使“拉萨游礼”成为展示拉萨形象的新名片。经过激烈角逐,“藏戏人物积木”等作品获奖。大赛落幕标志着“拉萨游礼”品牌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关键词】拉萨文创,非遗技艺,市场化转化
【摘要】 6月24日,光明网文化讯,第30届上海电视节23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大幕,并启动“白玉兰国际推广计划”。该计划旨在未来3年内搭建起中国视听内容与全球市场互通的“资源库”,助力中国视听内容实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跨越。本届电视节白玉兰奖涵盖五大类别,共征集到来自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部作品,纪录片报名数量增幅显著。演员奖项入围名单公布后引发网友热议。此外,本届电视节还通过多种渠道展播节目,...
【关键词】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国际推广计划,影视交流
【摘要】 6月23日,中新社讯,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北京时间6月19日16时45分,2025年中国内地电影暑期档总票房突破10亿元。《碟中谍8:最终清算》《时间之子》等影片暂列票房前五名,其中动画影片表现抢眼。本周即将上映的《酱园弄·悬案》有望带动暑期档票房迎来小高峰。此外,三四线城市年轻观众占比突出的国产爱情电影《分手清单》票房走势喜人。截至目前,已有87部影片定档今年暑期档,类型丰富,可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
...
【关键词】暑期档,票房,动画影片
【摘要】 6月23日,中新网讯,6月20日至6月22日,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史年会”在重庆大学召开,主题为“银幕上的抗战:战斗意志、民族精神、文化血脉”。本届年会邀请了超过百位来自国内外的电影史研究专家与学者,共同回顾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所留下的影像记忆,深入探讨电影如何承载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年会共收到261篇论文,最终选出93篇优秀论文进入年会宣读,青年学者比重占79.3%。此外,年会还为参会者准备了18部珍贵影片...
【关键词】中国电影史年会,抗战主题,学术交流
【摘要】 6月20日,中国经济网讯,在数字化与全球化背景下,Z世代、α世代以其庞大群体和鲜明特质,形成了丰富多元的圈层文化,并开始影响世界文化业态。其中,“丑萌”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审美风潮,正逐渐成为新世代的独特标签。从LABUBU潮玩精灵的全球走红,到甘肃省博物馆文创“绿马”系列玩偶的火爆出圈,再到“淘宝丑东西大赛”和豆瓣“丑东西保护协会”小组的兴起,都体现了“丑萌”文化在新世代中的广泛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
...
【关键词】丑萌文化,新世代,流行风潮
【摘要】 6月19日,中国经济网讯,近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省体育局等10多家单位共同制定的《辽宁省文体旅融合提振消费的若干举措》正式发布。根据举措,辽宁将深入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推进“辽品出辽”行动、文旅自驾爱心驿站服务,并针对文体旅领域发放消费券。同时,鼓励A级以上旅游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支持在线旅游企业推出平台补贴活动,并对组织省外、境外游客到省内旅游的旅行社给予相应奖励。此外,辽宁省...
【关键词】辽宁省,文体旅融合,提振消费
【摘要】 6月19日,光明网讯,“从敦煌到大足——石窟艺术中国化流变展”18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作为敦煌莫高窟与大足石刻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首次联展,共呈现200余件展品,其中包括多件国宝级文物。展览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整窟复制了敦煌莫高窟和大足石刻的多个洞窟,并借助AI技术与交互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创新诠释石窟艺术中国化历程。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5日。此次“从敦煌到大足——石窟艺术中国化流变...
【关键词】敦煌,大足,石窟艺术,流变展
【摘要】 6月18日,中国经济网讯,6月17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在江苏盐城发布《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截至2024年底,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全年新增作品200万部,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规模约440亿元,网络文学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数量总计约3万项。同时,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海外本土作者12万、海外本土创作作品50万部,海外本土生态逐渐形成。...
【关键词】网络文学,蓝皮书,海外影响力
【摘要】 6月18日,中国经济网讯,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正在举办,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这一足球赛事不仅因参与者为普通人而让足球回归纯粹,更因赛事带来的各种地域文化梗在网上掀起玩梗大赛,如“楚汉争霸”“早茶德比”“美食大战”等,这些文化梗超越了比赛胜负,成为地域文化狂欢。在足球赛事语境下,球队成为地域文化的鲜活载体,球迷对各自家乡球队的支持延伸为对地域文化的宣扬与守护。“苏超”通过趣味解码地...
【关键词】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地域文化
【摘要】 6月17日,人民日报讯,四川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四川接待国内游客11.19亿人次,入境游客229.30万人次,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游客体验,文创收入同比增长超1倍;成都东郊记忆工业遗存改造项目吸引潮流品牌首店入驻,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雅安推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体验项目,拓展“空中看川西”新视角...
【关键词】文旅融合,数字技术,产业链协同
【摘要】 6月17日,中国经济网讯,由加勒比国家驻华使团主办的“2025年加勒比文化体验活动”于6月15日在北京朝阳区东岳广场举行。活动通过音乐舞蹈表演、美食分享、传统艺术展示及互动环节,生动呈现加勒比地区的文化遗产与热情活力。JD乐队以海地风情表演开场,呼啦圈比赛、狂欢节面具制作和雷鬼舞蹈秀等互动项目吸引大量市民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作为中加人文交流品牌项目,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本届在规模、内容及参与度上均创新高...
【关键词】文化交流,加勒比风情,人文互动
【摘要】 6月13日,光明日报讯,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确定七个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包括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这些保护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非遗保护
【摘要】 6月13日,经济日报讯,安徽省水利厅近日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正式印发《安徽省水文化建设规划(2025—2030)》,这是安徽省首个水文化专项规划。规划聚焦长江、淮河、新安江、大运河四大载体,以城市为片区串联建设重点;系统推进顶层设计、遗产保护、工程融合、阐释研究、传播矩阵五大攻坚行动;重点培育“水韵江淮(水文化遗产)、水润江淮(水工程文化)、水育江淮(水科普 水哲理)、水美江淮(生态景观)、水耀江淮(...
【关键词】水文化规划,安徽省,江淮文化
【摘要】 6月12日,光明网讯,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文化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老年人口精神文化消费潜力巨大,但现有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市场体系难以适应需求,存在基础设施、场地、经费等多方面问题和短板。为此,需加快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硬件体系建设,如打造综合性社区文化服务场景,改造或新建文化活动场所等。同时,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如建立老年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发展老年文化事业,引导社会...
【关键词】老年文化,消费潜能,硬件体系
【摘要】 6月12日,光明网讯,2024年,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印发《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一年来,浙江深入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遴选发布110个培育项目,统筹推出多项标志性成果,其中1项成果被《科学》杂志录用,1项成果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浙江省戏曲曲牌抢救工程规模大,如今《浙江省戏曲音乐曲牌数据库》正式上线。此外,浙江图书馆组织实施“文澜重光”书阁一体展陈项目,重现文澜阁与《...
【关键词】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数字化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