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地 产】世茂、喜达屋资本成立合资酒店公司,5年拟扩至100家店(2017-07)
7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讯,日前,世茂集团与喜达屋资本集团成立合资酒店公司——上海世茂喜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世茂集团助理总裁唐鸣透露,世茂喜达将走轻资产路线,二三线城市将是未来拓展的重点区域,计划5年内扩张酒店至100家,酒店则主打中高端定位。业界指出,这几年国际酒店集团在华优势逐渐减弱,不少业主方都自建酒店公司自行管理,比如万达和绿地等,此番世茂牵手喜达资本屋旨在加码酒店业务,今后将以输...
7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讯,日前,世茂集团与喜达屋资本集团成立合资酒店公司——上海世茂喜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世茂集团助理总裁唐鸣透露,世茂喜达将走轻资产路线,二三线城市将是未来拓展的重点区域,计划5年内扩张酒店至100家,酒店则主打中高端定位。业界指出,这几年国际酒店集团在华优势逐渐减弱,不少业主方都自建酒店公司自行管理,比如万达和绿地等,此番世茂牵手喜达资本屋旨在加码酒店业务,今后将以输...
7月13日,北京商报讯,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已公布业绩的28家房企合计销售18564.6亿元,多家房企年度目标完成率过半。在调控加码的影响下,房企仍在2017年上半年刷新了历史纪录,主要是三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楼市虽然调控,但市场影响在二季度末才出现;其次,虽然调控抑制了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但全国市场依在同比上涨;第三,龙头房企转型加速,布局合理,明显上涨幅度超过市场平均涨幅。整体来看,下...
7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7月10日,万达商业与融创中国联合发布公告称,万达商业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和债务转让给融创,作价295.75亿元。同时出让的还有76个酒店,价值为335.95亿元。外界分析认为,剥离房地产属性,为回归A股扫清障碍,是万达此次出售的主因。也有分析指出,根据万达与投资者的协议,一旦上市未果,万达将以一定的利息回购全部股权,并承担债务压力。另一方面,文旅项目后期建设需要庞大...
7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讯,在持续高压的楼市调控下,今年上半年各大房企拿地热情不减,规模化竞争仍在继续。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上半年35家典型房企拿地总建筑面积约14526万平方米,拿地金额约7842亿元,逾30家房企拿地金额超过百亿元。金地作为去年首次进军千亿军团的房企,今年拿地也较为积极,上半年斥资197亿元拿下292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销售金额达703.4亿元,同比增长60.03%。对于金地来...
7月5日,证券日报讯,销售回款放慢的路上,是即将到来的偿债高峰期。同策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40家典型房企融资额达3689.38亿元,其中6月融资额度达到1131亿元,环比5月大涨87.08%。调控高压下,典型房企销售回款已经放缓,要想抗住接下来的市场转冷和偿债压力,不得不开始大量储备“粮食”。业内分析师表示,从房企债务端来看,典型上市房企存量债务期限大多为2~3年期,过去两年发行的大规模债务融资...
7月4日,证券日报讯,销售规模是房企争相追逐的目标,但高杠杆运营之下,若只看重规模化扩张,开发商的盈利链条将遭受挤压,待行业天花板迫近,转型之路将受阻。2017年上半年已经结束,大型房企销售业绩颇有全线飘红之势,7家房企销售额已经突破千亿元,碧桂园和万科销售额更是超过2500亿元。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碧桂园和万科全年销售金额均有望突破6000亿元。而从全年销售规模来看,今年预计将有20家房...
7月4日,证券日报讯,截至7月3日,Wind资讯数据显示,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沪深两市共计22家上市房企披露2017年中报业绩预告,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有12家,占比超过五成。目前公布2017年中报业绩预告的房企一般为中小房企,尚不能代表整个房地产板块的运营情况,但已可折射出行业基本面趋势。荣盛发展等中型房企增长速度放缓,转型不利的企业亏损较为明显。一位房企高管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市场会比较冷,价...
7月4日,第一财经日报讯,“完成4500亿销售”、“偿还三分之二永续债”——恒大今年设定的两个目标,截止上半年前者已完成54%,而后者更是已经提前超额完成。根据恒大公告,其前六月销售额已达2440.9亿,同比大增72%,在市场一般较淡的上半年,全年4500亿目标即完成过半,随着下半年楼市传统旺季的到来以及新开盘项目的大增,超额完成只是时间问题。而恒大偿还永续债的力度则明显超预期,毫无疑问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
6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讯,房地产行业规模集中度不断提升,房企规模竞赛越演越烈。大量房企奉行规模至上的准则,早已完成规模扩张的恒大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发展目标指向了规模和利润双增长。据恒大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5月,恒大累计销售金额达1829.7亿元,同比增长66%,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41%,创下历史更好业绩。与此同时,恒大加快赎回永续债的步伐,预计未来利润将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6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讯,中资出海动作频繁,已受到多个监管部门关注。近日,银监会要求银行对万达、复星、海航、安邦、罗森内里等公司所涉及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跨境业务风险进行重点排查。部分银行为避险对相关公司债券进行减仓的消息在市场上流传,受此影响,万达电影、复星医药先后闪崩,股债双双放量暴跌。22日早盘,万达电影股价快速下跌,截至午盘几近跌停,跌幅高达9.87%,市值缩水超60亿元。午后,万达电...
6月21日,证券时报讯,楼市调控效果显现,部分龙头房企业绩环比连续下滑,拿地脚步也开始放缓。根据机构数据统计,5月机构监测的10大龙头房企中,有6家房企销售额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另有6家房企拿地金额环比大幅下降。其中,万科、保利、龙湖和碧桂园不仅销售额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而且拿地金额也环比下滑。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房企业绩环比波动是正常现象,环比下滑不会持续,而布局三四线城市是选择不是转向,...
6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在利润率下滑、土地成本高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寻求多元化转型,主题公园是一条出路。过去,国内的主题公园运营商只有华侨城、长隆、华强方特等少数几家;近年来,在转型压力下,包括万达、恒大、保利、世茂、佳兆业在内的多家房企,纷纷进军该领域。一时间,主题公园进入了“多国混战”时代。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主题公园消费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与...
6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日前,万科在广东佛山拿下一幅自持70年的住宅地块,这是万科拿下的第五个自持宅地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近半年来,万科、保利、金地、龙湖、首开、融信等房企,在北京、广州、天津、杭州等地拿下的自持宅地或商地近20幅,支付地价款数百亿,自持比例从36%到100%不等。不过,对于如何盈利还没有明确的办法和模式。业内人士认为,房企自持宅地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最大化和稳定租金收益,而降...
6月15日,上海证券报讯,尽管定增的大门并未向房企上市公司关闭,但整个A股市场定增已然趋紧,加之房地产行业被重点关注,A股房企通过定增再融资的难度可想而知。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共有35家次A股上市房企披露了定增预案,合计募资约1373亿元,但至今均未修成正果。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A股上市房企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子公司股权质押融资、中期票据、债权融资、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向母公司申请无息借款、出...
6月14日,经济参考报讯,在今年市场热度逐渐下降的背景下,政策监管不断趋严,调控对房企的影响已经不仅停留在限购、限价层面。热点城市预售证获取受限,部分开发商违规销售被查处,一二线城市加强商改住“类住宅”整治,政策效应逐渐传递到企业业绩层面。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5月,包括万科、碧桂园、恒大、保利、龙湖、中海等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呈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碧桂园、万科、保利、首开、荣盛发展等企业...
6月13日,中国证券报讯,目前,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开发贷、公司债甚至是表外融资的地产基金和资管计划等房企“输血”管道均受限制。分析人士指出,不断从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地产资金链正全线收紧,房企要在优胜劣汰中“胜出”,一方面需提升回款能力,另一方面也需探索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新型融资渠道。进入2017年,各家房企在资产证券化方面不断提速,金融街、世茂集团等均有动作。6月7日,泰禾集团发布公...
6月11日,新京报讯,6月9日晚间,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公司以292亿元将手中持有万科A的15.53亿股股份转让给深圳市地铁集团,持股比例为14.07%。至此,恒大彻底退出备受关注的“宝万之争”。本次交易完成后,深铁将正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9.38%。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恒大之所以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即使亏损也要转让股权,应该和回归A股、流动性改善都有关系,恒大希望进一步优化负债...
6月9日,新京报讯,进入二季度,房企销售增速放缓,5月销售数据更是降幅不小。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5月,大部分房企销售金额环比下降,万科、首开、碧桂园、绿城等下降幅度都在10%以上,龙湖和中海外下滑8%以上。3月开始的新一轮调控逐渐开始影响市场,对于房企来说,压力逐渐体现到销售数据上。尽管5月份房企销售额普遍下滑,但前五月突破千亿的房企仍然达到五家,包括碧桂园、万科、恒大、保利、绿地,...
6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讯,传统的销售旺季“红五月”并没如期而至,相反,这个五月行业交投暗淡。据克而瑞数据,截至今年5月,销售业绩排行前10名房企中,有7家房企5月销售业绩环比均出现下滑;前20名的房企中,有13家房企5月销售业绩环比均出现下滑。目前,政策监管正无限趋严,限购限贷政策覆盖的城市增多、商改住物业遭到严格管控、资金端上银行和信托对房企的融资也在收紧。万科董秘朱旭在5月的销售业绩电话会议...
6月1日,经济参考报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研报显示,在房地产去杠杆的大趋势下,上市房企资产规模增速开始放缓,未来部分房企的资金链或面临较大压力。2016年末,沪深上市房企总资产均值为550.23亿元,同比增长30.21%,增速较上年下降15.88个百分点。随着因城施策的调控路径逐渐展开,房地产信贷供给逐步收缩,房地产行业在去杠杆趋势下面临中期结构性调整,...
5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5月23日,万科公告成立了两只商业地产投资基金,用于收购旗下的42个商业项目,并将打包交给印力统一运营管理。接近万科的人士指出,通过部分转让资产或股权,以投资基金的方式持有商业物业,有助于商业地产实现资产证券化,提升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128.9亿的商业地产投资基金、加之128.7亿的联合收购平台,万科撬动258亿的巨资描绘出一幅商业地产版图。至此,万科在商业地产上的目标与...
5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调控高压之下,房地产市场分化愈加明显,尤其是土地市场。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前4月,16家典型标杆房企合计招拍挂拿地金额为4329.5亿元,大约占销售金额的40%。剔除恒大、碧桂园、万科三家3000亿房企,其他13家企业拿地销售比高达55%,而部分企业甚至高达100%,积极拿地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梯队企业。光大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土地资源向TOP50房企快速集中。截至2017年...
5月9日,证券日报讯,今年前4个月,销售突破千亿元的房企超过3家,其中碧桂园的销售额更是超过2000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万科一家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虽然热点城市的限购、限价、限预售证对三大房企销售额造成一定影响,但碧桂园、万科和恒大在城市布局均较均衡,产品线丰富,受到影响相对比较有限,销售额仍然保持领先地位。尤其是碧桂园和恒大得益于三、四线城市的持续发力,项目布局较多,收益明显。从目前的表现...
5月8日,证券时报讯,尽管各地楼市调控不断,但是房企拿地热情未减。同策咨询研究部的数据显示,4月,保利、龙湖、中海、首开、碧桂园、万科等品牌房企拿地金额均在100亿元以上,位居前列,其中,碧桂园已连续5个月拿地金额过百亿,中海也已连续2个月拿地过百亿。业内人士认为,房企积极抢地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钱太多,且房企补库存意愿强烈,而现在拿地竞争没有去年9月之前那么激烈,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是相对好...
5月8日,观点地产网讯,证监会4月27日披露的信息显示,证监会已受理广东碧桂园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登陆上交所的申请。根据说明书,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11.25亿元,分别用于信息化升级改造、社区智能化改造、市场拓展和社区服务中心四个项目,其中仅使用资金最高的市场拓展一个项目就计划投资6.6亿元,占到了其募集资金总额的近六成。公开资料显示,碧桂园物业主营业务为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增值服务、协销服务及...
5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4月28日,廊坊发展正式被实施退市风险预警,公司股票改名为“*ST坊展”,原因是“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4月26日,铁岭新城基于同样的原因被实施退市风险预警,公司股票名称改为“*ST新城”。经过2016年的楼市“大年”后,多数房企的业绩大幅增长。但“盛世”的另一面,是部分房企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亏损,另有不少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房地产业整...
5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房企年报季已近尾声,但目前而言行业整体仍处于增收不增利状态。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日前,公布年报的112家上市房企合计营业收入12993.7亿,同比上涨28.7%;净利润合计1059.2亿,同比上涨26.1%;但平均净利润率为8.2%,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整体市场利润率依然处于下调中,从房地产企业发展看,虽然2016年资金价格下降,但整体看,企业的土地成...
4月20日,上海证券报讯,19日晚,从万科方面获悉,万科已与链家集团签订增资协议,万科将通过增资的方式以30亿元的价格获得链家集团股权。在此之前,万科曾与链家有两次重大合作:一是在2014年9月,链家与北京万科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宣布构建全新的“OC(Omni-Channel)闭环”商业模式,并共同发布了合作开发的全新商业模式——“链万家”VHDM技术支持系统;另一次是在2015年7月,万科与链家合作启动成立万链,联手...
4月19日,和讯网讯,4月19日,华夏幸福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社区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产业集群打造等。华夏幸福表示,公司本次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就公司开发承建的产业新城、产业小镇、城市综合体、公司办公信息化建设进行全方位合作,将共同推动公司产业新城范围内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业务的发展,符合公司的...
3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讯,2016年,碧桂园以3088亿元销售金额成为第三家破3000亿元的房企,同时以120%的增速成为TOP10房企中增速最快的房企,一年时间实现千亿到3000亿元的历史性大跨越。在一二线城市土地价格高涨的市场环境下,碧桂园聚焦都市圈获取大量的土地,全年获取的413宗土地的平均地价为2008元/平方米,在控制土地成本的同时,获取较大的价格上涨空间。碧桂园表示,将2017年国内销售目标定在4000亿元,充足...
3月15日,上海证券报讯,曾在招拍挂土地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勇夺地王的闽系房企,正在悄然改变投资策略。3月13日,闽系上市房企阳光城发布公告,详细回答了证监部门就其非公开发行股票定增70亿元方案反馈的12个问题,内容涉及公司利润、经营与并购等多个方面,由此坐实公司“并购王”的业内名号。据不完全统计,仅以阳光城和泰禾集团这两家闽系上市房企来看,2016年大半新增项目是以并购方式获得的;进入2017年,其并...
3月10日,和讯房产讯,2017年刚刚过去两个月,房地产开发商们似乎提前进入抢跑状态,行业龙头恒大、万科前两个月销售额同比增幅分别达到87.6%%和108%(碧桂园目前尚未披露前两月销售业绩),首创置业前两个月的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更是上升了4.86倍,此外旭辉、世茂房地产等多家房企均出现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在上述这些房企中,世茂房地产前两个月销售额达到103.3亿元,同比增幅达93%,而此前2015年、2016年世茂的...
2月28日,证券日报讯,在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量创下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不但龙头房企业绩喜人,中小房企的表现也是相当不错。截至2月27日,A股12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按申万分类),已有85家公司发布了2016年业绩预告,其中63家业绩预喜,22家业绩下滑,这也就意味着将近四分之三的开发商,在2016年都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对房企而言,与房地产业务嫁接最具优势的就是金融产业。据悉,目前包括恒大、万科在内,国内大...
2月24日,经济导报讯,在融资渠道收紧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偿债高峰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2日晚,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受评级下调等因素影响,融资受限,流动性存在一定压力,其应于2017年3月1日支付利息的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存在偿付不确定性。据了解,2017年国内到期的地产债约为1277亿元,同时进入回售期的债券规模超过1256亿元,且集中出现在下半年,...
2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随着国内融资渠道不断收窄,一度降至低位的房企美元债融资,近期又有回潮之势。2月15日,融信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发行一笔2019年到期的2.25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为6.95%。这是春节过后,内地房企的第二笔海外融资记录。据机构统计,今年1月,包括金茂、仁恒、首创、禹州、奥园等在内的房企纷纷发行美元债,总金额超过40亿美元。同期的境内房地产债务金额还不到3亿美元。内地对融资的监...
2月14日,证券日报讯,当土地市场面粉贵过面包,买地不如买公司的投资逻辑开始发酵。据Wind资讯统计,2017年至今,房地产行业并购案宗数为15宗,涉资250亿元;2016年并购案宗数为198宗,涉及金额为4014.83亿元,同比增长43%;2015年并购案宗数为343宗,涉及金额为2815亿元,同比增长11%。除了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减少拿地成本外,参股投资优质企业,包括联合办公等地产行业的新型业态企业,以及在存量房市场有话语权...
2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近日,多家上市房企发布2017年1月业绩。尽管有春节假期因素的影响,但在去年以来的市场惯性下,多数已发布公告企业的销售额仍然录得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将去年的销售预留结转的结果,并不能如实反映1月的市场态势。其中,恒大、融创、旭辉等房企的售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既与上月推出的产品类型和区域有关,也体现出调控政策的效果。就全年市场展望而言,随着调...
2月7日,证券日报讯,截至2月6日,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沪深两市共计95家上市房企披露2016年年报业绩预告,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有70家,占比超过七成。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2016年前三季度部分房企盈利、销售业绩较好,提前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的房企较多,这为实现业绩同比增长奠定了基础。但四季度,调控政策频频收紧,市场销售开始转冷,预计2017年房企盈利情况不容乐观。事实上,虽然多数...
2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讯,龙头房企借助A+H双平台运营模式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保利、中粮、世茂、万科、金隅、北辰、绿地、金地、中国铁建、中国建筑等在内,均存在双平台运营。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当前打造“双平台”战略的房企基本是全国型布局的企业,总体规模与布局已基本成熟,它们或通过境外融资平台更好地支持内地房地产业务的深耕或拓展,或将其作为拓展部分...
1月22日,华夏时报讯,临近新一轮董事会选举,万科管理层的争夺,将成为几大股东又一轮争夺的焦点。此前华润持有万科15.3%股份在万科拥有三个董事席位,接手华润股份的深圳地铁集团也将拥有相同的席位;而宝能和恒大也将在万科分别拥有三个董事席位。虽然万科新一届管理层如何安排还是个未知数,但万科几大股东之间的局势和风向,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中,宝能、恒大等已由攻转而退守,新入主的深铁却处于攻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