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极地邮轮品牌亮相(2024-09-20)
【摘要】 9月20日,人民日报讯,近日,国内首个极地邮轮品牌——“66度探险”邮轮在广州市举办发布会。该邮轮品牌由广东旅控集团携手广东港航集团等共同打造,旨在为中国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极地旅行服务,也为全球极地探险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方式。“66度探险”邮轮品牌是广东旅控集团推进国际化运营的重要一步,是旅行社板块战略转型、实现产业链延伸的重要一环,也是该集团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模式、进行市场化体制机制创新的...
【关键词】极地旅游,极地邮轮,邮轮品牌
厦门邮轮产业招商推介会在天津举行(2024-09-19)
【摘要】 9月19日,人民网讯,9月14日,厦门邮轮产业招商推介会在天津举行。本次招商推介会由厦门港口管理局主办,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厦门海上世界协办。本次招商推介会不仅是一场展示厦门邮轮产业特色与发展机遇的盛会,更是推进邮轮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深化多方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招商推介会上,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与蓝梦国际邮轮公司、成真邮轮(香港)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邮轮物供、邮轮运营、邮轮免税、邮轮租...
【关键词】福建厦门,邮轮经济,招商推介
“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将同时投产(2024-09-19)
【摘要】 9月19日,央视新闻讯,近日,“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两个大国重器将同时投产。“海葵一号”是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高近90米,总重约3.7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每天可处理原油约5600吨。“海基二号”是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集钻井、生产、生活多功能于一体,总高度达428米,总重量超5万吨。“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位于流花油田,流花油田于1996年3月投产,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平均水深约324米,探明...
【关键词】海工装备,海洋油气,大国重器
亚洲最大30000立方米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项目取得新进展(2024-09-18)
【摘要】 9月18日,中国水运网讯,近日,亚洲最大30000立方米超大型耙吸挖泥船确定了重点配套设备——65吨龙门行走起重机的订货合同,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华南船用机械有限公司与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举行了该项目的签约仪式。该65吨龙门行走起重机采用电动液压驱动形式、最大安全负载65吨,配置带吊人功能的副起升系统,最大行走距离超过100米。
【关键词】海工装备,挖泥船,配套设备订货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注气量超5000万立方米(2024-09-18)
【摘要】 9月18日,央视新闻讯,近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截至9月初,我国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自投用以来,已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超5000万立方米,为油田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2023年6月1日,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在中国海油恩平15-1平台投用,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实现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恩平15-1平...
【关键词】海洋油气,绿色低碳,二氧化碳封存
我国首套抗浪型漂浮式光伏平台“黄海一号”自青岛安全出运(2024-09-14)
【摘要】 9月14日,中国水运网讯,9月12日,在海事部门保障下,“黄海一号”主体由运输船“九凌融创98”轮载运,自中石油青岛海工码头出港驶往80海里以外的山东半岛南部华能海上风电场测试安装。“黄海一号”自设计至完工历时一年,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套抗浪型漂浮式光伏平台。该平台长超25米,总重超360吨,面积约1624平方米,约等于4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整体高度为9米,海面以上高度达7.5米,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海浪始终无法涌...
【关键词】海工装备,漂浮式,光伏平台
浙江迎“邮轮入境免签”政策实施后首艘访港邮轮(2024-09-14)
【摘要】 9月14日,中国新闻网讯,9月12日,搭载600多名中外旅客的“招商伊敦”号邮轮,在海事巡逻艇“海巡0731”的护航下,平稳停靠在浙江舟山朱家尖国际邮轮码头;晚10时起航前往温州状元岙国际邮轮码头,开启为期两天的浙江海岛游。今年5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的公告。公告称,乘坐邮轮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2人及以上),可从天津、辽宁大连、上海、江苏连云港、...
【关键词】浙江省,邮轮经济,入境免签
新一代深远海风电全回转起重船在狼山锚地成功半潜出坞(2024-09-13)
【摘要】 9月13日,中国水运报讯,9月11日,在南通海事局服务保障和4艘大马力拖轮协助下,随着半潜驳“汉拿山”船坞下沉,新一代全球航区深远海风电全回转起重船“电建志远”轮在南通狼山联检锚地成功半潜出坞。“汉拿山”轮总长184.25米,型宽61米,最大举升能力22000吨,本次下潜深度14.8米,常年用于新造海工船舶、风电升压站平台等产品的积载下水。“电建志远”轮总长182米,型宽49米,无限航区航行,最大起重能力可达3600吨,具有D...
【关键词】海工装备,深远海,起重船
珠海率先建成海上智能装备测试场5G专网(2024-09-13)
【摘要】 9月13日,科技日报讯,近日,广东移动联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简称“南方海洋实验室”),在珠海万山海上测试场建成全国首个海上智能装备测试场5G专网,助力解决沿海、近海和远海通信难题。该项目可在智能无人科考母船与无人子系统间展开高效数据传输,支持无人船远程控制、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和关键测试数据回传,显著降低远海通信成本;可满足无人船大包头数据传输需求和近海江河安防及环保、渔业管理、...
【关键词】广东珠海,海洋装备,海洋通信
国家海洋博物馆与阿联酋中国文化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2024-09-12)
【摘要】 9月12日,滨城时报讯,近日,国家海洋博物馆与阿联酋中国文化中心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签署合作备忘录。阿联酋中国文化中心是中国政府派驻阿联酋的官方文化和旅游机构,是中华文化海外展示和中国旅游海外推介综合平台。合作备忘录签署后,国家海洋博物馆将充分发挥国家级海洋科普宣教平台作用,向世界讲好中国海洋故事,传播中华海洋文明。阿联酋中国文化中心将为国家海洋博物馆与阿联酋文博、文旅机构合作搭建桥梁,吸引更多的海...
【关键词】海洋文化,阿联酋,合作
2024东亚海大会11月在厦门举办(2024-09-12)
【摘要】 9月12日,厦门日报讯,近日,从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了解到,今年11月,2024东亚海大会将与2024厦门国际海洋周同期举办,活动名称确定为“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活动主题为“蓝色协作,共创未来:一个可持续和韧性的海洋”,举办时间11月6日至11月12日,主办单位为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承办单位是自然资源部和厦门市人民政府。活动开幕式上,11国部级官员将提交和签署第八届部长宣言,即《厦门宣言...
【关键词】福建厦门,地区性,海洋大会
海南省海洋厅与湖南省地质院携手开展海洋领域务实合作(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中国自然资源报讯,近日,海南省海洋厅与湖南省地质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在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洋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海洋矿产资源勘查、近浅海地热能源调查及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未来,双方将保持好日常对接联系,将合作事项清单化、项目化,做好机构、人才支撑,重点聚焦海南省海洋厅相关调...
【关键词】海南省,战略合作,海洋勘查
我国首次在超深水碳酸盐岩勘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24-09-11)
【摘要】 9月11日,新华社讯,9月10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珠江口盆地荔湾4-1构造超深水海域钻获一口天然气井,测试日产天然气无阻流量43万立方米,这是我国首次在超深水碳酸盐岩勘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进一步加快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井位于珠江口盆地面积最大的富烃凹陷——白云凹陷,距深圳东南约300公里、水深近1640米。该井垂深近3000米,完钻井深近4400米,在水平段钻遇气层约650米,有力推动了...
【关键词】超深水,天然气井,碳酸盐岩勘探,重大突破
浙江省首个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开工建设(2024-09-10)
【摘要】 9月10日,海洋知圈讯,近日,浙南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在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正式破土动工建设,项目占地15.1亩,总体建筑面积14446.05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13038.1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757万元,标志着海洋渔业领域又一高能级的科研创新平台落地生根。浙南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将建设海洋生物基因库、细胞库、微生物库、群体库及活体备份库,配备自动化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综合智能网络监控系统,搭建种质资源保藏、鉴...
【关键词】浙江温州,海洋生物,种质资源
我国海上最老油田创历史最高产量,日产原油3000立方米(2024-09-10)
【摘要】 9月10日,天津北方网讯,9月9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埕北油田日产原油达3000立方米,创历史最高产量。埕北油田位于渤海西南部,是目前我国海上在生产的最老油田,也是中国海域第一个完全按照国际规范、标准建设的现代化油田,以及我国海上第一个开展对外合作的油田。自1985年投产至今,埕北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超过1400万立方米。近5年来,依托深化剩余油描述、实施注采井网重构、加强油井精细管理等措施,埕北油田恢复历...
【关键词】海洋原油,增储上产,老油田
连江县海岸建筑后退线划定方案获批(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人民网讯,近日,《连江县海岸建筑后退线划定方案》获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这是福州市首个获批的海岸建筑后退线划定方案。根据《福建省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连江县共划定海岸建筑后退线36处,涉及海岸线19.42千米,其中,“已建成区”后退距离0至200米,“未建成区”后退距离200至208米。在海岸建筑后退线范围内,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范围内的港口项目以及防灾减灾项目建设需要外,不得新建、改...
【关键词】福州连江,海岸带,灾害防御
福建省单体最大滩涂渔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2024-09-09)
【摘要】 9月9日,人民网讯,9月5日,福建省单体最大的海上滩涂渔光互补项目——创能涵江兴化湾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正式实现并网,投入运行。该项目位于莆田兴化湾南岸湾顶滩涂海域,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近111.47公顷,安装光伏面板3830组,采用“一地两用,渔光互补”模式,最大化综合利用阳光、水体等资源,做到“水下养鱼,水上发电”,全力打造集光伏发电、现代高效渔业养殖、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示范项目。
【关键词】福建省,渔光互补,产业融合
三亚海上迎来历年最多防台避风船舶(2024-09-06)
【摘要】 9月6日,中国水运网讯,9月5日11时30分,海南省将防汛防风Ⅱ级响应提升至Ⅰ级,超强台风“摩羯”预计6日下午到夜间在海南琼海到广东电白一带沿海登陆,海南三亚及附近海域成为广西、海南船舶的避风目的地。三亚海事局统筹全局执法力量,所有执法人员下沉支队、海事处及指挥中心等现场一线,对辖区防台工作实行分片跟踪,对重点水域、重点船舶开展“车巡、船巡、机巡”现场陆海空立体巡查,持续排查船舶防风安全隐患,全面摸排...
【关键词】台风,摩羯,海洋灾害
国内首个吸力锚桩单点定位系泊养殖平台“台山1号”交付(2024-09-06)
【摘要】 9月6日,国际船舶网讯,近日,台山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广东省大广海湾现代化海洋牧场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台山1号”顺利交付。“台山1号”是台山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推进广东省大广海湾现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的一型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建设项目,依托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珠海德赛海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各自优势,联合研发设计,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六〇五子公司海荣监理公司监理。“台山1号”总...
【关键词】海工装备,养殖平台,海洋牧场
中国构建起目前全球最完整海洋微生物基因数据库(2024-09-05)
【摘要】 9月5日,中国新闻网讯,日前,“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项目”暨全球海洋微生物基因库建设及应用成果联合发布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山东大学等共同构建了目前全球最完整海洋微生物基因数据库The Global Ocean Microbiome Catalogue(GOMC),并从中发现大量有应用潜力的基因资源。GOMC的构建过程中,科研人员对目前已公开的近240Tb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进行了重分析。GOMC拥有超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和24...
【关键词】海洋生物,微生物基因,数据库
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强海洋伏季休渔后期监管(2024-09-05)
【摘要】 9月5日,界面新闻讯,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进一步加强海洋伏季休渔后期监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进一步重申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要求沿海各地渔业渔政部门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农业农村部通告〔2023〕1号)有关规定;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渔业渔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加强海上巡查和港内监管,密切执法联动,切实维护伏季休渔秩序;沿海各地渔业渔政部门要进一...
【关键词】海洋伏季休渔,后期监管,秩序维护
福建省首个“定制化海上生鲜无人机安全速达”应用场景开启(2024-09-04)
【摘要】 9月4日,福州日报讯,8月29日,福建省首个“定制化海上生鲜无人机安全速达”应用场景在连江启用,连江的新鲜渔获最快1小时以内就能从原产地“飞”上市民餐桌。当日,在位于连江定海湾的“闽投1号”深远海养殖渔旅平台上,养殖户将装有大黄鱼的冰鲜海鲜专用保温箱固定在一架小型无人机下方的吊舱中,经过定海长途枢纽站的中转后,大黄鱼渔获搭乘“闽数1号”大型无人机跨越江海,历经近80公里的物流航线,耗时仅50分钟就顺利降落...
【关键词】福建省,无人机,海鲜产销,定制化
“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在广东汕尾正式投运(2024-09-04)
【摘要】 9月4日,新华网讯,日前,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伏羲一号”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距离汕尾海岸约11公里,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伏羲一号”是全部依靠绿色能源供能的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配置应用了绿电供能保障、气水联合投喂、网衣自动清洗、环境监控预警、活鱼保鲜驳运等五大海洋牧场智能化系统。网箱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
【关键词】海工装备,风渔融合,网箱,海洋牧场
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将于2024年11月在福州举办(2024-09-03)
【摘要】 9月3日,人民网讯,为加快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实现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福建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简称“博览会”)将于11月15~18日在福州举办,同期召开“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本届博览会以“绿色智能 新质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设置室内展区、户外展区。其中,室内展区位于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1~8号馆,规模8万平方米,规划福建展区(馆)、中国船舶集团(馆)展区...
【关键词】海洋装备,博览会,福建福州
中国海上最大油田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2024-09-03)
【摘要】 9月3日,中国新闻网讯,日前,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中国海上最大油田——渤海油田原油日产突破10万吨大关,创油田开发建设近60年来历史最高水平。渤海油田地处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构造复杂,油藏分布十分零散。面对勘探难题,渤海油田在勘探理论和技术方面持续突破进步,5年内连续勘探发现了渤中19-6、垦利10-2、秦皇岛27-3等6个亿吨级油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油当量。2023年,渤海油田原油增量近230万吨...
【关键词】海洋油气,渤海油田,加大勘探开发,油气上产
广东移动在中国首个深水油田建成5G基站(2024-09-02)
【摘要】 9月2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广东移动惠州分公司在中国海油流花油田“海基二号”“海葵一号”平台建成5G基站,助力海洋油气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海基二号”和“海葵一号”共同服役于中国首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广东移动惠州分公司采用5G 2.6G+700M与海陆微波链路相结合的网络覆盖方式,成功助力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与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实现5G网络全覆盖。
【点...
【关键词】海洋油气,海洋通信,数字化
南海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技术创新平台项目封顶(2024-09-02)
【摘要】 9月2日,南海网讯,8月28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由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中建一局承建的海南省重大项目——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海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技术创新平台项目正式封顶。该项目于2023年8月开工,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振州路、双联路及104号路合围区域,总用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7栋4层至12层多高层及1层整体地下室组成,建设内容涵盖标准评价楼、水...
【关键词】海南三亚,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天然气储运基地建成(2024-08-30)
【摘要】 8月30日,央视新闻讯,日前,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群——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建造完工,标志着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全面建成,将大幅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金湾“绿能港”项目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包括一期3座16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和二期5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总罐容达183万立方米。二期项目投产后,金湾“绿能港”液化天然...
【关键词】华南地区,天然气储运,海上气田互补
“蛟龙号”从约4700米深海带回5种生物(2024-08-30)
【摘要】 8月30日,新华社讯,8月2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第九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研人员张睿妍和王琪从4706米深海采集到5种生物样品。生物多样性调查方面,对比本航次在海山进行的下潜作业,海盆的生态系统有显著差异。在约5小时的海底作业中,共观察及拍摄到肉食海绵、玻璃海绵等近10种海绵生物,采集到海参、海绵、海百合、海星、珊瑚5种代表性生物样品。
【关键词】海洋科考,深海生物,生物多样性
广东湛江至海南海口高铁轮渡过海建设迎来新进展(2024-08-29)
【摘要】 8月29日,中国新闻网讯,8月27日,施工船“南鸿勘2”轮在粤海铁路北港水域开展钻探作业,湛江至海口高铁轮渡过海方案可行性研究进入现场勘探阶段。湛江至海口高铁轮渡过海项目主要包括湛江至海安段铁路工程和琼州海峡过海轮渡工程两部分,陆上铁路工程正线长127公里,自湛江北站引出,向南经湛江市霞山区、麻章区、遂溪县、雷州市、徐闻县;海上轮渡工程航距长约23公里,在徐闻南站以轮渡方式过琼州海峡后至海口北站,过海采用...
【关键词】海洋工程,高铁轮渡过海,海洋交通
自驾游海上新通道,天津到大连客滚航线9月复航(2024-08-29)
【摘要】 8月29日,央视新闻讯,9月1日起,天津至大连旅顺的客滚航线恢复运营。承接该航线的船舶为中远海运客运有限公司“棒棰岛”号客滚船,该船总长134.8米、型宽23.4米,15560总吨。全船可搭载旅客937人,车辆(折合小汽车)约200辆。客舱设置有单人间、四人间、六人间,票价300~1180元/人。乘坐该航线船舶的旅客可带车上船(非新能源车),也可携带宠物(需包舱或寄存)。该航线航次安排暂定为每四天一个往返,海上单向航程165海里...
【关键词】海洋交通运输,天津,大连
《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约(2024-08-28)
【摘要】 8月28日,中国水运网讯,8月26日,中国船级社、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三方《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船检大厦举行。中国船级社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丰富经验,对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的检验技术加强研究,希望在风险保障、金融信贷等领域与两方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各自在政策、技术、信息、保险、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向业界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海洋渔业,养殖装备,深远海
《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3-2024》发布(2024-08-28)
【摘要】 8月28日,海南日报讯,近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崂山实验室共同完成的《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报告2023-2024》(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海洋创新资源、知识创造、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2004至2022年间的海洋创新指数。《报告》根据我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海洋创新指数得分将其划分为4个梯次,第一...
【关键词】海洋经济,创新能力,南强北弱
北海市组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2024-08-27)
【摘要】 8月27日,北海日报讯,近日,北海市委编办整合水产技术培训、海参增殖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及其职能,重塑向海经济服务机构,组建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助力推动海洋产业“强筋壮骨”,激活向海图强“蓝色引擎”。新组建的北海市海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协助拟订和落实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负责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成果推广和产学研合作、海洋经济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海洋渔业开发规划和统计工作,承担...
【关键词】广西北海,海洋经济,海洋渔业
上海将开发建设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集群(2024-08-27)
【摘要】 8月27日,中国证券报讯,8月26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上海市“风光同场”海上光伏开发建设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明确,2024年,启动首轮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规模不低于100万千瓦。首轮竞争配置项目作为上海市保障性并网项目,纳入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年度开发建设方案,由上海市电力公司保障并网消纳,鼓励投资主体按需配置储能。2025年,开展其余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和开发建设。投资主体配套建设新型...
【关键词】上海市,海上光伏,风光同场
福州两项目通过填海竣工验收(2024-08-26)
【摘要】 8月26日,福州日报讯,近日,福州港江阴港区8号和9号泊位工程以及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工程填海顺利竣工,并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福州港江阴港区8号和9号泊位工程位于福清市江阴镇西南部海域,为国家重点水运工程,建设5万吨级和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各1个,总投资约16亿元,通过填海验收面积945亩。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工程通过填海验收的2745亩土地可转为建设用地,将充分保障福州市北翼新材料、新能源、汽配、装备机械制造等产业...
【关键词】福建福州,海洋工程,竣工
天津港携手外运集运开通新航线(2024-08-26)
【摘要】 8月26日,中国水运网讯,8月24日,装载着200多箱出口钢材、家具的“康琦嘉鸿”轮从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鸣笛启航,以此为标志外运集运华北到东南亚的精品航线(NCP)在天津港正式开通。新开通的集装箱航线由外运集运公司独立运营,共投入3艘1100TEU型集装箱船舶。该航线具有挂港精简、交货快捷的特点,从东南亚地区挂靠港口出发直航天津港预计航行时间为6天半,减少了近20%,将加速中国北方地区与东南亚地区货物贸易流转,为广...
【关键词】海洋交通运输,海运,新航线
我国首个海上采油平台5.5G站点开通(2024-08-23)
【摘要】 8月23日,央视新闻讯,近日,从中国石化获悉,我国首个海上采油平台5.5G站点——胜利油田三号海上采油平台5.5G站点开通。胜利油田中心三号平台位于渤海湾,所处海域水深13米,离岸10多海里,平台高36米,是胜利海上油田的生产中心和枢纽。随着油田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对海上平台生产作业数据、视频影像、信息汇集数据传输的实时高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5.5G相较于5G,能够在容量、速率、时延、定位、可靠性等方面实现大幅提升。<...
【关键词】海洋通信传输,海上采油平台,5.5G
中国预计2026年交付自主研发设计的亚洲最大耙吸挖泥船(2024-08-23)
【摘要】 8月23日,中国新闻网讯,近日,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首席专家费龙在中国船舶集团2024年国企开放日活动上表示,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设计的30000方级巨型耙吸挖泥船首制船,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完工交付,建成后该船将是亚洲最大的耙吸挖泥船。该船总长约195米,型宽38.5米,型深18.0米,挖泥吃水13米,最大泥舱舱容约35000方,最大挖深120米,采用钢质焊接、球鼻艏、双尾鳍船型和先进的“一拖二”复合驱动...
【关键词】海工装备,疏浚装备,耙吸挖泥船
珠海高栏港黄茅海航道正式通航(2024-08-22)
【摘要】 8月22日,广州日报讯,近日,广东省水运重点工程珠海高栏港黄茅海航道(崖门出海航道二期)正式通航。黄茅海航道全长17.8千米,是连接珠海高栏港和江门新会港的重要水运航路节点,能够满足1万吨级船舶全潮单向通航,2万吨级船舶乘潮单向通航。珠江八大出海口门之一的崖门是西江黄金水道实现江海联运的重要通道,日均通航各类船舶200余艘次,船舶流量大、交通流复杂。
【关键词】广东省,海洋工程,通航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