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合型机器人开始批量生产(2016-02-22)
【摘要】 2月22日,新华网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近日在沈阳宣布,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合型机器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3个多月时间就销售40余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复合型机器人是手脚两项功能集于一身的新型机器人。新松此次推出的复合型机器人为国内首创,与国际领先机器人厂商推出类似产品的时间几乎同时,在精度、速度等指标上不相上下。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复合型机器人有着...
【关键词】
【摘要】 2月22日,新华网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近日在沈阳宣布,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合型机器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3个多月时间就销售40余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复合型机器人是手脚两项功能集于一身的新型机器人。新松此次推出的复合型机器人为国内首创,与国际领先机器人厂商推出类似产品的时间几乎同时,在精度、速度等指标上不相上下。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表示,复合型机器人有着...
【关键词】
【摘要】 2月19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讯,2月1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天津火箭公司首次完成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一级尾段、发动机、后过渡段的垂直总装工作,并于12日完成了该组合体与芯一级的对接。至此,全箭已完成约75%的总装工作量,火箭首飞进入倒计时阶段,整箭预计将于4月底出厂。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是我国未来的主力火箭和重点型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由3.35米芯级...
【关键词】
【摘要】 2月18日,人民网讯,奇瑞汽车近日与奥地利Austro Engine公司、中电科芜湖钻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在维也纳签署协议。奇瑞将为这两家公司开发一款AEC2.0L高压共轨航空基础发动机,并在芜湖完成主要零部件的制造和整机装配。这款由奇瑞承担研制的航空发动机面向全球市场开发,在分别取得中国民航局和欧洲航空局的适航认证后,将搭载在奥地利钻石飞机公司和芜湖钻石飞机公司的DA40、DA42两款轻型飞机上,...
【关键词】
【摘要】 2月17日,中国证券网讯,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春节前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长五火箭试验队历经130多天合练终于传出捷报,这标志着长征五号火箭整体技术状态得到最终确定,其首飞征程正式进入倒计时。在首飞完成之后,长征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能力将大幅提升,可使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提升2.5倍,并将带动牵引我国现役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升级换代。
【关键词】
【摘要】 2月15日,中国工业报讯,从在芜湖召开的安徽省工业机器人产需对接会获悉,2016年安徽省计划实施工业机器人“十百千”工程,即在10个行业100家重点企业推广应用1000台机器人。安徽省财政专项资金中,已启动安徽省产工业机器人应用专项,支持安徽省内工业企业采用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线改造。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系统集成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安徽省有关部门及各地大力...
【关键词】
【摘要】 2月2日,证券时报讯,2015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颁布的《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或将暂缓执行。按照进度安排,《暂行办法》计划于2月1日正式执行,但目前该条意见稿已经没有显示在民航局意见征集栏。《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设置了十条准入条件,其中“需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以及“购买或租赁不少于两...
【关键词】
【摘要】 2月4日,中国航天报讯,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801所研制的高性能第三代490牛轨控发动机进行了鉴定级寿命考核高空热试车,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该发动机是我国首台全尺寸铼铱材料490牛轨控发动机。其通过25000秒鉴定级寿命和性能考核,标志着我国远地点轨控发动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后续我国第三代高性能490牛轨控发动机工程化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摘要】 2月3日,中国青年报讯,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3D打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林文雄课题组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可连续打印的三维物体快速成型关键技术,并开发出了一款连续打印的数字投影(DLP)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可在6分钟内从树脂槽中“拉”出一个高度为60毫米的三维物体,即达到了每分钟长高1厘米的速度,而同样物体采用传统的立体光固化成型工艺(SLA)来打印则需要约10个小时,速度提高了100倍。
【关键词】
【摘要】 2月3日,新华社讯,2月1日,中国成功将1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共同开展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的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这次发射也正式拉开了北斗全球组网的序幕。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
【关键词】
【摘要】 2月2日,科技日报讯,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获悉,该院706所研发的国内首个军工工业控制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近日在相关生产车间完成试运行。其间该体系成功保障了生产机床运行过程中信息数据的有效管控,说明其已具备实际应用能力。据介绍,该防护体系能够实时监测工业控制网络中传输的信息,根据设定的信息“放行”规则,对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或导出的信息数据进行合法性审查,从源头上阻断非法...
【关键词】
【摘要】 2月1日,新华社讯,2月1日,中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关键卫星”在西昌成功发射。该星入轨后,将与先期发射的四颗同类卫星一起,共同开展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此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又迈出坚实一步。据介绍,该卫星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抓总,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共同研制,采用全新导航卫星专用平台,主要具...
【关键词】
【摘要】 1月28日,证券日报讯,1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中国制造。会议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促进制造业升级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议指出,为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要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新基础,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会议提出,将完善加计...
【关键词】
【摘要】 1月28日,科技日报讯,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省长蒋超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十三五”《纲要(草案)》时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推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蒋超良在安排今年全省工作时讲到,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抓好重大标志性科技支撑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吉林一号”卫星商业化和产...
【关键词】
【摘要】 1月27日,中国经济网讯,2015年,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详细情况已经出炉,从税收数据看,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业、医药、科研和技术服务行业以及新兴信息产业等行业税收增长较快,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摘要】 1月25日,新华网讯,目前上海已初步建成重点车辆监控、大众位置服务、社区矫正监管、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WiFi室内定位等六大应用系统;以及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基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三大公共平台;部署完成78275台套北斗终端,引领全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下一步,上海市将重点打造北斗导航功能型平台,突破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上海北斗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摘要】 1月26日,新华网讯,截至2015年底,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已交付飞机近260架。天津总装线一期合作计划即将完成,二期合作计划将在2016年全面展开。天津市人大代表、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试飞线和地面支援总监卓妤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空客天津总装线二期合作计划涵盖的时间段为2016年至2025年。其中,在A320系列飞机方面,空客的供应不再局限于中国的客户,而是针对整个亚洲市场。...
【关键词】
【摘要】 1月22日,一财网讯,铁路出海已经成为中国战略布局的焦点,并有望在今年迈出更大的步伐。一名接近铁路系统人士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海外工作重点是攻下几个协商中的重点项目、提高核心技术以及进一步探索项目的整体出海。今年重点攻克推进的项目包括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美国西部快线、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横跨南美洲大陆的两洋铁路、坦赞铁路等。国家有关方面研究如何...
【关键词】
【摘要】 1月23日,观察者网讯,近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顺利完成全箭模态试验。这是长征七号首飞前最后一项大型试验。长征七号的全箭模态试验是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702所完成的,前后历时121天。试验先后在北京、天津两地完成试验状态16个,准确获取各阶段模态参数。该试验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前最后一项重要大型地面试验,关系到火箭能否顺利实现首飞。长征七号火箭总指挥王小军介绍,当前,长七火箭...
【关键词】
【摘要】 1月20日,新华网讯,作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最密集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将自贸区、跨国公司和智能制造列为“十三五”规划(2016~2020)期间吸引外资的三大重点。其中,启动实施“智能制造招商计划”引人关注。“智能制造招商计划”主要内容,即鼓励外资投向以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智能控制系统、智能集成服务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支持外国投资者在上海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
【关键词】
【摘要】 1月20日,新华网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亚太公司)20日在香港大埔卫星地面站举行亚太九号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据悉,该卫星为亚太公司首次采购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建造的国产通信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在当日的交付仪式上表示,中国航天首次向国际成熟卫星运营商提供通信卫星在轨交付服务,标志着中国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
【关键词】
【摘要】 1月18日,中国工业报讯,近日,31所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承担的国家某3D打印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即一种3D打印技术在某涡轮泵上的应用研究),顺利通过现场测试验收。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3D打印技术在转子类零件上的应用,研究成果也推广应用到航天发动机其它关键零部件的研制,突破了复杂异型薄壁轴承座、中空薄壁主动冷却喷管与细长薄壁内流道喷嘴等产品的制造技...
【关键词】
【摘要】 1月19日,证券时报讯,中国最快本月将宣布成立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将分散在相关公司的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注入该集团。据悉,相关资产涉及40多家单位,几乎包括中国所有航空发动机相关研制单位,总资产达1100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政府和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内的多家国有企业还将再向新成立的公司合计投资约350亿元。
【关键词】
【摘要】 1月18日,人民日报讯,2016年是我国宇航发射任务从“高强密度”走向“超高密度”的一年。作为运载火箭研制的“王牌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年将执行15次宇航发射任务,覆盖民用卫星发射、商业卫星发射以及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专项工程。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运载火箭是加快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前提基础和重要条件...
【关键词】
【摘要】 1月16日,科技日报讯,16日0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转移轨道。中国航天2016年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是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颗通信卫星,也是中国航天首次向欧洲用户提供卫星在轨交付服务。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出了开拓欧洲市场、服务世界航天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
【摘要】 1月14日,新华网讯,继嫦娥三号成功落月,玉兔号月球车巡视探测两年后,中国探月工程传来好消息:嫦娥四号任务已经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正式开始实施,预计2018年发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就位和巡视探测。”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14日在月球探测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说。刘继忠表示,嫦娥四号有望...
【关键词】
【摘要】 1月15日,中国民航网讯,1月14日12:29,经过两小时的飞行,一架编号为B-3321的国产ARJ21-700型飞机从成都安全飞抵深圳,标志着国产飞机在深圳机场首次验证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按照ARJ21-700型飞机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工作的需要,成都航空从2016年1月14日开始实施ARJ21-700型飞机验证飞行,为期约一个月。基于飞行安全、运行保障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成都航空最终将深圳机场作为此次验证飞行的机场。
【关键词】
【摘要】 1月14日,高端装备网讯,作为继法国图卢兹和德国汉堡之后全球第三条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空客天津总装线自2008年正式投产以来,截至2015年年底,已完成总装250多架飞机。2016年,空客天津总装线二期合作计划将全面展开。据了解,空客天津总装线二期合作计划涵盖的时间段为2016年至2025年。在二期合作计划中,空客天津总装线将更多地增加“首型机”的总装,同时将有更多天津总装的空客飞机交由中国...
【关键词】
【摘要】 1月13日,中国新闻网讯,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李国平透露,2016年我国航天发射十分频繁。其中,我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目前已完成全部关键技术攻关,相关的地面重大试验也已完成,目前正在发射场进行合练,预计今年下半年实施首次飞行试验。李国平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低轨运载能力为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是我国现役运载火箭运载能力的2.5倍,进入到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
【摘要】 1月11日,科技日报讯,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获悉,该院一部牵头国内相关单位,于近日采用整体锻造法成功研制出重型火箭贮箱过渡环,突破了超大直径整体锻造关键技术,在国内乃至世界尚属首例。这标志着重型火箭研制一大难题被攻克,为后续研制奠定了基础。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此前表示,我国正在加快实施重型火箭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力争用4至5年时间突破重型火箭总体设计,以及460吨液氧...
【关键词】
【摘要】 1月7日,新华网讯,目前,已经开始试运行的长沙磁浮快线持续进行系统调试,计划2016年上半年正式载客试运营。据介绍,湖南长沙中低速磁浮快线是中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这条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全长18.55公里,全程高架敷设,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相关方面正对长沙磁浮快线各设备系统和整体系统进行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考核,对运营人员培训、故障...
【关键词】
【摘要】 1月6日,证券时报网讯,据发改委网站6日消息,发改委印发《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德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战略平台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方案确定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德装备园建成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级制造业集聚区,引进一批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德国及欧洲中小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德国及欧...
【关键词】
【摘要】 1月6日,中国证券网讯,1月4日召开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6年型号工作会议透露,全年计划实施以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飞行试验任务、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等为代表的2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这将是我国年宇航发射次数首次突破20次。载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长征七号首飞、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任务,备受各方瞩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将完成两颗北斗卫星发...
【关键词】
【摘要】 1月5日,搜狐网讯,据港媒5日报道,知情人士称,小米已经进行专利申请,并在广州设立子公司,为今年进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做准。此外,小米及子公司广州飞米已经申请24项无人机技术专利。从公布的专利信息来看,这款无人机会采用四轴设计,并且用户通过小米手环就能直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以及拍摄。不过,从专利上的说明文件来看,小米无人机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科技爱好者玩具,能实现的也基本是一些简...
【关键词】
【摘要】 1月5日,中国证券网讯,近日,青岛储能院研发出的新型石墨烯基高能量度锂离子电容器技术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和评价。在实践中总结出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制备技术和工艺,并自力更生设计建设了国内第一条锂离子电容器的中试生产线,研发出了最高容量3500F/4V型锂离子电容器单体。下一步,青岛储能院正在基于该“能量桶”,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小型的近零碳排...
【关键词】
【摘要】 1月4日,人民日报讯,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第一,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技产品深受亚洲各国的欢迎。这标志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高端科技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关键词】
【摘要】 12月31日,科技日报讯,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随着海南环岛高铁的全线贯通,到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至此,我国2015年铁路建设圆满收官,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0亿元,投产新线9000多公里,新开工61个项目。
【关键词】
【摘要】 12月31日,科技日报讯,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超过1900亿元,北斗相关的贡献率超过30%,其中在精准行业、地理信息和基础设施领域,北斗贡献率已经占到半数。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表示,北斗系统自从2012年年底开始服务以来,明显带动了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的整体升级发展,尤其在国产化方面,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均有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3...
【关键词】
【摘要】 12月29日,中国证券网讯,中国雄心勃勃地准备修建三条铁路线,称为“泛亚铁路网”,该铁路网总长约1.5万公里(约3万里),为的是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大陆的铁路联系。泰国和中国已经达成协议,业内人士指出,中泰铁路作为泛亚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泰两国经贸合作、实现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甚至构建欧亚大陆经济走廊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装备“走出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
【关键词】
【摘要】 12月29日,新华网讯,12月29日0时0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发射全部成功,中国航天发射“十二五”任务圆满收官。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将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高分专项)称为创新工程、“天眼”工程和应用工程。通过系列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射,到2020年形成中国全天候、全天时、...
【关键词】
【摘要】 12月29日,中国新闻网讯,2016年,中国航天宇航发射任务将从“高强密度”迎来“高常密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年将预计执行15次火箭发射任务,再创中国航天发射历史新高。从2016年开始的未来5~10年内,该院运载火箭将持续保持高强密度发射,年度发射预计为15到20次,呈现高强密度常态化的特点。值得期待的是,目前中国在役的主力火箭——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系...
【关键词】